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提升
摘要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初中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师们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规范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再加上大数据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都为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并充分发挥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更深层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老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来设计一门科学而又高效的课程,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针对学生发展的基本特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伦理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得以实现,才能使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在新课标下的几个问题
1、认识不足,仅重视教科书上的知识,而忽视了书以外的东西
目前,大多数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往往注重于书本上的知识的讲解,细化教科书上的内容,要求学生读写背诵,学生们按照老师的吩咐,对课本上的内容了如指掌,但对课本之外的东西,却是一无所知。分析这种情况,应是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将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知识有机融合,导致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困境。
2、在开展学科知识教育时,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比较单一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在德育和法制课程的教学中,仍然采用相对传统和单一的教学方式。可能是因为目前没有太多的现成的学科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再加上教师在这一学科的媒体课制作和传统教学的辅助设施制作上有一定的难度。都是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3、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时代特征不突出
由于教科书编制的复杂与困难,当前所选教科书材料的内容较为陈旧,新颖性不强,时代性不强。这与儿童的学习需求有一定的距离,不能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共鸣,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造成学习效果不佳。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在新课标下的教学策略
1.确立课堂教学导向,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科学运用《道德与法治》高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的学习经验中获得更多的学科优势,从而奠定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指导,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下进行创新的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对于知识点和要领的理解和把握,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知识价值和内涵,从而提高他们在这门课上的学习热情,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结构和特征,引导学生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指导,提高学生探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和意义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加强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和难点,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思想融入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道德与法治》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自己,以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要领和要领,激发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兴趣和动机,为学生的全面和深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确保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动机,让学生能够在明确的学习目的的情况下,积极地开展实践和探索的学习活动,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改进,提高了教学质量。
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时,也要从日常教学着手,做好课前准备,设计好教学思路,进行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反馈。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现代的多媒体、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则可以弥补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不足。举个例子,我在教四年级的《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时,首先,我利用“问卷星”,制作了一张网络问卷,对学生们对于“浪费”的认知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份教学导学案。在课堂上,通过希沃白板上的多媒体教具的展示,让学生们了解到了什么是浪费现象,以及浪费所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最后,通过布置探索性作业,让学生们对自己周围的浪费现象进行调查,从而形成一份“提倡节约,杜绝浪费”的倡议书。经过这门课的教学,在班级里形成了一种显而易见的杜绝浪费,厉行节约的氛围,无形之中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3.介绍时事热点,在教学内容上体现生活性
道德法治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时,可根据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开展中等难度的与时事政治有关的教学活动,选择一些学生容易理解和已经掌握的社会现实热点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实施生活化教学,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学生们的发展打下基础,进而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教师可以在讲授教材中某一章节、某一内容时,根据其主题、要点、价值方向,选择一些与学生们现实生活更为贴近的时事新闻,然后引导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新闻事件、人物进行分析、评价,不断鼓励学生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要求学生们想象自己处于同样的情况下,该怎么做才最正确,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有利于学生们在对社会热点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和辨别能力,从而提升课堂生活化的教学质量。
4.活学活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任课教师可以将相应的课本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对生活教育理论有深入的了解,并结合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计划,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促进他们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为中学生们的学习做出贡献。
比如,在教学“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课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我们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在街上看到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等,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引导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来回答问题,使学生们拥有主动探究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发展,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去学习,提高生活化教学模式,加深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思想道德修养,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中的贫乏与充盈等,使其好好学习,为自己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激发自己对生命的热情,感受到每一个生命的美丽,这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策略的制定有帮助,从而体会到平凡即伟大的内涵。
5.强化核心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初中生拥有独立的人格、尊严等特点,他们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几乎每一个初中生都想要在学习中获得一种成就感,所以,老师要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
比如,在“网络改变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发展的优缺点,识别网络陷阱,并形成正确的网络习惯等等。举个例子来说,学生需要通过在网上搜索新闻,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交流和对话来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网络危害事例,并展开小组讨论,对所收集到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最后由学习小组对讨论的结果写出一份报告。在这样的预备学习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学生完成特定的预备任务、提高学习水平、逐步获得积极的学习动力是有利的。
6.创造生动的情境
设计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较好的一种方法,这种有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真实的感受到自己所学内容的真实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句式利用丰富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们自主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提高班级中初中学生的个人道德与法治素养和道德水平。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全面提高班上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和道德意识。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应用频繁且应用有效的好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情境,加强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掌握。例如,教师可以针对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比如尊老爱幼等内容,组织初中生们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利用真实的人物表演,让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再通过让学生们独立的思考和总结,来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感官体验,从而极大地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个人的意识和素养。
7.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加强课堂协作交流
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加强对学生协作学习的引导和要求,可以更好地把学习变成一种协作、一种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会素质的发展,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社会参与”能力。在强调“合作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交际的有效性进行深思熟虑。《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立足于幼儿的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课程,在幼儿的生活领域越来越广的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双眼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感知,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对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进行明确的要求,对小组的分工合作、职责进行指导,要让每个同学都对自己的任务和责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让每个同学都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同时还能通过合作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让每个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高效。其次,我们应该意识到,在教学中,小组协作学习的效果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我们的课堂中,应该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的知识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中获得,从实践中获得,更好地引发个体与群体的思维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师生、生生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沟通,才能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才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结语:总之,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初中阶段是基础性学科,主要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为教学目标,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进和优化,将与生活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纳入到课堂中,多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20,000(001):12-14
[2]王志.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的现状及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000(008):P.71-71
[3]李群.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9(36):26.
[4]植鹏.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中课堂问题的设计探究[J].华夏教师,2018(32):77-78.
[5]马龙门.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6):260.
[6]叶淑妹.浅谈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J].语文课内外,2019,000(012):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