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策略探析
摘要
关键词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小学语文;策略
正文
一、 小学语文教学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升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材只是教师的教学大纲,限定了教师只能讲什么内容,超纲是绝对不被允许的,教师也不会费时费力挖掘其他知识点,教师的机械讲解教材内容,学生机械的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如何表达情感,如何运用语言技巧。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大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没什么兴趣,属于被动学习,学生学到的是基础的文化知识,深层次的东西并没有被挖掘与发挥。然而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综合能力的提升,文化素养的熏陶。因此,要整合教育,建立学科间的融合,将小学语文课文和思想道德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思想道德的角度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在适宜的环境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品格。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认真筛选的,不仅难易程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而且涉及的范围很大,既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和抒情感人的文章,还有优美的古诗词;既包括外国名著,还有现代诗歌。教师只有将其中的丰富情感提炼出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而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学习作者思想、建设自我价值观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仅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意识
虽然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后,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是依然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通常都是直接讲解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意识,并未对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融入引起足够的重视,未对小学生的三观和思想道德修养做出有效的引导,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比较陈旧和单一。这样不单单未实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入,同时还会逐渐的削弱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对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造成较大影响,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自然更无从谈起。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融入流于形式
虽然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后,很多教师认识到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意义,但是在具体融入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并未将教学内容上升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层面。另一方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后,未对小学生对有关思政方面元素的理解做出评价,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这两方面原因的影响下,导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融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融入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发挥语文教师主导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师生互动为主,因为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真无邪,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本人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保持端庄的仪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而且教师自身的品德高尚、外表优雅对学生而言就是天然的偶像。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一般源自偶像的言传身教。另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特别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把握文章内在思想。学生正是借助教师的引导弥补自身生活经验的不足而形成的理解偏差问题。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其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也具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时,有的教师仅仅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治理洪水?”“这当中体现了什么精神?”虽然这些问题也起到了引导作用,但是,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说,并不能深刻地感受到其中治水的艰辛和主人公坚持奋斗的精神。这时,教师如果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先问学生有没有见过缺水的黄土高坡,看没看过九八年洪水给人们生活造成的灾难,于此同时,向学生们展现一下提前准备好的洪水毁坏田地和房屋的资料,采用直接教学的方式则可以更好地体会治理洪水的必要性。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经验,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和思想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不同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的经验水平,教师要通过提高自身水平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挖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元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作为引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基础,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探索,分析教材内容深层次的知识点,再将语文学科的知识与思想政治知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使学生对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具体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把控融入的度,避免语文课堂教学思政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正处于接受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阶段,教师则是小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和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主要引导人之一。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包含有很多有关爱国方面的内容,爱国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个时代都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旋律。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将语文教学课堂变成思政说教课,而是应该利用语文教学区熏陶和感染小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地。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七律·长征》这首诗时,很多小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并不是很了解,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引导小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或者查阅文献的方式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小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同时,可以初步的感受到伟大革命先烈的大无畏奉献精神。这首诗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获得胜利后写下的。充分体现了毛主席的豪情和博大情怀。为了深化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检测小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的成果,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大胆的讲述自己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到的内容和自己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感悟。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不单单会为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折服,同时还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珍惜现在的生活。
(三)结合实际生活,促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更具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时,应该注意结合实际生活,对语文教学课堂进行延伸,以此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有语文,将生活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不单单可以深化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使得语文教学中思政的融入更具趣味性。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去年的树》一课时,从表现上来看这是一篇内容比较简单的童话故事,朴实的语言并没有什么华丽之处,但是细细品读,便可以体会到其内涵的丰富性,这一童话故事略有一些伤感,情深意浓,对心说承诺的友谊进行了歌颂和赞美。在学习完这一课文后,很多小学生都会产生深深的体会,有很多话想要说,这时教师不妨为小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小学生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结合生活以“假如我想对你说…„”为题进行课后练笔,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在学习该篇课文和练笔的过程中,很多小学生会体会到朋友之间,信守承诺非常的重要,也会更加珍惜友情。
(四)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和预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融入,不可以仅单纯的在课堂教学通过说教的方式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这样很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非但达不到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反而还容易影响小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兴趣。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像利用故事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利用音乐的播放渲染出想要的情境,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再现当时的情境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思考是否需要创设教学情境 ,不可以不考虑教学内容一味的采用这一方法来实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融入,这样也很容易适得其反。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小学生播放一段天津大学堵墙上爬满爬山虎的视频,满墙的爬山虎,既没有重叠,也没有一丝空隙,一阵风吹过,满墙绿油油的叶子荡起了波纹,十分的好看。通过借助视频创设的这一教学情境,可以充分的调动小学生的视觉体验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促使小学生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完成本课时内容的讲解后,教师可以打破教学课堂的局限,带领小学生来到操场上,让小学生亲自去寻找 爬山虎,观察爬山虎的脚。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不单单可以促使小学生扎实的掌握本课时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可以促使小学生对大自然产生热爱和探索之情,并且还有助于小学生观察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五)丰富语文课外活动,适当融合思想政治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努力丰富课外活动内容,将其作为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更要将其作为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同时,开拓了自己的眼界。教师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国学风彩展示、打造课外阅读园地,还可以定期的开展演讲比赛等参与度高的语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增加民族自豪感。其次,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活动变化,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各不相同,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观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都已经被证实了是优秀的作品,是时代精神情感的产物,学生通过阅读国内外的名著,记住文辞优美语句的同时,也会设身处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思想感情,从中感受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具有的思想品格,从而了解作者的价值观念和理想抱负等。通过增加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学生培养优秀思想道德品格。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课教改革的必然之路,也必然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力量是素质教育强有力的帮手,不能被忽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丰富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素材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内容贯彻到语文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格,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综合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观察,2021,10(11):114-116.
[2]张秀云.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新通信,2021,23(06):235-236.
[3]任洁钰.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J].文学教育(下),2021,(02):182-183.
[4]苟淑云.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科技资讯,2020,18(28):246-248.
[5]石阿林.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J].科技资讯,2020,18(24):110-112.
[6]陈梅芳.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