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张兰芳 杨会

高青县妇幼保健院 山东省淄博市 256300

摘要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划分法对实施无痛胃镜检查的100例的患者进行分组,时间范围统计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将10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麻醉)和对照组(单一丙泊酚麻醉),每组50名患者。对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后意识消失时间、检查结束后苏醒时间、胃镜检查时间,检查结束后14min、16min、18min、20min定向力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等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后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2.00%(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意识消失时间、检查结束后苏醒时间及胃镜检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检查结束后14min,观察组定向力恢复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检查结束后16min,观察组定向力恢复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2组检查结束后18min、20min定向力恢复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使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混合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麻醉效果较单纯的丙泊酚效果更好,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检查操作时间和清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瑞芬太尼;丙泊酚;无痛胃镜;麻醉效果

正文


胃镜检查是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治中应用较多的检查技术。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都采用传统胃镜检查法,患者在进行常规胃镜检查时,可能会出现咽喉肿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原因是胃镜刺激了咽喉、食道、胃等器官。另外,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和治疗时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这严重影响了患者接受手术诊治的积极性。为了缓解传统胃镜检查所带来的不适,提高患者对胃镜检查的依从性,近年来无痛胃镜已成为主流的检查方式。无痛胃镜检查技术包括镇静诱导和止痛措施两部分,其中无痛胃镜检查技术包括镇静诱导和止痛措施两部分。无痛胃镜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咽喉疼痛等不适症状,还可以减少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剧烈运动,从而获得更加清晰的检查画面,提高早期食道癌、胃癌等疾病早期发现的几率,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剧烈运动。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用药方案,对于保证安全高效地完成内镜检查至关重要。丙泊酚作为一种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由于其起效快、易醒而备受青睐,但若单独使用,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注射部位疼痛等问题。所以,需要联合应用多种麻醉药物以增强麻醉作用。近年来,为了克服丙泊酚的药物缺陷,丙泊酚与其他麻醉药物联合使用已成为一种创新的麻醉方式[1]。其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合用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瑞芬太尼是新兴的阿片类镇痛麻醉药,以其卓越的镇痛效果、快速的清除速度和易醒的特性,以及明显区别于丙泊酚的药物动力学特性,成为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与丙泊酚配伍的药物之一,目前的阿片类镇痛麻醉药和丙泊酚配伍麻醉药中,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缩短术中诱导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为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中麻醉效果的差异,现将我院无痛胃镜检查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旨在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联合用药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现将研究结果呈现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我们选取了在这个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位病人作为这项研究的受试者,然后每50位病人分成两组,以随机数据表的方式开展研究。对照组中一共有27名男性和23名女性参与了本次研究,年龄在43-7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6.25±1.22)岁。在研究中,观察组共接收25名年龄跨度在41-76岁的男性病人和25名女性病人,均为58.71±2.03岁。由此可见,2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且双方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供比较的特点,因此,2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医师开具的检查单,证明有适应症的病人,可作无痛感的胃镜检查;②术前正常脉搏、正常血压、正常血氧饱和度;③参加学习的人员和亲属都表示赞同并签署了学习协议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系统性疾病或与其他严重脏器性质合并的病人;②语言障碍的精神障碍和病人;③本研究病人拒不参加。

1.2研究方法

所有病人在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前,应于6至8小时内开始实施禁食禁饮措施,并接受心理护理和麻醉前的健康宣教,同时告知病人及家属麻醉的有关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由专人负责操作人员培训及技术指导。在进入操作室后,患者接受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包括常规的鼻导管吸氧、多功能监护以及固定牙套,并在随后进行了麻醉诱导。对照组缓慢注射阿托品0.25-0.5mg,然后用2-3mg/kg麻醉量的丙泊酚静脉注射单一麻醉,行胃镜检查肌肉松弛后,睫毛反射消失。检查时应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噎、咽等其他躯体动作反应,必要时应补充1mg/kg丙泊酚,直至相关动作完全消失后再进行检查。在阿托品注射后,观察组接受了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混合溶液的静脉麻醉,药物配置方案为瑞芬太尼2μg/ml与丙泊酚8mg/ml的混合。麻醉给药剂量为0.3ml/kg,其它处置措施与对照组相同,在检查期间密切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的改变[2]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后意识消失时间,检查后苏醒时间,胃镜检查时间,检查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躁动、血压下降、心率减慢)14min、16min、18min、20min定向力恢复及不良反应。

1)检查后,对病人疼痛程度的评定采用VAS,总分为10,与疼痛程度成正比,即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疼痛程度越严重。

2)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对患者检查结束后各时点的定向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并统计各时间段的定向恢复率。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于Excel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然后导入到IBM SPSS24.0中,使用t或是X2来检验,%来表示数据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成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00%,双方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请查看表1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1两组患者麻醉成效对比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观察组

50

40(80.00)

8(16.00)

2(4.00)

48(96.00)

对照组

50

25(50.00)

6(12.00)

19(38.00)

37(62.00)

