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几点认识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建玲

中国言实出版社 100088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出版业发展态势,从选题高质量、内容高质量、编校高质量、营销高质量等方面对我国图书出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当下出版业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实现我国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图书出版;影响因素;高质量发展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新时代,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市场供需、竞争格局等形势,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以适应时代发展,实现图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笔者从选题、内容、编校、营销等方面对影响图书出版的诸多因素做了分析,并结合目前出版业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实现我国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浅见和认识。

一、深耕主题出版,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推进出版强国建设,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并将“做强做优主题出版”列为我国“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发展的首要工作。

主题出版是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党和国家重点工作为基础,关注国家重大题材、重大事件等,体现了社会愿望和时代需求,不仅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也符合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图书出版要做好主题出版,关键是选题。选题是出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出版物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出版业“十四五”规划在主题出版组织引导机制上进一步强调要“完善主题出版选题策划机制,优化主题出版选题结构,提升选题质量”。1在图书出版中,要提高图书出版的质量和优势,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选题的重大性和时效性。

策划选题时,要紧跟时代步伐,注重选题的时效性和重大性。如果选题没有时效性,就不会与当时的新闻和人们的心理产生共鸣;如果没有重大性,就不会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当然也就称不上主题出版。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言实出版社策划了“百年百部红旗谱”大型系列丛书,丛书涵盖了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到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等重要历史时期,用文字记录时代脚步,用作品反映历史光辉,充分体现了党史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统一。

2.准确掌握优质作者资源。

在出版产业中,作者资源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它决定了一个出版社出版物的内在质量、特色、品牌、效益、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构成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在出版“百年百部红旗谱”大型系列丛书时,社里每个编辑主动去与优质作家沟通,在短时间内,101部作品顺利面市。在出版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图书编辑只有拥有足够好、足够多的优质作者资源,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灵感,才能策划出适合大众、适合市场、切合时代的大选题、好选题。

“十四五”时期,主题出版正不断做强做优,成为构建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提升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出版业应以服务大局为导向,在行业特色和出版社资源的基础上,从选题内容和选题结构等方面,牢牢把握主题出版图书质量。

二、着力打造精品,促进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迅猛发展,但面临着同质化出版、跟风出版、高库存等问题。在庞大的出版规模下,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无精品意识已是出版业对图书市场现状的共识。此后,相关部门开始通过行政手段,如调控书号等方式,督促图书出版单位由重数量转向重质量的精细化增长模式,这为图书向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出版注入了动力。

优秀的文化产品和高质量的发展密切相关,无论在哪个领域,优质内容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核心问题。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内容,出版业将无法发展,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建立在丰富优质内容基础上的出版体系,才会枝繁叶茂,源远流长,为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可见,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出好书、出精品。那么,如何打造高质量的精品力作呢?

1.树立“内容为王”的精品意识。

图书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无论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内容为王”。吴尚之曾说:“精品力作,不一定要搞大制作、大工程,是不是精品,关键是看内容水准,而不是作品的大小。”3一本图书,无论外形怎么精致,但最终打动读者的一定是内容。所以在内容策划上,图书编辑要在广泛了解该书的受众品位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内容,从参考性、实用性等方面满足读者的需求。

另外,一本书内容的好坏,决定于作者的创作,但也和编辑加工紧密相连。作为整个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在图书出版工作中轻松且高质量地编辑加工作品内容。

2.牵手新媒体,对内容进行深度开发。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出版业要积极适应互联网传播新特点,满足用户新需求,不断完善和创新出版融合发展,发挥其知识传承、信息服务与精神娱乐的作用。所以,出版从业者要结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对内容进行创新、重组,使其更加立体化、个性化,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2022年,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融媒书《大先生于漪》就是这样一部书。它在纪录片《大先生》的基础上,重新整理了大先生于漪的系列微课《师范》、演讲录《学做人师》以及编创人员的采访手记等资料,以“解说词+图片+视频+创编手记”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本书图文并茂、音视频互动,读者既可以阅读书中的文字,也可直接扫码观看视频,这种阅读方式,既适合传统阅读者,也适合当下掌握新技术的广大年轻人。

作为新时代的出版人,要努力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多出精品力作,将注重品种和规模的出版模式转变为注重质量和社会效益,让更多的精品去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提高编校质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图书出版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编校工作,因为它是确保出版物质量的基础,是内容建设的重要环节。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认为,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认真,出版从业者要以邹韬奋等优秀出版家和编辑家的事迹作为标准和榜样,在编校质量、印装质量上多“较劲”。

编校工作包括编辑加工和校对。编辑加工环节是编辑人员对稿件进行认真审读、润色、修订等,最后消除稿件中的知识性、政治性错误等,从而提高书稿质量;校对人员是在编辑过程中起到补充与完善的作用,通过查漏补缺、纠正错误来保证书稿准确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为图书顺利出版提供条件。可以说,图书编校的质量包括编辑加工质量与校对质量两个方面。所以,作为编校人员,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还要有政治敏锐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也要熟悉相关的出版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等。

