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腹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姚俊金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中医医院 河北 保定 072550

摘要

目的 探究微生物检验在腹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95例腹泻患儿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对象接受临床治疗的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检验组48例腹泻患儿,临床采用微生物检验;对照组47例腹泻患儿,临床未采用微生物检验,对比检验组与对照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检验组48例腹泻患儿中,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腹泻患儿有26例,占比54.17%。检验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强,两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组腹泻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更低,两组腹泻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检验组与对照组腹泻患儿的SF-36评分无明显差距,两组腹泻患儿的SF-36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检验组腹泻患儿的SF-36评分相比治疗前改善更明显,两组腹泻患儿的SF-36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物检验在腹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更理想,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腹泻患儿;临床应用

正文


在临床上腹泻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小儿十分高发,导致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重最大的是微生物感染[1]。小儿因组织发育不健全、多动等因素,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外加机体免疫力较低,发生腹泻症状的可能性偏高[2]。小儿发生腹泻症状后,通过微生物检验可以在短时内掌握微生物感染情况,有助于找到病原微生物,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计划。随着当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微生物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大范围推广[3]。有报道称[4],微生物检验在腹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理想,为了验证此内容,本文95例腹泻患儿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对象接受临床治疗的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比检验组与对照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5例腹泻患儿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对象接受临床治疗的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检验组48例腹泻患儿,临床采用微生物检验;对照组47例腹泻患儿,临床未采用微生物检验。纳入腹泻患儿均符合《中国小儿腹泻诊断与治疗标准》[5],排除患重大疾病的腹泻患儿。检验组腹泻患儿年龄4个月-10岁,均龄(4.45±1.2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5 d,平均为(2.55±0.63)d;临床组腹泻患儿年龄3个月-11岁,均龄(4.61±1.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7 d,平均为(2.68±0.89)d。两组男腹泻患儿均为27例,女腹泻患儿分别为21例与20例,资料比较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腹泻患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47例腹泻患儿,临床未采用微生物检验,结合患儿临床症状与表现等实行治疗,腹泻严重的患儿采用蒙脱石散进行干预;疑是细菌感染的患儿采用抗生素干预。

检验组48例腹泻患儿,临床采用微生物检验;利用一次性吸管采集3~5mL患儿粪便,采用Vitek- -32试剂及API标准试剂进行比对,操作过程严格遵循《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相关要求,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并诊断患儿病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常规对细菌进行分型,若发现耐药菌则进行分子分型,确定感染原因,结合培养结果有针对性的应用抗生素干预[6-7]

1.3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效果、抗生素使用率、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自制评分表,总分50分,10分以内表示腹泻患儿腹泻症状未发生好转,10-30分表示腹泻患儿腹泻症状改善明显,31-50分表示腹泻患儿腹泻症状几乎不见,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记录腹泻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采用SF-36量表,包含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心理功能、生理职能等评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8-9]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验组腹泻患儿微生物检验结果

检验组48例腹泻患儿中,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腹泻患儿有26例,占比54.17%,其中为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有11例,占比22.92%;大肠埃希菌感染腹泻患儿有5例,占比10.42%;沙门氏菌感染腹泻患儿有3例,占比6.25%;志贺菌感染腹泻患儿有2例,占比4.16%;其他类型感染腹泻患儿有1例,占比2.08%。

2.2对比检验组与对照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

检验组腹泻患儿的总有效93.75%,对照组腹泻患儿的总有效76.60%,检验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强,两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 对比检验组与对照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检验组

48

20(41.67)

25(52.08)

3(6.25)

45(93.75)

对照组

47

18(38.30)

18(38.30)

11(23.40)

36(76.60)

X2





7.362

P值





0.000

2.3对比检验组与对照组腹泻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

检验组腹泻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94.60%,对照组腹泻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81.54%,检验组腹泻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更低,两组腹泻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 对比检验组与对照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抗生素使用

抗生素使用率

检验组

48

17

35.42

对照组

47

23

48.94

X2



4.625

P值



0.025

2.4对比检验组与对照组腹泻患儿的SF-36评分

治疗前,检验组与对照组腹泻患儿的SF-36评分无明显差距,两组腹泻患儿的SF-36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检验组腹泻患儿的SF-36评分相比治疗前改善更明显,两组腹泻患儿的SF-36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4 对比检验组与对照组腹泻患儿的SF-36评分±s,分)