X2





4.574

p





<0.05

2.2麻醉后意识消失时间、检查结束后苏醒时间以及胃镜检查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意识消失时间、检查结束后苏醒时间以及胃镜检查时间都低于对照组的相关指标,这一结论的统计含义较为明显(p<0.05),详细内容见表2。

2麻醉后意识消失时间、检查结束后苏醒时间以及胃镜检查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

麻醉后意识消失时间

检查结束后苏醒时间

胃镜检查时间

对照组

50

45.21±2.44

10.55±1.84

12.05±1.22

观察组

50

38.45±2.33

6.62±1.77

10.22±1.15

t


12.154

11.302

7.841

p


p<0.05

p<0.05

p<0.05

2.3检查结束后各时点定向力恢复情况对比

检查后14min,观测组有明显多于对照组的定向力恢复例数(p<0.05);观察组定向力恢复例数经检查后16min小于对照组(p<0.05);18min和20min两组检查后定向力恢复例数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详细的信息请见表3。

3检查结束后各时点定向力恢复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14min

16min

18min

20min

对照组

50

21(42.00)

20(40.00)

5(10.00)

4(8.00)

观察组

50

30(60.00)

15(30.00)

3(6.00)

2(4.00)

t


12.154

11.302

0.514

0.325

p


p<0.05

p<0.05

0.551

0.563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对比

通过临床诊治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有2例恶心呕吐,1例发生血压下降,没有出现呼吸抑制与心率减慢,其不良反应出现率为6.00%。则对照组患者中有4人出现恶心呕吐,1人发生呼吸抑制,4人血压下降以及2人心率减慢,合计出现率为20.00%,双方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内容见表4。

4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呼吸抑制

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

总出现率

对照组

50

4

1

4

2

11(22.00)

观察组

50

2

0

1

0

3(6.00)

t






6.714

p






<0.05

3讨论

在无痛胃镜技术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各种麻醉药物开始在胃镜检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静脉全麻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为代表,在全麻麻醉中已成为常用手段之一。由于胃镜会使患者在经过喉部时产生恶心、呕吐、呛咳,甚至喉痉挛等不适症状,从而引起咽部反射。但是,使用麻醉药物麻醉,可以有效缓解和抑制喉部反射,并起到预防喉痉挛、呛咳、误吸等不良反应的作用保持呼吸道畅通[3]。因此,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医生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无痛胃镜临床应用具有多项显著优势:(1)缓解患者在胃镜操作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增强遵从性、协作性,提高满意度的同时,对胃镜的耐受性有明显的提高;降低医疗费用,缩短诊疗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同时避免患者因多次胃镜操作造成的身心创伤和经济负担。(2)提升医师操作的成功率,增强疾病筛查的准确性,特别是提高对早期病变的诊断能力。用胃镜检查,病人再检查的几率就会明显降低;胃镜检查的适应症在经过严密监测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尤其是对于一些恶性肿瘤的筛查和诊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的老年人或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在无痛胃镜下,丙泊酚表现出极佳的水准,无论从麻醉效果还是安全性来说,它都是一种备受青睐的麻醉药物。它的优点是见效快、作用时间短、对血液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不良反应的机会低、对血液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不足之处是丙泊酚镇痛效果较差,不少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可能会出现疼痛反应。此外,由于其镇静深度有限,容易引起呼吸抑制及心血管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不建议使用丙泊酚作为辅助麻醉药用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4]。近年来,许多麻醉医师为了克服丙泊酚的缺陷,采用联合强效超短效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进行符合麻醉,其中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地佐辛等这些药物均能有效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症状,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钾、低氧血症及心血管系统毒性。瑞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超短效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其独特的药理特性与丙泊酚协同作用,不仅能克服丙泊酚镇痛作用不足的缺陷,而且在停药后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药理作用消失快,主要通过水解代谢的方式消除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酯酶,使其通过研究结果显示,由于联合用药麻醉效果突出、患者配合程度高、检查过程顺畅性好等原因,联合麻醉的应用使患者在无痛胃镜检查前的麻醉过程中,由于瑞芬太尼具备快速起效和短暂作用,明显缩短了患者的苏醒时间和定向恢复时间。另外,术中联合麻醉的出血量减少,手术后比常规药物更少发生并发症。联合用药麻醉的应用,使丙泊酚的用量明显降低,从而使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得到有效的降低。此外,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应用时可提高临床麻醉质量及效率,同时还能降低麻醉药用量以及副作用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临床研究人员指出,联合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可显著减轻恶心呕吐、心率减慢和呼吸抑制等症状,这对于缓解患者的痛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5]

总之,使用瑞芬太尼相对于单纯使用丙泊酚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丙泊酚混合麻醉,可以明显降低麻醉药物的用量,减少检查操作时间和清醒时间,规避不良反应出现风险,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检文,刘华明,宋苇航等.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17):95-97.

[2]朱庆滨,黄雅份,陈美芳等.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33):77-79.

[3]郑世红,王建松,王海霞等.氯胺酮复合麻醉方案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22,31(09):586-590.

[4]李慧婷,王毓麟,赵伟等.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21,33(12):184-186.

[5]颜瑞燕.无痛胃镜检查使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21,42(03):633-6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