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基于传统文化渗透的实践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策略
正文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来说是极为丰富、珍贵的资源,其与现代思想相互碰撞,推动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课堂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宣讲,增强学生切身体验,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又能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比较强,在小学阶段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一、汉字教学:悄然嵌入传统文化
汉字的历史悠久,可考古的字体延伸至几千年以前,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汉字除了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外,还蕴含着先人的智慧,以及丰厚的人生哲理。参悟汉字玄机,是学习为人处世,是体悟人生之道,也是读懂中华文化的基本途径。在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编者特意设计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遨游汉字王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安排了两个板块:“汉字真有趣”“我爱你,汉字”,两者密切关联,前一个板块是基础,后一个板块是提升。本次的学习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趣味,并且能基本了解一些关于汉字的演变历史和发展现状,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够树立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在课堂中,学生会交流平时参与的字谜活动,发现的谐音现象等有趣经历,并能和同学在课下进行深入的研究,可见,学生通过专题的形式学习汉字古文化,也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渠道之一。
二、解析古诗,交融传统文化
中华五千年璀璨文化历史,一直以来都被誉为诗的国度,古诗词的存在更好地体现出了汉语言的优美、凝练,是我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的精粹,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存留至今。古诗词因历史年代久远,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其创作背景,体会文化内涵,捕捉古诗词的文化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又可获取丰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如,“诗圣”杜甫在结束“安史之乱”后回到成都草堂,此时正值草长莺飞的春季,目之所及,皆是明媚的阳光与自在的风,杜甫遂即兴创作小诗《绝句》。这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描绘出了初春灿烂暖阳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大好的春光。翠是新绿,是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颜色。深入探究创作背景,我们知道此诗作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失所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这是为何作者能用如此清丽的语言描绘出初春草堂的灵动盎然,展现出地方特色文化,表露出满腹的欢悦情怀。
三、园地教学:有效落实传统文化
在教材中每个单元末都安排有一次语文园地学习,语文园地学习是对整个单元的整体把握与实际运用。例如,三年级下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是一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这一环节的实际教学中,我主要以几个活动进行串联:
活动一:快乐春节来回味。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学生印象深刻的欢度春节画面,通过合家团聚包饺子、贴春联、穿新衣、放鞭炮、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等活动场景,唤起学生对春节期间欢乐活动的记忆。
活动二:传统节日知多少。这个环节中,播放“小精灵欢乐解说”——将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一一进行阐述,学生了解了传统节日的设定是长期积淀凝聚而成的,并且能够从交流中获得新知,在练习中加以巩固。
活动三:节日习俗大放送。学生课下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互相分享。通过资料的交流分享,学生自主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也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习俗丰富内涵的了解,并因自己是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自豪。饼和觅古迹等任务,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的开展、传统节日的温馨氛围,播撒了传统文化的种子,开出了绚丽的花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四、多载体教学:深度拓展传统文化
学生单纯依赖课堂时间来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运用各式各样的平台充实自己,多方位汲取营养。
(一)课外书籍
课外书籍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库,课下时间充裕的话,经典名著等优秀作品那便是学生的能量补充站。通过开展征文比赛、主题演讲等方式,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口头表述等方式传达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实地参观
眼见为实,小学生的直观性特点比较强,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走出去,去看看优秀文化的真实缩影。让学生看到实物,通过文字以及讲解员的介绍更加深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主题活动
学生最喜欢课堂活动了,如,课前两分钟组织学生参与成语接龙、猜谜语的游戏,在玩游戏时,让学生记忆更多的成语;在猜谜语时体会谜语这种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还可运用随笔的形式描述出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如学习《月迹》这节课前,我让学生在家中对月亮的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之后运用日记或者随笔的形式写自己想写的话。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一起分享,并邀请学生再度搜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趣味横生。
结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能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各环节,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翟秀敏.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08).
[2]王志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