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标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创新性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创新性;探究
正文
引言:随着新课标标准的发布,我们可以了解到对于体育教学,老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起来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所以,体育老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尽力的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想法,以此来进行改变,通过新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学习性,还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之中,教授学生更多的体育知识,让学生热爱体育这门科目,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得到体育锻炼,在此同时还可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目前体育教学已经得到了教育部门十分的重视,因此也会进行很大的创新改变,这样对于体育教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让质量和效果比以前要更好。基于此,本篇文章就对新课标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创新性进行了探究与分析,以供借鉴与参考。
一、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教师缺少专业性,教育能力不足
如若体育教师缺少专业性,那么对于学生体育锻炼的教育也一定是能力不足,难以完成教育任务,难以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得到专业的训练。因此,学校对于体育教师的教育水准以及能力要有一定的要求,并且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保证体育老师的教育能力是可以进行教学的水平。对于一些小学体育教师,学校往往会在应聘时就降低标准,他们会认为,教小学生不需要有太高的标准,部分体育教师甚至是兼职,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培训,也不具备专业的技能与知识,这就致使小学体育教育质量普遍较低,对小学体育教育效果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难以提升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进而对小学体育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二)教育模式传统,方式单一
小学体育课,对学生来说没有组织性。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消极情绪,上课只是简单的整理队伍,然后就是进行热身,跑步,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活动就解散自由活动了。这样的课堂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吸引力,无法让他们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也没有让他们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所在。体育老师对于一些体育技巧与方法的讲解,也只是机械式的复述,无法让学生真正的学到什么,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之后就会让孩子进行自由活动,一节体育课真正的上课时间也不过半堂课。而老师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老师的思想与教学方法仍然十分的传统,这让体育教学创新发展得到很大的阻碍,在上课的时候只是给学生灌输一些知识,但是学生无法进行实践,这样学生就失去了自主学习性。体育老师往往会忽视体育课堂的过程,而去直接要求结果,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也不能培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与喜爱。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得到专业、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巧,对他们提升身体素质也没有任何好处,而且缺乏趣味性,很难让学生投入的去学习,这样对体育教学质量与目标也有很大影响。
二、新课标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策略
(一)依托学生身体素质,创新体育教学内容
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真实表现,认识到学生在身体发育过程中的差异。因此针对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教师首先应当了解其体育运动基础,并结合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所展现出的爱好和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体育教学策略,设计创新性的体育教学模式,制定差异化的体育教学目标。然后教师可以选择运动强度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着重提高班级内部学生的整体运动意识。同时教师需要保证学生都可以享受到公平的体育学习机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思维,并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增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锻炼信心。教师还需要高度关注学生在整体运动过程中的表现。然后教师积极采用循序渐进的体育教学策略,逐步提高体育运动的强度和课外体育运动时间。同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体育锻炼成果,积极采用鼓励性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运动,从而让学生在原有的身体素质上可以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组织体育教学游戏,培育学生运动热情
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缺少良好的体育运动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团体体育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培育小学生彼此之间的协同意识,还可以通过趣味性的团体体育游戏,激发小学生的强烈好胜心理。所以小学体育老师需要将班级内部的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并且充分结合小学生所表现出的综合身体素质。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保证小组整体体育运动素养相对均衡,不会出现综合体能与运动技能差距过大的状况。然后教师通过详细讲解游戏活动的规则,让小学生了解游戏正常运行需要彼此遵守规则,进而提升小学生公平竞争的良好体育品德。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团队游戏的竞争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彼此协同意识,培育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还需要引导小学生将所学到的合作精神,有效迁移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进而促进学生形成优质的素养。
(三)结合新课标思想,制定明确教育目标
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积极学习新课标改革的指导思想,着重推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并且教师需要优化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模式,着重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教授学生丰富的基础体育运动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生活方式。同时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结合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并引导学生注意体育运动时候的安全行为。然后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可以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技能。并引导学生结合教师讲授的体育运动技巧,在课下进行积极自主的体育运动。同时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对基础运动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素养。并且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表现出的身体健康状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教师还需要积极讲解丰富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健康卫生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合理控制体重。并且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远离不良的行为嗜好,避免学生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用眼过度,从而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日常饮食。
结语:
总的来说,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重新阅读了解新课标的要求,学习新的体育教育理念,重新认识小学体育课程的教育要求,增强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究。教师需要不断深化、改进体育教育方式,适应现时代教育改革的变化,使得小学生可以养成热爱体育锻炼的优质习惯。
参考文献:
[1]缪云云.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研究[J]. 华夏教师,2023,No.270(06):91-93.
[2]曾凡能. 试论新课标下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实践[J].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1):76-77.
[3]赵德昆.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No.1132(07):54.
[4]陈刚.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8,8(14):11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