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方法
正文
【前言】
在小学教学中,“读”与“写”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两个层次,因此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显得尤其必要。在小学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所带来的弊端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无形地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趋向,对教学的趋向不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身心发展趋势及训练需求,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挖掘学生最大的潜能。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阅读与写作教学过于僵硬。目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由于没有对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这两方面的内容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往往都是一笔带过,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指导教学,都比较倾向于程序化,这不但会让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参与变得越来越没有兴趣,也会造成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忽略。第二,写作内容过于枯燥和无聊。在现实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是从现行的教材中去寻找、去挖掘,并让学生去不停地去积累有关的写作素材,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记忆与积累素材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在生活方面的积累很少。同时,在讲解相关的写作技巧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喜欢充分利用优秀范文,让学生模仿范文的写作方法,使得学生写出的文章缺乏创意,过于机械化和模板化。第三,忽略了阅读与写作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关联。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等基本能力进行全面地培养。阅读与写作历来都是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但是在新时期的情况下,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注重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内在相关性,而是在实际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分开,造成了阅读与写作教学变成了两个独立的个体,在进行其中某一教学时没有有机结合另一教学,这不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还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分析
(一)创设阅读情境,提高学生的读写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恰当地创造出一种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独特的学习经验,使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效果非同寻常。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是非常关键的,也能帮助学生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按照“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进行阅读,从而获得对文本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在阅读课堂中,如果学生能够很快地冷静下来,那么学生的阅读效率就会提高,从而促使学生深入地讨论文章中的问题。教师在适当的指导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创作兴趣,并有助于学生积累阅读技巧,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比如,在日常教学中,在单元教学一开始,教师就以创设的教学情景为基础,进行这样的描述:“同学们,我们一直都在图片和视频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人们也很少在假期里去放松,去感受自然,但总有一群人,他们喜欢跟随自然的脚步,聆听美妙的声音,触摸它的魅力...”然后,教师用多媒体系统给学生播放视频,在学生观看完毕后,给出结论:“同学们,视频中的风景很美,但对我们好像没有什么意义,也许下课后,大家都会忘记这件事情。然而,在某些学者的作品中,山水却有着令人难忘的独特魅力。请大家去读一读类似的作品,品味这类文本中的风景和情节。”之后,将与本模块文章内容阅读相关的问题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讨论。“看了文章标题后,你最想阅读哪一篇文章?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要把握好机会,创设一个阅读情境,使用相对有限的工具,让学生一直都能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让学生“深陷这类情景”中,产生共鸣,从而为学习写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运用单元重组,培养学生的读写思维
语文教材是教师讲授内容的重要参考,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可靠依据,其作用不容小视。在讲课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并领会编辑的意图。目前的小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为单位的,每个单元里的文章、思想、题材都有很大的共同点,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地运用自己目前的阅读方法,尝试针对本单元的具体内容进行整合,鼓励学生去感受许多同类型的文章所蕴含的不同情感,以及所展现出来的不同魅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运用,促进单元内要素的再结合,而不是局限于文章的顺序和规则,通过拓展的方式来实现阅读的应用价值。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的主题风格、措辞、观念等层面挖掘其侧重点,然后帮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从而了解和掌握说明文写作的知识要点。在教学《琥珀》时,要求学生一边通过大声的阅读,一边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答,从而达到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其次,利用《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进行辅助教学,要求学生按照课时的要求,针对课文提问,并进行相应的阅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在《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文本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高效的阅读,
(三)重视课外延伸,充实读写内容
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模式下,课本的内容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而相对局限的模式又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相违背。因此,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外拓展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与写作具体内容。教师要以阅读逻辑思维和创作构想的发展趋势为基础,利用社会实践、课外读本以及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拓展写作题材。
比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由于节选内容的限制,很有可能不能把这个角色的所有特点都表现出来。针对此问题,教师建议学生多看《三国演义》中相关章节的内容,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角色。例如,在对角色进行详尽地描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与角色有关的信息呈现给学生。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并帮助学生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另外,也可以向学生推荐《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的故事》,让学生对人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最后,同时进行练习,让学生写出学习前后对原文中人物的不一样体验。在上述实例中,教师通过课外拓展促进学生的阅读思维,将其当作学生写作主题活动的“热身运动阶段”,让学生对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逻辑思维能力。
(四)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去创造
因为每个人所受到的家庭教学和生活成长环境都不一样,使得学生在认识事物和看待问题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因而学生的写作的切入点也是千差万别。在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又不能妨碍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小学生由于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都非常强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充分地培养,并积极地鼓励学生随意地进行自由的创作,并对学生的作品展开多样化的点评。比如,在教学《丑小鸭》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读课文,再仔细地解释,再慢慢地指导学生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五)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因为语文的学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所以在实践中,要注意积累高质量的素材。低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烈,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对未知的新事物非常感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并正确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写作素材。当学生在读到辞藻华丽、内容丰富的文章的时候,往往会被文章中的具有渲染能力、具有感染力的精美句子所吸引。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就应该把握好时机,指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对摘抄下来的精美句子或者段落进行灵活地应用。此外,语文教师还应该持续地扩大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使用他们周围的各类优秀资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语文课本上。比如,将每周四定为阅读日,在阅读日里,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向其他同学推荐一本自己认为必须要读的书,并说明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同时要在自己的课余时间里,写一份读后感。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已经在教学中逐步完善,这种改革的趋向也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读写结合”作为新型的语文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地改革与完善,从而达到综合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祁红卫.语文教学中让小学生学会阅读[J].新课程,2022(28):35-37.
[2] 刘苑乔.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22(22):160-162.
[3] 王大秀.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新课程,2022(26):80-81.
[4] 田建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2(26):194-195.
[5] 马拥军.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方法刍议[J].小学生(中旬刊),2022(06):19-21.
[6] 杨雪君.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整合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11):39-41.
[7] 郑永红.试论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J].试题与研究,2022(34):195-196.
[8] 杨雅欣.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教学反思[J].新课程,2021(30):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