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齐曼古丽•约赛尹

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塔孜洪乡中心小学 邮编:844205

摘要

数学素养是概念化、抽象化与模式化的结合,它是一种综合型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核心素养的内容,因为它是经过长期的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而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对本学科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它是较为基本与关键的能力素养。那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的数学教学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阐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策略

正文


核心素养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名词,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它是一种教育发展趋势,体现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价值理念与情感态度,并且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一直是核心素养的理念,全面健康发展是核心素养倡导的发展方向,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地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应用分层教学法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随堂小考等多种方式,明确学生实际数学水平,将学生划分为低层次、中层次、高层次这三种类别。对问题解决能力相对较强的高层次学生,教师要格外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的巩固,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低层次学生,教师应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习得,要求学生对教师讲的知识点在当堂有一定的理解,同时应用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自信心,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一系列数学知识问题。例如,教师在对“加减混合运算”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将教学授课进行分层。第一阶段的授课应该由概念的讲解、例题的说明组成,而第二阶段的授课内容则应包括对有深度的问题的研究和课堂练习。同时,教师也应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问题和练习,让学困生理解基础知识内容,中等生掌握基础和重点知识内容,而学优生则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内容以此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获,让他们觉得学得轻松,均能从中感受到成就感。如此,教师应用分层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让整个教学内容更具深度广度。

完善学习评价

为了顺利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助力教师更好地落实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一系列合理的评价,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同时能够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和数学知识学习中。基于此,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创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应完善课后作业的评价。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的评价,有效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而在传统的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不好意思向教师请教,这导致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断下降。在目前的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可以根据课外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借助显性的练习了解和解决学生学习和训练困难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更加细致地开展有的放矢的学习指导。此外,教师针对性的鼓励和引导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学好数学建立或增强信心。

其次,应完善课堂反馈评价。完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开展数学课堂反馈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高效地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根据具体方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在每节课结束之后结合学生的课堂问答情况或整节课的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课堂反馈评价,反馈评价需要确保公平、公正,并且要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在受到评价之后也可以根据评价内容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后续课程准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过去过于简单的课堂学习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微课教学,通过微课,在课后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完成,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重要教学环节制作成微课,并上传到QQ、微信群,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短板自主选择微课,课后自主进行提升。这种教学方法使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同时使学生能自主学习,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创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以“小数除法”的教学为例,此节课程的整体难度并不大,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这一计算方法,借此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上课后可以带领学生首先对此节课程内容进行学习,简单了解课程内容之后,课后根据课程内容在微课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探索思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随着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师可以适当提升问题难度,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成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合力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以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例如,针对“比例”中的“尺度”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比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明确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提问:“你们知道身边物体的大小吗?”让学生拿尺子测量教室里的物体,如黑板、书桌、椅子、窗户等,然后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所测量的物品的图片。在测绘的动手实践中,通过“纸上画出来的物体和现实中的物体有什么关联?”这个问题,让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图画内容,与教师在教室内指出的实物相比较。随后教师引出相应的“比例”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引导学生了解抽象的“比例”概念,如绘制图与实物应按照一定比例缩少。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具备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巧妙地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去,而这个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能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运用教学手段,将核心素养渗透进去。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注重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形成创新型的数学思维模式。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蓉,钟敏.小学语文“深阅读”课堂活动的设计及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21(S2):5-8.

2]李婷梅,杨成兰,李金枝.涵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整合性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S2):9-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