组别/例数

时间

总体健康

生理功能

躯体疼痛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

心理功能

生理职能

检验组n=48)

治疗前

75.57±2.17

76.38±2.56

74.38±2.37

73.88±2.56

75.28±2.56

74.49±2.66

74.78±2.87

75.73±2.53

治疗后

92.34±3.22

94.56±4.11

93.34±3.65

92.36±3.66

92.26±3.26

92.35±3.23

93.34±3.32

93.63±3.15

对照组n=47)

治疗前

74.44±1.54

73.36±1.27

75.65±1.45

74.45±1.37

75.56±1.45

73.25±1.53

75.45±1.15

74.54±1.37

治疗后

85.26±2.54

82.62±2.66

86.25±2.35

84.44±2.46

86.33±3.22

88.65±2.23

86.34±2.34

93.45±3.27

T值


5.285

4.133

3.478

5.725

3.561

6.331

5.264

4.345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3、讨论

儿童是腹泻疾病的高发群体,由于儿童免疫力低,极易感染病原微生物,继而引发腹泻,若是腹泻症状验证,则有可能威胁患儿生命[10-12]。因此,需要寻找快速且准确的腹泻患儿诊断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检验技术持续完善与运用,让医生能够快速掌握感染因素,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对于病毒感染的腹泻患儿不采用抗生素干预,可以大大的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降低耐药菌株的生成率,减轻儿童家庭的经济问题,属于一举多得的诊断方法[13-15]本文研究结果为:检验组48例腹泻患儿中,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腹泻患儿有26例,占比54.17%,其中为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有11例,占比22.92%;大肠埃希菌感染腹泻患儿有5例,占比10.42%;沙门氏菌感染腹泻患儿有3例,占比6.25%;志贺菌感染腹泻患儿有2例,占比4.16%;其他类型感染腹泻患儿有1例,占比2.08%。检验组腹泻患儿的总有效93.75%,对照组腹泻患儿的总有效76.60%,检验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强,两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检验组腹泻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94.60%,对照组腹泻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81.54%,检验组腹泻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更低,两组腹泻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检验组与对照组腹泻患儿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心理功能、生理职能等评分无明显差距,两组腹泻患儿的SF-36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检验组腹泻患儿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心理功能、生理职能等评分相比治疗前改善更明显,两组腹泻患儿的SF-36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本实验结果与贾向红等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在腹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更理想,对准确诊断腹泻患儿所感染的病菌类型具有积极作用,是提高腹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检验方法,值得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贾向红.病原微生物检验在治疗细菌性腹泻患儿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22):132-134.

[2]王晓静.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耐药性[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6):4963-4966.

[3]张霜.病原微生物检验在诊断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08):1018-1020.

[4]戚润鹏,尤鑫,谢辉,邓超.探究常见病原微生物在不同性别、年龄急性腹泻患儿粪便中的检验结果分析[J].临床研究,2021,29(05):23-25.

[5]贾亦斐,陈晨,王立平,孙晴,胡永奇.腹泻患儿粪便中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及意义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04):649-650.

[6]董莉.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检验及耐药性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6):6863-6865.

[7]王琪琪.不同性别、年龄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及其临床研究[J].生物化工,2020,6(06):95-97.

[8]张薇.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预防和诊疗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32-33.

[9]陈晨,卢艳玲.微生物检验在腹泻患儿检验方法中的意义[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3):173-174.

[10]李盛勇,周方明.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0,4(12):88-89.

[11]劳远司,梁盛,滕高彬.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1):197-198.

[12]陈岗,郭红,蒋军,郭方.腹泻患儿粪便中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04):555-558.

[13]孙春涛,盛优静.儿童细菌性腹泻54例病原微生物检验情况及药敏结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20,42(02):162-163.

[14]冯小明.粪便微生物检验在儿童腹泻诊断中应用效果及对治疗方式的指导作用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9,36(02):32+36.

[15]施瑜.对241例腹泻病患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3):184-18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