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 背景下高中化学减负提质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高中化学;减负提质;双减背景
正文
引言: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减负”和“提质”是当前高中教育改革的重点。当前,高中化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不擅自增加学生化学科目的课时与作业负担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教师对化学“降负提质”的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能够使学生在更加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1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部分问题
1.1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固化
虽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的老师进入了教育领域,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在悄悄地变化着教学的方式,课堂的气氛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因此,老师的职业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枯燥无味,但他们的经历还是比较少的,他们的经历还需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学习。有些老师虽然是年轻的老师,但是他们的教学观念和思维还没有完全改变,过去的应试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还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血脉之中。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很难创造出一种比较放松,无压力的上课气氛。学生们的被动接收,以及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难以创造出一个相对的、自在的、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有些老师不能放下自己的身段,与同学们融合在一起,他们很少站在同学们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即便是教育部门在积极地推动新课程改革,他们也很难从根源上对原有的课堂教学理念进行变革。
1.2对教师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
综观传统的中国教育,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大多都是通过家庭作业、考试来反映的。毋庸置疑,在许多学科中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尽管自教育改革以来,国家一直倡导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相反,在评价老师的教学水平时,也只是单纯地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标准,而这在新课程改革下,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双减背景下高中化学减负提质的教学策略
2.1科学开展教学,在减负增效中渗透“三动”
高中化学老师除了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外,更要反思怎样才能培养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三动”的原理,即“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写”贯穿其中。当前,一些化学老师仍然把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放在了课程改革的核心位置,然而这一点就忽视了“怎样才能培养出一种更好的学习方式”,使得老师把课程的重心放在自己的头上,而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使得学生很难用一种更有效、更科学的方式来进行自己的独立.学习。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大多数的课时和课程内容被老师所控制,极大地减少了学生的参与性。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跟随老师的思路去学习,而无法在老师的讲解中自己去理解。老师必须了解到,学习是一种解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冲突的一种过程。学生要基于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学习目标,发展自己的化学知识,进而获得知识领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就拿《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这一节来说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有一些基本的观念,比如:“化学反应的速度一般是用每一单位时间里反应的减少和所产生的物质的增加来表达的。”如果只靠着语言来表达这个观念,是很困难的。因此,老师们可以利用一些化学公式和化学实验,让他们“动脑想”,去考虑这个观念是如何解释这些实验的结果的,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外因素进行口语阐释,比如“内部因素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决定,外部因素是温度的升高导致速率增大”。“动手写”,则是让同学们把和反应速度有关的元素都写下来,既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又能锻炼同学们的科学思考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要对课堂进行合理地划分。因此,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将课程分为前期、中期以及后期三个阶段,将各阶段的教学重点都列出,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比较重要的内容。
2.2改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老师主要是在说,而学生则是在听,因此,老师可以采用“减负提质”的方法,通过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化学课堂之中,从而达到老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的目的。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为老师的后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提问的作用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初步掌握,诊断在这节课的知识中,学生面对的问题是什么,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教学活动。二是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一个有效的问题可以使学生陷入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究,学生会对这个问题感到兴奋,并不断地追求答案。但是现在,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仍然存在着提问的质量不高的问题,他们对学生的问题还只停留在对上节知识点的回顾上面,要想提升问题的效果,老师必须要做好如下的工作:(1)老师要深入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研究好课程目标,将教材中的知识关键点、问题兴趣点、文本疑难点、思维发散点、内容矛盾点和认知模糊点分别列出。然后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发问,使发问的层次更高。(2)提问逻辑上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深度的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逻辑的连续问题,这些问题要有联系,但又要有变化,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构建出一个网状的知识系统。(3)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他们的程度,进行问题的设计。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以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选择与其水平相当的学生进行作答。其中,难度大的问题是由优秀的学生来回答,一般难度的问题则是由中等生来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是让基础薄弱的同学来回答,而较专业的问题就是让特长生来回答。(4)掌握好发问的时间,使问题和教学相互补充。提问过快,又使学生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难以正确回答问题;但是,如果提问时间太长,则会大大降低了问题的启发性。
结语:
因此,在“双减”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减负”和“提高素质”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尝试,从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两个角度,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使其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雁婷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减负与增效[].林区教学,2010(4):77-78.
[2] 沈娟减负增效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0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12):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