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农村;初中语文;文言文
正文
前言
文言文是古人留下的我国古典语言文字精髓,其中内容相对于现代教学内容而言,更具知识点,具有独特的韵律美、文字美、意境含蓄之美,这与现代文章有着很大不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达成学习任务。
一、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比较落后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农村地区,很多初中教师依旧采取传统的单方面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对文言文的内容给予讲解,这不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深入思考和探析,而且,学生在这个被动的过程中,也很难对文言文的相关问题给予深度思考,这种被动性的接受会阻碍其对文言文的深入理解,而且,文言文本身说起来又比较拗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容易遇到很多障碍。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农村地区的学生,其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文学素养底蕴不足,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产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多学生不愿意与文字打交道,文言文的学习难度相比较现代文来说,难度更大,不利于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激活。
(三)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在农村地区,很多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其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于文言文的讲解,在内涵上、设计上也没有深入挖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会发现其中趣味,长此以往,就会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一种排斥。
二、传统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分析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一字一读、一字一析地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来解决文言文,并背诵某些篇章,这使得学生不但不能很好地掌握基础的文言文知识,甚至使得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排斥心理。文言文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古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有着极大的差别,学生无法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其进行深刻理解,只能在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下,采取识记的方式来应付学习。但是中考对文言文能力的考查已经由过去的识记能力层次提升到理解和鉴赏层次,面对这种现实的挑战,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更需要转变教学方式,采取有别于知识灌输的方式来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教学的层面获得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发展。
三、完善农村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在农村实际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革新教学理念,在语文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的语文底蕴是需要通过文言文和现代文的综合运用才得以提升的,而且,文言文相比较现代文具有更多的文化传统、历史和人文素养,对于学科的建设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也可以定期加强对文言文教育的研讨,给学生和教师更多时间的交流,意识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教师才能够以此为核心,强化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完善。
(二)加强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核心素养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能力强的教师,将文言文讲得生动有趣,能够结合文言文的背景以及相关的语言技巧,进行更多的文化背景的渲染,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这些故事情境深入到文言文的学习过程当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够进行合理的利用。
(三)注重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
文言文是有着较高的底蕴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独特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优化,例如:教师可以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创造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文言文的创作年代之中,例如:在讲《醉翁亭记》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高山流水的画面背景以及相应的琴声作为一种衬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的文化底蕴和气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学生才能够调动更多的感情去理解文言文的相关知识以及其背后的深刻含义,便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四)加强对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
虽然农村地区受地区和经济的因素影响,很多教学资源并不齐全,然而免费的网络资源却无处不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凭借其专业的文学素养和实际的教学能力,对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筛选,并在相应的语文教育科研组进行第二次筛选,整合出一套有利于教师教学,有利于学生喜欢的文言文教学课例。
(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在农村地区的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可以尝试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带学生体味其中的韵味,实现对文言文的全面把握及学习。在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工作开展,可以结合当地特有的资源展开创设。所谓特有的资源,包括农村地区特有的风景、山水、乡间小屋,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好地与古人进行交流,达成思想的共鸣。在初中阶段的文章诗词中,有很多山水、乡间的描写,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意蕴,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往来种做”的乡间环境。在一些较为抽象的诗词教学中,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的句子,对于学生的理解而言可能很难,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当前社会的就业环境,各个行业都在进行更新,落后于行业的公司就会被市场快速淘汰,在生活或者学习中必须有忧患意识,如果满足当下的小成就,就容易被别人甩开。在初中文言文的学习与教学中,利用这样的方式创设自然的情境,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文言诗词中有很多咏月的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样的句子,还有一些描写自然环境的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样的句子,作为教学情境的发展,教师不妨带学生真正走进自然,去赏月、去采撷露珠等,从而实现教学的发展。加深对文言文诗词的理解。
(六)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角色
人们在学习文言文时之所以会有困难,是因为要适应古人的交流方式,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等,但是在具体的内容上,文言文的翻译需要做到“不以文害意”,以意译的形式去掌握其中的真谛所在。文言文内容本身言简意赅,寥寥几句,勾画意境,表明意义,是当前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教师全面关注到日常教学的发展。此时,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妨带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角色,深刻了解到人物的情感所在。角色扮演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直接带学生以文言的形式,去朗读、交流,进而找到古人当时的气势、情感,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古人的角色的定位,找到文言文学习的感觉所在。另一种形式,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工作,能够全面达成日常教学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实现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的补充、自主的翻译,以小组为单位的交流讨论,或者是由教师将一些与作者有关的资料提供分享给学生,此时学生有了一定的准备,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实现发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日常教学的发展,对语言进行加工,转换为现代文进行角色扮演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知识点,实现对话交流。
(七)在朗读中掌握知识
在朗读中掌握知识,是实现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实现日常教学的全面发展。我国古典文学中“诗、乐、舞三者是统一的”,在古代我国的诗词是用来弹唱的,诵读是一项从古至今延续的学习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仍然不能忽视。在当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朗读知识展开教学工作,可以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中自带的节奏韵律、对偶押韵等,对文言文有着深刻的理解,以期实现日常教学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在当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可以掌握古人的言语论调,如《曹刿论战》等剑拔弩张的氛围等,这些都可以在朗读中得以体现出来,这是一种人与文章最为原始的交流,全面达成知识的发展,能够最终完善知识的学习。
(八)在联想中体味文言文韵味
在联想中体味文言文的韵味,也是当前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如在《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应当是什么样的;在《核舟记》中“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中的内容,需要关注到日常教学的发展,完善教学任务。适当的联想,能够帮助学生挖掘文言文中蕴藏的有趣内容,找到与古人交流的途径,探寻这种工艺品的魅力,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可遇而不可求的内容。除此之外,在文言文中蕴藏着的古人的技艺高超,是我们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这些精工巧匠的精神和作品,都能对学生作出启示,与古人交流,需要教师给予全面的关注与挖掘,引导学生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内容的精髓等。
(九)采用角色扮演方式
所谓的角色扮演方式,主要是在组织文言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其在感同身受中深刻理解文本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想顺利地实施角色扮演方式,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章,了解文章中所描绘的角色是如何进行语言表达的,如何做选择的,如何借助其行为动作表现心理的等,以此在细致的言行、表情、动作等揣摩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我在组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得比较深刻,而其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比较复杂,为了使学生对故事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会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亲身感知,诸如邹忌作为齐国的谋士,学生需要细细地揣摩邹忌需要用何种语言形式与齐王进行交谈,又要如何与妻妾、门客等进行交谈,其语言表达要具有何种风格等。如此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可以根据角色的身份以及交谈对象的身份,借助各自不同的立场来表现内心的活动,由此在表演中对文本内容和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理解。
(十)采用想象体验方式
语文是一门极具生命意识的科目,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教材中的基础内容,还要深挖每一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厚的生命意识,以此使学生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感受其中的人文内涵,为其人文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既然语文教学中所选取的文言文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学生无法对其有深刻的理解,此时就需要教师采取想象体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跨越时空的现实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
结语
在农村地区,很多时候教育工作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缘等的影响,在技术、资源上有所限制,但同时,正是这份山水田园的风光,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另一份便利,需要教师加以充分利用,展开灵活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蒋光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及策略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2):54.[2]张诗棋.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D].渤海大学,2016.[3]王惠民,孙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出路[J].文学教育(中),2011(9).[4]高建亮.初中文言文阅读现状与对策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