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可为路径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舟倩、王浩玲、秦红

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邮编:332000

摘要

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复合性的新的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着师资队伍薄弱、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活动缺乏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核心素养视域下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可为路径策略,即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活动建设,从而更好地推动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

正文


一、逻辑理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在继承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原有概念的扩展与深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具有跨领域”“跨学科”“综合性等特征。我国在2016年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其界定为: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表现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现实困境: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孤独症儿童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基于教育的综合性、复合性、社会性以及整体性进行的,即培养儿童在生活中的合作精神,提升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儿童学习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和个人必备品格,而职业技能培训正是基于这些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的。因此,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孤独症学生,需要将核心素养与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有效融合,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发展。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师资力量薄弱。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教师对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还不够重视,导致师资力量薄弱。 第二,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在现有课程体系中,缺乏针对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设置和内容设计。由于目前我国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缺少实践教学活动的设置与开展,导致孤独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 因此,我国应根据核心素养要求来完善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内容设计,建立起能够为孤独症学生提供就业和社会支持服务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活动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体系等。

1、缺乏针对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设计

由于我国对孤独症儿童职业技能培训缺乏专门的教育政策和经费支持,因此,大部分学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由于大部分学校和家长对孤独症学生的教育认知还停留在普通教育阶段,所以他们并不会对孤独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虽然我国针对孤独症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已经开展多年,但大多数学校还是以普教+特教的模式来开展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因此,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内容设计上都不能满足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此外,大部分学校和家长都认为普通教育就可以解决孤独症学生的就业问题,而忽视了对孤独症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由于缺乏专门的针对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设计,导致孤独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更不用说参与到专业实习或就业过程中去。因此,要想促进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和就业,就需要制定专门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设计来满足孤独症儿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2、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力度不足

实践教学活动是帮助孤独症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孤独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并培养其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想提升孤独症学生的职业技能,需要从实践教学活动入手。首先,需要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提升孤独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孤独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时要结合其兴趣爱好以及现实需要来开展教学活动。最后,还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力度的提升,使孤独症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去。

3、缺乏对教师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孤独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孤独症学生教育与康复的重要保障。但由于我国对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还不足,导致职业技能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孤独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由于孤独症教师所要承担的工作较多,加上他们自身的专业性不足,导致他们在职业技能培训中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融合起来,严重影响了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 第二,对孤独症教师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提高他们综合素质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目前我国在对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教师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对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不足。 二是缺乏孤独症教师专业标准。我国孤独症教师专业标准主要是根据相关文件和政策进行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三是缺乏孤独症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我国对孤独症儿童教育与康复方面的师资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教育心理与教育康复专业知识的培养、职业技能培训教师、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等方面。由于缺乏对孤独症儿童职业技能培训教师进行核心素养培养,导致其综合素质较低,难以满足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

4、缺乏对孤独症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就业和社会支持服务

孤独症学生在就业和社会支持服务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服务机构缺乏对孤独症学生的职业指导,导致孤独症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二是大多数孤独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低,很难胜任一些工作岗位,导致无法找到工作;三是由于缺少针对孤独症学生的社会支持服务,导致孤独症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为了解决孤独症学生就业和社会支持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起针对孤独症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就业和社会支持服务体系。政府要建立起一个从就业到再就业的完整支持系统,为孤独症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社会支持服务,提高孤独症学生就业率。

三、可为路径策略: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其主要任务是使孤独症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形成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但就目前来看,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中的师资队伍还不能满足孤独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核心素养视域下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师资队伍需要由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在完善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政府层面:加大对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孤独症儿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文件,保证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还需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进修,提升孤独症儿童职业技能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工作的专家型师资力量。 学校层面:重视培养具有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能力的教师队伍。学校要积极探索孤独症儿童职业技能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建立和完善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孤独症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孤独症儿童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孤独症儿童职业技能培训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指导。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学校在教师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素质培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水平;要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学术、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激发教师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建立科学合理、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

1、加强政策扶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政府可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要求,加大对孤独症儿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将孤独症儿童职业技能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项经费,保证孤独症儿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此外,政府还可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支持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在学校层面,学校应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为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教师提供更多的保障。其次,学校还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为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教师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例如:将孤独症儿童职业技能培训教师的工作时间、工作量以及福利待遇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畴;为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教师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服务;在职称评定上为孤独症儿童职业技能培训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例如:可将教室与学校其他相关场所进行整合或合并使用;可以将教室改造成教室活动中心;可以将教室改造成集体宿舍等。

2、加强培养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对象,孤独症学生需要具有更高的职业技能。而职业技能的习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积累,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孤独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一方面,要注重对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教师的职前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教师专业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在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中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孤独症儿童职业技能培训教师的职后教育,使其能更好地胜任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孤独症儿童职业技能培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相关继续教育活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此外,还要注重对孤独症儿童职业技能培训教师进行在职教育与研修,使其掌握更多适应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3、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加强核心素养视域下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在舆论宣传方面,应加大对孤独症学生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和了解孤独症学生,提高公众对孤独症学生的包容度和接纳度,为孤独症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支持。在政策宣传方面,应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传递有关孤独症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法规信息,并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对孤独症学生就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公众对孤独症学生就业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促进孤独症儿童就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在新闻宣传方面,应积极向社会公众传递有关孤独症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信息和成功案例等,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孤独症学生就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在社会氛围营造方面,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孤独症儿童就业的关注和支持。在社会舆论方面,应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对孤独症儿童就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中来。

4、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热情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激发个体内部和外部动机,从而调动个体积极的行为倾向,达到预期的目标。核心素养视域下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有各种资源投入和支持。因此,学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在激励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即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对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以激发教师参与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苗全收,魏春丽,蔡兴男等.中重度孤独症学生教育康复多元化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06):40-43.

[2]林琴.开展运动训练,提高孤独症学生在集体教学中的适应能力[J].现代特殊教育,2023(11):66-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