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优良班风及班级文化的建设路径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冠宇

怀安县左卫镇第二小学 076181

摘要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与灵魂,是班主任教育教学中最重要、最持久的课程。班级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起着约束作用,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小学班级文化还存在着流于形式、形态单一等问题。基于此,班主任应不断优化班级制度及课堂活动,从多个方面以多种途径及手段构建更为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班级文化;优良班风

正文

前言

班级文化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管理等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作为载体的各种活动和物质形式班级文化可以划分为“硬文化”与“文化”。所谓的硬性文化,是指有形的文化,也就是物质的环境;而软文化是由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种隐性文化。而这二者都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能让每学生都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和崇高的精神,有意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动,从而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一、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体现

班级文化在引导、平衡、充实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充实。

2.班级文化具有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班级文化是由全体同学共同创造的,承载着他们共同追求与理想。班级文化班级全体学生集体意识、文化习惯、价值观念的共同体现通过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使命感、归属感等,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向心力

3.对学生的言行产生约束

班级文化的规则具有很强的约束力量,一旦形成,就可以让同学们自觉地自我反思、自我规范,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与班级的规章制度保持一致。班级文化制约作用的表现形式有三个方面:环境约束卫生、交际等);系统约束(守则、纪律、规章等);意识约束(舆论、道德、理念等)。

二、营造建设班级文化之策略

(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优化班级文化

班会活动是班级文化的具体表现,是班级集体的生命,是集体意识的萌芽。班级活动可以其深邃的思想感染着学生,以新奇的方式吸引着学生,以卓越的成绩激发着他们。

1.基于班会制定主题

首先,开展主题班会要有一个清晰的主题。教师应针对当前主题班会的开展状况,制订健全的管理体系,从制度层面上加强主题班会的德育工作。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各班的主题班会,让每个班级有一个清晰的主题,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这个主题班会的重要性,从而保证这个主题班会的顺利进行。

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其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时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同时,他们也难以真正明确当前的学习目标。因此,在开展主题班会时,主题的具体内容要从“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新环境”方面入手,而活动的具体内容也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为中心,例如“新学期,新面貌”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发表自己对学习的期望,从而增强他们对这一阶段的学习意识,使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理念。而对某些年级较高的学生,则可以“强化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主题。这个主题班会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们意识到班集体团队是多么的重要。

2.基于生活提炼主题

主题班会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方式,可以是学生们关心的问题,随着年级的不断提高,班干部带头,发动其他同学一起开展主题班会,指导学生利用生活提炼主题,可以是来自班上学生的思想情况,也可以是学生们关心的事,比如环保,有学生就自己组织了一个名为“环保知多少”的班会,这个专题讲座的主题是关于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大气资源,拓展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知识竞猜”可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环保小卫士,号召同学们携手创造美丽的环境;通过收集环保口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使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以民主为基础的班级文化体系

班级文化体系是一种以制度、规则、纪律为内容的,由全体同学共同认同和自觉自律的规范,就是在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下,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自律,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整体利益。

1.将选举和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

班干部是学生、老师、学校的桥梁,是各种集体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给学生足够的民主,赋予学生选举和评价的权利,特别是要让绝大多数同学都赞成班委会由全体同学民主选举出来的。班委会可以通过推荐、评定等方式选出小组组长、课代表。“集中”和“民主”在班级管理中充分体现,给班级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2.把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权力交学生

班主任的教育管理目标应当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可以自我控制的人,而不是由别人来控制的人。班规班纪是树立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个标准,可以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引导和完善。所以,班规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班委协调,由全班同学共同制订,形成一个班级的思想和行为规范。通过对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三)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以崇高精神鼓舞人心

精神文化是班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学生普遍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信念它集中体现在班级学风、班风、班级人际关系、班级舆论等各方面。

1.建立积极正面班级舆论风向

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是形成一个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集体的关键,它有着制度所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是一种深层的精神文化。根据小学生互联网的喜好,也为了能够学生之间开展更为平等和谐的互动与他们建立信任,教师可设立“班级博客”,让学生们自行选择,并自行订定班级部落格的管理方法,每周安排一两个专题讨论,并作一次总结。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课堂上的部落格也成了资讯的传播及班级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

2.培养学风和班风

班风是指风气、作风,是班级学生的感情愿望、心理状况的综合体现,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良好的班级风气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它就像一个熔炉,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如,在班级因卫生等方面被通报批评后,教师便可天定为班级“班耻日”。学生们便会用自己的行动来洗刷他们的“耻辱”。这就是现实,给学生们敲响警钟,让他们有一种危机感,未必是一件坏事。再如,班级运动会等方面在学校里取得了好成绩,教师也可将这一天确立为班级的“班庆日”,以此激励学生们砥砺前行“班庆日”和“班耻日”的设置,都是为了使班风更加健康、更加团结。

结语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不是一门技术活,它是一种以心灵为本、以道德为宗旨、以人格为主体的精神劳动,而班级制度、班级文化的构建与营造,则是其主要载体。而如何构建一个更为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则还需要诸多教育工作都在实践中进行持续性的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德西.浅析小学优秀班风的培养与建设[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3):0078-0081.

[2]李茹月.“易学、共荣”的小学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思考[J].学苑教育,2023(8):7-8+11.

[3]王光睿.对小学班主任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1):0137-01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