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急诊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正文
引言:急性酒精中毒属于常见的急症,发病率很高,接诊接收的此类患者很多。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在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导致机体摄入的乙醇含量升高,严重损害了肝脏、神经系统等,损害身体健康同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急诊治疗中,多采取纳洛酮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有研究表明纳洛酮作用时间相对较短,给药剂量大,患者苏醒后有再次昏迷的情况,且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有研究指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理想,药效持久,能够有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基于此,本文于本院2020年02月~2021年02月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随机选取74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n=37),男性/女性:21/16,最小年龄岁,最大年龄(44.56±9.34)岁。对照组37例患者中有23例男性和14例女性,年龄区间为30~75(46.72±10.65)岁。纳入标准:①均为急诊患者;②有昏迷、休克症状者。排除标准:①中途转院者;②有精神系统疾病;③有传染病者;④严重心脑肝肾功能障碍者。上述研究人员的有关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课题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患者家属知情。
1.2 方法
急诊科接诊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后,进行病情评估,监测循环指标、呼吸指标等,进行常规操作,如利尿、吸氧、高渗糖、洗胃以及胃粘膜保护等,通过催吐,抑制机体吸收乙醇,并于催吐后注射缓解呕吐的药物,仔细检查口鼻腔有无分泌物,防止阻塞呼吸道。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方法治疗,给予纳洛酮(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788)治疗,将0.8mg纳洛酮与250mL的生理盐水进行混合,静脉滴注。
观察组患者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123)治疗,将0.1mg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与20mL生理盐水进行混合,静脉推注给药。观察药效。
1.3观察指标
(1)观察治疗后的疗效(显效:患者意识恢复,表情自然;有效:意识基本恢复,有懒言症状;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是病情加重);(2)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3)记录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苏醒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4)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白介素细胞-6、肿瘤坏死因素-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37 | 23(62.16) | 12(32.43) | 2(5.41) | 35(94.59) |
对照组 | 37 | 19(51.35) | 11(29.73) | 7(18.92) | 30(81.08) |
χ2 | 6.325 | ||||
P | <0.05 |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更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n/%)
组别 | n | 心律失常 | 低血压 | 脑水肿 | 呼吸抑制加重 | 发生率 |
观察组 | 37 | 1(2.70) | 0(0.00) | 1(2.70) | 1(2.70) | 3(8.11) |
对照组 | 37 | 2(5.41) | 1(2.70) | 2(5.41) | 2(5.41) | 7(18.92) |
χ2 | 5.237 | |||||
P | <0.05 |
2.3 临床指标
观察组临床指标更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 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 | n | 症状消失时间(h) | 运动功能恢复时间(h) | 苏醒时间(h) | 住院时间(d) |
观察组 | 37 | 4.58±0.68 | 2.74±0.72 | 1.38±0.26 | 2.55±0.24 |
对照组 | 37 | 5.26±0.86 | 3.58±0.89 | 1.67±0.52 | 3.14±0.37 |
t | 6.198 | 5.423 | 7.754 | 5.987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4 炎症指标
观察组炎症反应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对比()
组别 | 例数 | CPR | IL-6 | TNF-α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37 | 34.56±6.32 | 15.23±4.83 | 37.85±7.82 | 12.55±3.66 | 42.34±8.54 | 16.23±5.73 |
对照组 | 37 | 34.58±6.31 | 22.56±6.33 | 37.87±7.84 | 21.31±5.18 | 42.37±8.51 | 22.78±6.29 |
t | 0.712 | 7.548 | 0.723 | 7.345 | 0.765 | 6.543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饮酒群体逐渐增加,急性酒精中毒发生率也随之攀升,饮酒人群数量庞大,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了损伤,生命安全也受到了威胁。研究认为,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能够促使患者尽快苏醒,抑制乙醇吸收,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常规的催吐操作,主要针对的是入院时清醒且无呕吐症状患者,通过刺激会厌的方式进行催吐[1]。洗胃则是针对饮用大量啤酒、白酒等酒水的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此类患者入院时已经处于昏睡的状态,通过洗胃操作,将胃内的内容物排出,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随时准备抢救。同时,急诊科室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补液、利尿、高渗糖干预,促使酒精排出体外。对于呼吸困难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合理控制氧流量。并适当进行肢体约束,防范坠床,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在上述治疗抢救措施实施同时,常规救治中,会静脉滴注纳洛酮。纳洛酮药理作用显著,给药后,可迅速起效,有较强的拮抗作用、镇痛作用;应用于救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展现了显著的疗效,但药效持续时间短,需要持续给药或是增加用药剂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属于阿片拮抗剂,能够缓解酒精中毒引起的头痛、头晕症状。急性酒精中毒,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状,患者生命无法得到保障。通过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可尽快恢复运动功能,能够逆转呼吸抑制反应[2]。观察研究结果结果可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疗效更显著,显效率和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更高(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很快消失,能够很快苏醒,短时间内恢复了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能够快速缓解呼吸不顺畅症状,可促使患者快速苏醒,进而尽早控制酒精中毒症状,改善运动功能。
有数据统计显示,饮酒后1小时左右,90%的酒精进入到血液中,96%左右的酒精经由进入肝脏,短时间内大量饮酒,会诱发心血管疾病,造成呼吸循环衰竭,最终导致死亡。研究发现,合理使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剂量,能够提升神经毒性抑制效果,进而维持机体良好的新陈代谢速率,从而降低高血压发生可能性。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给药后,药物作用效果显著,药效持久,副作用很少,生物利用度高。给药5min内,血药浓度稳定,可有效组织大脑阿片类受体,在对抗β-内啡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而促使患者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尽快清醒,恢复正常的身体状况。观察本文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与对照组相比较,优势明显(P<0.05);进一步说明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有效,能够促使患者预后改善,尽快回归家庭。
研究发现,中枢神经抑制效应,会诱发炎性因子传导,进而引发炎性反应。酒精大量蓄积在中枢神经垂体中,刺激大脑内啡肽的释放,无法发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作用,损伤中枢神经同时,造成免疫失衡,且有大量的自由基生成,严重破坏了神经细胞能量代谢。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用药安全,能够预防和控制药物副作用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同时,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与阿片类受体亲和力强,毒性很低,药物作用时间很长,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很小,能够预防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细胞-6、肿瘤坏死因素-α水平大幅度下降,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有效,可抑制炎性介质传导,进而降低炎症反应,改善酒精中毒临床表现,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本文研究成果,证实了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效果。建议健康人群合理饮酒、适量饮酒,树立健康的观念,戒除不良嗜好,预防急性酒精中毒,保持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安全性高,有效性强,可改善临床症状,能够促使患者快速苏醒,预后更好。
参考文献:
[1]杨学伟,黄加贵,李良陈.急性酒精中毒急诊应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J].系统医学,2019,4(09):36-37+41.
[2]汪文.急性酒精中毒急诊应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7):3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