针对当前编校工作中出现的责任心不强、专业功底不牢、工匠精神不够、编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增强责任意识。

意识是总开关,任何知识、能力、机制、制度都要与编辑的主观意识互动才能发挥作用,即使是经验丰富、能力熟练的人,一旦意识放松,也会出现错误。要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关键在于提升编辑的业务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出版业具有传播知识、交流学术、共享信息的功能,大到观点的正确表达、论证论据的逻辑合理性以及语言规范性,小至字距行距、标点符号、字体字号,编校的错误危害非常严重。所以,编辑与校对是图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部分,增强责任意识对图书出版工作至关重要。  

2.培养优秀人才。

人才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新时代需要培养优秀出版人才,并致力于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一要重视“传帮带”等培养机制建设。近几年,中国言实出版社施行“师徒制”,让具有丰富经验的老编辑帮助刚入职的新编辑,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在日常编校过程中积累经验,迅速成长。二要通过重大出版项目培养人才。出版社在策划重大选题和项目时,让编校人员全程参与策划、审读、校对,互相沟通,在打造重大项目的过程中,提升人员素质,让一批人脱颖而出。三要拓宽人才交流渠道。编校人员不应只埋头看稿,要走出去,与作者、读者、外审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有利于你能约到高质量的稿源,有利于你根据读者的反馈以及市场需求对书稿进行修改,有利于你根据外审就稿件专业性的解释勘正书稿中的错误,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工作效率的完善和提高。

3.完善编校制度。

好的制度是提高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出版单位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编校考核制度,对内部工作人员和外聘人员要一视同仁。一是通过工作量考核;二是通过编校质量考核,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开创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编校工作新局面。

图书编校质量的提高,需要多措并举。因此,在进行编校时,要提高编校人员素质,强化规范意识,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以此提高图书编校质量,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

四、创新营销模式,助推高质量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和媒体的深度融合,直播营销成了新的营销方式,各行各业纷纷加入,出版行业也不例外。出版行业的网络直播,主要是指以出版机构为直播开展主体,由编辑、作家、学者、网红等个体担任主播,在第三方直播平台上进行产品推介或提供知识服务的行为。4数据显示,在2023年2月15日至 3月14日期间监测的508个出版、发行机构的抖音账号中,开启带货直播的共计163个,占比 32.1%。其中,“中信出版官方旗舰店”“机械工业出版社”等8个直播账号月累计销售额均超过了100万元。5从以上数据可以观察到,出版与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已成为一种趋势,并有一些出版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各个出版社直播带货的能力参差不齐,只有少数出版社成绩傲人,绝大多数的出版社收效甚微。因此,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完善直播体系。

直播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种设备、人员、商品种类和价格等方面的支持,而且各个环节必须紧密衔接。从目前“出版+直播”的形式来看,个别出版社没有进行系统规划,直播体系不健全,致使带货效果甚微。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出版业的直播人员基本上都是由社人员代替,虽然他们在出版产品的专业度和熟悉度方面具有优势,但缺乏直播经验,无法有效掌握节奏和激发观众的热情,导致直播间氛围沉闷,从而无法实现销售目标。主播在直播营销中扮演这重要角色,是连接企业/商家/商品与用户的桥梁,是内容的创造者和客户价值的传递者,也可作为流量的入口,成为直播前、中、后的整体营销体系里最具价值的营销对象。6所以,对于主播一职,出版机构一定要慎之又慎。

2.合理规划产品品种。

出版人员直播主要展示公司内部出版的图书,但由于种类有限,很难吸引更多不同范围的用户。出版社应根据其图书的优势和特色来选择某一垂直领域的图书进行重点介绍,这样可以更精确地接触到目标用户。以中华书局为例,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推出的一系列传统文化相关主题直播广受好评,其中,由执行董事徐俊担任主讲人的“《金史》修订本背后的故事”更是成为出版行业自播的经典案例。7可见,在直播中,只有体系越完整,产品越有针对性,互动才会越激烈,销量自然也会越高。所以,出版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合理规划产品品种,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越来越顺利。

新时代,要想实现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就要打好组合拳,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按照出版单位的要求,每个人都要动起来,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抓好业务学习,抓好选题、抓好质量、抓好营销,提质增效,争做精品力作。

参考文献

1.郝婷、鲁四奇.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地方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开发策略研究[J].编辑实务, 2023(6).

2.邓本章.作者资源的培育和开发[N].中国图书商报,2005-10-21(012).

3.2012大趋势关键词:精品力作.[OL]来源: 新闻出版总署网站2012年01月04.

4.汤书昆,秦庆. 出版机构网络直播实现知识创新扩散的因素与实证研究[J]. 出版广角,2020,366(12):26-29,53.

5.亢姿爽. 2023年2—3月书业抖音直播带货&短视频运营影响力指数排行榜[J]. 出版人,2023,321(4):58-61.

6.刘凤军,孟陆,陈斯允,等. 网红直播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管理学报,2020,17(1):94-104.

7.刘峰,严三九. 直播策展:面向液态出版生态的创新理念与路径[J]. 现代出版,2023,144(2):71-7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