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郭元斌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塘中学341606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探索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细化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素养、推理能力、模型观念等。


关键词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正文


前言

当代数学教师应顺应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明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一、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影响颇深,教师积极开展核心素养培养活动,能充实教学内容,推进数学课堂改革。教师要革新传统的“教材观”,以学生发展为改革目标,推进高效数学课堂构建,能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价值。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教师会在教学中围绕具体教学内容设计解题训练活动,总结运算方法,提示学生总结运算规律,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会得到优化,教学质量和效率也会得到提升。

(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时期,教师应利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使之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不断提升思维品质。而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应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活动,构建“学生本位”的开放课堂,在开放式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使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被充分激发,继而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

(三)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明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完善的核心素养培养活动方案,能够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保障,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从教材例题或典型问题入手,适当开展变式训练,能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师设计生活情境教学方案,在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时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能

教师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开展指向潜能开发的教学活动,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使之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丰富数学知识储备。教师摒除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明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梯度设计学习问题,能让学生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不断进步,进而发掘他们身上的学习潜能,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解析解题步骤,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解题步骤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运算结果是否正确。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解析解题步骤,细分各类运算能力培养活动,从解题教学入手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教师应由表及里地指引学生分析解题步骤,要求学生在运算、检验、改正过程中,运用所获得的知识总结运算方法,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几何直观素养

生活情境的创设符合《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方便学生理解抽象的几何知识,助力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形成、发展。几何直观素养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旨在提高学生运用图表分析问题和应用几何语言准确描述的能力。教学情境是教师营造的一种情感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对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化元素进行提炼,在生活情境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发展。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为例,教师广泛引用生活话题,提炼教学内容中的生活元素,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直线位置关系,并在特定条件下,分析平行公理以及位置关系变化,由此激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素养。首先,教师由铁路轨道引出平行的概念,根据轨道的变化引出垂直的概念,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之后,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同一平面内的直线位置变化,让学生结合位置变化情况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直线位置关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公理及直线平行关系的传递性内容,在情境中激活学生的几何思维。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下问题:(1)直线ABCDCDEF,直线AB与直线E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过一点可以画出多少条直线?两个点呢?三个点呢?在问题分析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平行”现象,利用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授课环节需要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适当地开展核心素养培养活动。教师要总结画平行线的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学习体会,引出平行关系的传递性特点,要求学生加以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要根据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在生活情境中分析基本事实,让学生将对几何知识的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识,加深理解和记忆。最后,教师要根据日常生活中的重合、相交现象,将生活现象与数学元素融合,打造生活化场景,让学生系统分析生活中的直线重合、垂直、相交现象,由此加深对几何知识的学习印象。

(三)妙用课堂提问,增强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指引学生正确进行逻辑推理,可以避免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推理能力对初中生而言十分重要,良好的推理能力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教师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落实对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回答问题,能受到教师的指点,根据学习要求调整学习方式,进而提高学习质量。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利用好课堂提问这一手段,指引学生在推理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四)自主解析问题,促进模型观念形成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解析活动,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在核心素养培养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主解析问题,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要提示学生按照正确方式建模,促使学生模型观念的形成。教师教学中应控制问题难度,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势,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建模来解决问题,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念的应用推动了“学生本位”课堂建设,数学课堂教学不再以知识目标为导向,更加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逐步讲解习题,提炼教学内容中的生活化元素,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得到开发,进而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发展学生几何直观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多角度提问,带领学生直面问题,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入手,强化推理引导,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模型观念,继而取得良好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庄秀英.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师,2022(17):45-47.[2]叶郁.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J].新课程导学,2022(6):63-64.[3]杨琼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建模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教师,2022(5):30-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