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体育一体化教学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国华

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一小学 065300

摘要

如何实施体育课程整合教学,是体育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对适合学生学习的一体化教学目标进行精准预设,找出适合学生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一体化学习内容,全面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体育;一体化;体育课程;思考

正文


一、纵向衔接的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分析

(一)不同学段同类运动项目教学的纵向衔接

水平一、二、三阶段的学生,对于同类运动项目的学习一定要有连续性、递进性、螺旋上升的规律进行教学,对于不同类运动项目也要寻找其共有的特性,进行剖析,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运动项目教学的纵向衔接。比如对于篮球教学不同的水平阶段所教授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水平一是以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为主,将“老狼老狼几点了”“叫数运球”等游戏贯穿在运球中,学生在无形中熟悉了球性,开始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水平二逐渐对篮球技术有了要求,由原地运球过渡到行进间运球,并加入了运球的路线、障碍、高度等变化,学生运球的触球部位应更准确、身体姿态应更协调。水平三则开始接触到投篮,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和单手肩上投篮深得学生喜爱,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篮球比赛,将小学所学的技术全部融合在一起,并在比赛中灵活运用,达到技战术的完美融合,如此便完成了不同学习水平阶段同类运动项目的纵向衔接。

(二)相同类型的单个运动技术学习的纵向衔接

众所周知所有的技术动作都不是独立的,都是相互联系的。每一项运动项目都是由许多单个运动技术组成,而每一个单个运动技术的衔接完美才能体现其完整性、连贯性,才能更好地运用自如、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在教单个运动技术动作时,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其所以然,厘清动作规律。比如立定跳远这个教学内容从小学低年级就有出现,只不过在此阶段是单脚跳、双脚跳、单双脚交换跳等多种方式的跳跃,其实在其中都有立定跳远的影子。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对于技术有了要求,逐渐让学生养成竞争意识,立定跳远比远,逐渐上升到一种竞技状态。在初中作为中考项目之一对其更是重视,开始研究动作的发力方法,动作的细节。如此,同是立定跳远这一单个运动项目,但是因为其处在不同的水平段,要求和标准也会有梯度。

(三)运动技术内在难易程度的前后次序纵向衔接

对于同一水平阶段同一运动技术在学习时,也应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授时应该掌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轻松掌握技术,克服心理的畏难情绪。比如在学习排球垫球技术时,学习伊始应是多种方式的熟悉球性练习,不应是直接让学生垫,单手抛接球、双手抛接球、击掌抛接、触地抛接、原地抛接、行进间抛接这些基础性练习为后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后再学习垫固定球、垫一次接住、垫两次接住、逐渐再过渡到连续垫球,这样就完成了同一水平同一运动技术前后的纵向衔接。

(四)学生不同运动项目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的纵向衔接

不同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的纵向衔接指向的是评价,每个技术都应有准确细致的评价标准,杜绝“蜻蜓点水”也避免低级重复,应当是高质量的精准衔接。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刻苦训练、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运动技术水平,可以设置相对应的优、良、中运动技术等级标准,这样会促进青少年学生自觉参加各项运动的体育锻炼,掌握运动技术,提升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比如在班级里设置学生的成长档案,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记录,以垒球教学评价方案为例,在同一水平段,仅从技术层面考虑,就可以从持球的手型以及姿势、出手角度和速度、超越器械等多方面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一方面会让学生的成就感倍增;另一方面,对于自我的学习结果有个准确的认知,会形成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档案,教师在期末评价时也会有迹可循,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会更加准确科学。

二、横向贯通的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分析

(一)运动技术学习运动条件的横向贯通

运动条件的不同带给学生的运动感受也不尽相同,不同运动条件的变化带给运动不同的弹性,学习任何一项技术都可从节奏、姿势、方向、路线等方面拓展变化,达到条件间的横向链接。比如在学习篮球运球时,在学生熟练掌握原地运球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节拍练,变化高低姿态练、变化前后左右方向练,直线及曲线运球,如此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能够扎实基本功,学生在此过程中强身健体、锤炼意志。

(二)不同运动技术的相关性的横向贯通

每一个运动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性,也有相互联系的一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同时也是体育项目的魅力所在。比如田径中的挺身式跳远和排球扣球技术,虽为完全不同的项目,看起来毫不相干,但仔细剖析,其关键技术都是需要挺身展体。因此,对于其核心能力的提升,方法是一致的,在基本功的练习中需要密切关注弹跳力、挺身、摆臂的训练。因此,对于每个技术的学习要灵活变通,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不同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方法的横向贯通

每一位学生的学情不一样,学习和掌握技术的方法也不相同,但终极目标却是殊途同归,学生间可加强交流,好的学习方法及时分享给同伴,形成合力,这样有助于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垒球教学时,在教授技术方法后,让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这样使得学习效果更高效,有的学生说在投掷动作出手时要鞭打发力,同时要注意上下肢协调用力。学生分享完毕后,让其他学生模仿尝试,果然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四)同一水平段不同执教者的横向贯通

每一位教师皆有其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也不尽相同,对于教材的理解也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教师间要相互交流,在教研活动中提升教学水平,共同提高。比如在每周的体育教学教研活动中,对于同一个教材内容可以让多位教师同时执教,结束后再共同探讨,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见解,优点继续发扬,缺点及时摒弃,共同提升。

结语

总之,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义务制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吃透,深度研究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挖掘运动项目之间的关系,让不同学习水平阶段的运动项目的学习有效衔接,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体育的习惯和意识,真正掌握一至两项运动项目,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建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新颖多样的学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练中去,掌握技术、提升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真正促使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落地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志楠.互联网助力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2,24(07):215-217.

[2]耿振华.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J].田径,2022(04):4-5+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