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策略
正文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紧密衔接,能够助力打造优质小学课堂,具备创新性和科学性。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先进的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能够达到推进教育进步的目的。
一、基于核心素养创新教学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过时,难以满足现今小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需求。以学科素养为本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改革创新,需要借助核心素养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创新体现在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将“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理念融合进来。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教师应当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提供给学生最新的教学方式与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效率,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的高效性。比如,在《比较》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游戏以对比的方法来判断大小,学生准备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并比较照片,说一说不同阶段的自己的特点。再者,教师要学生了解比较的参照物,比如出示一只小熊,问学生这是大的还是小的?如果学生说大的,那么就拿出一只更大的给他,如果学生说小,那么就拿出一只更小的给他。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身上的哪些物品比学生的大,例如鞋子、衣服、裤子等。活动后,教师会总结,任何比较都是相对的,只有两个或者多个东西才能比较出大小,这就渗透了创新型的教学理念。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将单向的知识传授向学科素养培养靠拢,其评价方式由注重结果变成注重过程,课堂的教学方式从枯燥的知识积累转变成了意义建构。
二、基于核心素养创新教学内容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是将数学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培养高效结合,它需要教师通过核心素养理念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会着重突出概念的重要性,向学生渗透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知识与概念的关系来进一步学习数学公式与定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包括设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倡导合作探究,实现情感体验以及构建多元评价。以《面积》教学为例,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推理与交流初步了解一公顷的大小,建立表象,并培养空间意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从复习面积单位导入新知,并生成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给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填上适宜的面积单位,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引入了新课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延续性。为了探索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关系,教师提问:你能想象一公顷到底有多大吗?让学生自由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将公顷与平方米建立联系,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 公顷=10000 平方米”。这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基于对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理解而建构公顷这个面积单位,从而更加直观地建立表象。基于核心素养创新的教学内容,可以高效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探索尝试形成自己的思维意识,教师应当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过程,进而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通过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型的教学思维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综合素质能力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比如,在《圆》教学中,教师运用了课件和演示教具来创设教学情境,请同学们观察情景图并说出从中发现了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循序渐进,进而导出圆的面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同时了解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在了解圆面积的概念时,可以适当增加游戏环节来活跃课堂气氛,选出男女同学各一名给面积不同的圆涂上颜色,比一比谁涂得快,通过涂色让学生在充分直观地感知圆面积的基础上,理解圆面积的含义。而对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则采用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由已习得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学生进行尝试推导后,教师再演示揭疑,对结果加以验证。在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则合作探究,推导公式:S=πr2。记牢公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基于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方式
小学的数学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围绕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方法无疑是最长远的,它有利于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基于核心素养创新的教学方式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合作意识的养成也是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比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学校的照片,请学生根据数据将学校的建筑物标注在平面图上,出示的数据包括教学楼在图书馆的北偏东 30 度方向200米处,卫生间在食堂的正东方向160米处等等,设置合作学习,讨论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小组探讨结束后完成平面图的设计并汇报,教师进行梳理,汇报结束后学生集体评议各组绘制的平面图:平面图存在的问题,绘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图上的距离等等。在创新型的教学课堂中,新的理念提倡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教师设置问题来提升课堂的活跃度,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可置身事外,应当以共同学习的心态转换到参与者的角色中进行交流研讨,进而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与学习状态,这也是提升学生合作能力的有利契机。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积极打造高效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教师全面优化教学方式方法,获得更加优良的小学数学教学成效,致力于提升学生数学方面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科学方法,针对现有资源全面整合,在积极引进先进、新颖的教学手段时,确保所构建的数学课堂具有生动性和高效性,全方位增强学生探索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洁雪.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好日子,2021(13):269.
[2]徐迎春.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的探索与思考[J].科普童话,2019(1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