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适应能力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中职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人际关系
正文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当务之急,也是健全完善教育体制、促进教育资源分配公平的内在要求。然而客观地说,中职的学生是相对“弱势群体”。首先,中职学生在过去的学习经历和升学过程中往往经历过种种挫折,是“被淘汰者”;其次,进入中职学习后,由于当前社会对于学历层次的刻板印象,中职生还可能遭受来自家庭期望、社会评价的种种压力;最后,由于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尚处于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期,他们所面临的环境适应、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问题更容易被放大。因此,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心理适应性与人际关系能力作为应对挫折的自我保护和促进因素,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素质,因此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与人际关系是中职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一、提高中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中职阶段是学生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是要走上社会的,他们面临着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卡—求职,这是他们自己独立走上社会的第一步,所以说在中职阶段,学生能否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他们逐步去形成一种系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实现与别人的和谐相处,为他们的学业和事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获得心理适应能力也十分重要,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可以助力学生提高学习质量,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中职学生人际关系能力
中职学生在心理上很注重交友,大部分的学生都能适应中职的学习生活,并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小,他们有独立的愿望,有自己的思想,正在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们的眼中,朋友不再是童年时代的玩伴,他们需要有共同的人生目标的伙伴,需要有自己的交际圈。在环境方面,由于中职学校的地理位置较远,一些学生更是背井离乡,到外地求学。因此,在中职住校时,由于想念父母、故土友人,他们会想方设法地找到学习和生活上的伙伴,并努力适应新的环境。有研究发现,在中职,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感到满意;超过40%的同学觉得他们的人际关系还算可以,期望有所改善;不到2%的学生不知道他们的人际关系情况。中职学生有明确的人际交往目标,交友的动机也相对简单。中职学生大多居住在相对简单的校园里,大部分时间是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学生在校园里找不到知己,就会在网上交友,甚至成为真正的朋友。从中职学生的交友动机来看,他们的目的是比较单纯的,其交友目的可分为两种,一部分是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在生活中互相交流;还有一小部分是为了找到自己的理想伴侣,摆脱内心的空虚。中职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有个体差异,他们中多数交际技能较差。研究发现,半数以上的同学在人际关系上产生分歧或冲突,没有理性地剖析,依靠时间的消磨,最终不了了之,只能被动地接受。大部分的同学都觉得,关系不好是另一个人的过错,他们总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因此其人际关系往往出现如下问题:
1. 自我中心倾向
现在的学生中,有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总是以自己为先。中职院校的学生也一样,他们以自身为中心,注重自己的感觉,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他们有一些不合理的认识,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对他人过于苛求。
2. 冷漠封闭倾向
中职学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群体,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在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心理阴影之后,会有一种自卑的情绪,他们会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表现出畏缩,掩藏真实的思想,情感和需要,在心理上制造出一道人工的障碍,从而造成了自我的封闭。二是个性的缘故,尽管很乐意与别人交流,但是因为个性内向,不爱说话,孤独,在现实中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因此,他们开始在虚拟的社交环境中寻找慰藉和支持,对真实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冷漠、回避的态度。
基于上述问题中职教师可以构建校园内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各个学校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在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可以及时地向心理辅导教师进行咨询。然而,尽管中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但由于缺乏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单凭一个“摆设”的心理咨询室是不可能解决的。学生们只知道有一个咨询室,但是并不了解这个咨询室的真正用途,一提到这个咨询室,他们就会否认自己有问题。因此,中职院校应该对每位同学进行分层、深入的心理辅导,让他们了解在遇到诸如人际关系之类的问题时,该怎样自我调整,怎样求助于学校的教师,而不必自己百思不得其解。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在新入学的学生中,要加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教育、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因素讲座、个性教育。在一、二年级的同学中,除了进行小组活动之外,还会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人际关系问题,并举办专题讲座,包括如何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中的心理障碍以及自己的原生家庭等。为三年级的同学提供职业方面的人际关系辅导。
三、中职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中职生心理弹性略高于中等水平,但也存在相当多的学生存在心理适应能力弱势,整体仍有待提高,各维度中,目标专注和人际协助两个方面相对较弱。这一结果和以往研究结论相近。中职生的年龄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发展阶段,各项心理和社会功能将熟未熟,由于过往学习经历的挫折等原因,他们中部分人对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前景感到迷茫和焦虑,难以找到明确的目标。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中职生在心理弹性方面的问题,进而引发学业、人际关系、情绪等诸多方面的适应不良。鉴于此提出如下干预对策:
1. 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中职生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特点,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可以普遍地提高学生心理弹性水平,促进学校适应,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调查结果显示了中职生需要提升的一些心理品质,明确的目标和行动力;健全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合理的情绪调节能力;积极的挫折管理和压力应对能力。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上可以重点围绕上述几点展开。
2. 开展多元化活动
学校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许多负面情绪可以自我疗愈,学生甚至能在自愈的过程中增强心理韧性。因此,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主题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氛围,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自助途径。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活动的设计应遵循心理学原理对症下药,不可与一般学生活动混为一谈;其次形式上要多元化,将心理健康内容渗透到日常教学和学生文体活动当中,让心理健康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结束语:
人际交往与心理适应能力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他是学生社会化成长的一个过程。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适应能力方面真正的负起责任来,真正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雨,欧贤才.学生因学校适应不良想辍学怎么办——从一例中职生辍学倾向的心理干预案例展开分析[J].职业,2021(12):52-53.
[2]石翠英.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及改善策略初探[J].职业,2017(24):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