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岗交流背景下推动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思考与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梁代君

重庆市璧山区教育委员会402760

摘要

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所有人都能分享到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成果,这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共同选择。聚焦到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怎样才能实现“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最终目的,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细细规划。在这一点上,笔者从教育的公共性角度出发,对当前教育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轮岗交流;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正文


前言

教师有序流动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从历史上来看,稳定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动态的均衡,师资的有序流动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合理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把重点放在了从师德师风、课堂教学、培训研修、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等方面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而缺乏通过系统性的改革来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的制度设计和实践。健全教师流动制度体系,促进教师有序流动,关系到2035教育强国远景目标的实现。

一、轮岗交流的问题反思

与教师的自由流动不同,我国的教师轮换制度更多地体现了政府的意愿,体现了一种促进教育公平的公共政策。现有的研究主要选择了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对轮岗教师自身的影响、对入校教师的发展以及对学校的整体进步进行评价。根据政策效应的可持续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但是,因为轮换的时间是有限度的,所以,这种政策对于学生和学校的直接影响,也会在短期内消失。然而,如果教师轮换能够引起进入学校的教师职业质量的改变,则可以达到长期的政策效果。

然而,目前很少有文献关注政策对教师职业质量的影响效应,且一些研究虽然也提到了该指标,但由于采用的评估标准与方法不一,导致得出的结论也有很大的争议。薛二勇等人则认为,目前的教育制度并没有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素质。王正惠等人的调查显示,在教学中,轮换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一定的不一致现象。然而,贺文洁等人的研究表明,轮换教师不仅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也能促进新入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对新入学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教师的士气、引入校外教研力量及机遇等方面。根据中国教科院的调查,八成的学校领导相信“轮换”能够帮助学校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研究者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政策影响的全面评价上。目前,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划分方法很多,但“专业精神质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划分方法较为普遍。 TALIS为代表的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充实著相关的测度指标。在关注政策作用效应的同时,还需利用相关工具提高测度的整体性与准确性,并以更为精准的经验应对理论上的争议。

二、优化轮岗交流政策的建议

(1)优化轮岗教师标准

政策执行者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政策的实施水平与效果,所以,要提高他们自己与非轮岗教师的专业素养,就必须甄别出高质量的轮岗教师。当前,许多地方都出台了“骨干教师”的制度,但是对于“骨干教师”的界定却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湖南省长沙市是我国少数几个明确界定“骨干教师”标准的城市之一。该文件中明确规定,“骨干教师”为“优秀教师,名师,优秀教师,由县级以上教育部门推选的学科带头人”。由研究结果可知,若以「荣誉职称」为衡量指标,则可有效提升政策效能,故该指标在当地政府中应予以重视。同时,教龄、学历等指标对该政策的实施也起到了正面的影响,因此,这些指标也应该被纳入到该政策的选择标准中。有条件的地区,要优先选择具有一定资历、获得过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和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教师,进行轮换。

(2)加强学校专项组织

学校是产生轮换的特定场所,而学校的组织结构又是决定其参与意愿的关键因素,也是其发挥活力的必要条件。所以,目前的政策实施重点应该从外部的支持,转移到内部的发展,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学校的层次上[26]。在此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需要理顺学校之间的组织与管理结构,让进入与离开的学校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并且要强化执行能力,确保政策的落实。外流学校应正确认识政策,提高对政策的认识,并积极配合政策的实施。在选择轮岗教师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流入学校与本地学校的发展需求,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公平性,并注意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组织与管理上,要精心做好对轮岗教师的宣传与动员工作,并相应地减少他们的工作负担,使他们在思想意识与工作精力上能够与他们的轮岗需求相适应。在物资支援上,适当协助政府为教师在轮换中提供物资。同时,要做好学校内部人际沟通的工作,使其尽快融入到新的机构中去。在物资支援上,尽量从住房、交通便利等方面保证轮换的顺畅。

(3)带着教学、教研问题流动

老师们的有序调动,并不只是工作地点的调动,更多的是为了教学,为了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等全面推行的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对中小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加速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提高教师研究的活力与质量。所以,教师流动要积极地在教师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问题导向的学科教研、跨学科教研、跨年级教研、跨区域教研等,为支持育人方式改革提供研究结果,为激发教师活力、提升新时代教师教研能力,开拓新的途径。同时指出,高校师资队伍的变动不应是短期、频繁、频繁的变动,在变动中要把握好“变动中的稳定性”和“变动中的稳定性”的辩证关系。教师的流动太慢,会导致学生的僵化与封闭,而教师的快速流动又会导致学生的积累与传承不足,从而增加了学生的不稳定性,这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4.建设教师流动平台

在新的时代,信息的获取变得更为方便,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被服务的对象,即教师,并不是缺乏基础的学科知识,也不是缺乏基础的教育理论,更不是缺乏对新技术的简单操作,而是缺乏一个可以分享教育智慧的平台,缺乏对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综合和有效应用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信息化为基础,搭建一个能够支撑教师跨地区、跨学段、跨学科流动的国家统一平台,是教师适应变革、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可以看出,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的基础上,要将教师流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充分地激发出来,构建出一个高水平的教师流动与教研共同体,为教师之间的教育智慧共享、思想碰撞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

结语

教育是国家的大事,是党的大事。新时代的教师队伍,迫切需要一种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具有开创性的教育体制变革,通过创新,突破体制和机制的限制,实现教师的有序流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新的教育教学思考,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情感体验和思维碰撞,维持教师的持续稳定的生命力和创造性,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的教师保证。教师有序流动,是一项经过实践检验,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在新时代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政府牵头,采取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贺文洁,李琼,叶菊艳,等. ”人在心也在”:轮岗交流教师的能量发挥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学报,2019(2):58-65.

[2]于荣华. 从大面积交流轮岗看未来教师的专业发展[J]. 人民教育,2022(15):21-22.

[3]向菁. Y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 湖南理工学院,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