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小儿;肺炎;常规化护理
正文
小儿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对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已经造成严重的影响,乃至引发患儿的器官功能障碍。由于患儿受到支原体病菌、衣原体病菌及肺炎链球菌,所致肺部感染,所以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多发于夏秋季节,如若不采取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威胁患儿的生命。但是因患儿的年龄较小,往往在治疗中出现哭闹、抵触等情绪,加之患儿家属缺乏对疾病的全面认识,这都会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故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关键,以便为临床治疗的质量与效果提供保障,加快患儿的身体康复【1】。基于此,本文将我院近年期间内,所收治的94例肺炎患儿分组实施常规化护理、人性化护理,展开具体护理效果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之内,所收治的肺炎患儿,从中随机选取94例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并按照数字抽签法对患儿分组,每组均有47例患儿,分为常规化护理的对照组,患儿中男27例、女患儿20例,年龄分布3岁-13岁,平均(6.59±2.44)岁,病程最短有2d,最长有4周,平均(2.18±1.36)周;以及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其中男患儿与女患儿所占比例为25:22,年龄分布4岁-12岁,平均(6.67±2.36)岁,病程最短3d,最长4.5周,平均(2.22±1.28)周。2组患儿均经CT、DR等检查,确诊为肺炎,且本次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儿家属全部知晓,于自愿条件下签订调查同意书;排除合并肝肾功能异常、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及临床资料不完整等患儿。以统计学分析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化护理,主要由护理人员为患儿家长介绍肺炎相关知识、治疗中注意事项等内容,并根据患儿的病情,遵医给予患儿用药,完成各类基础性护理工作【2】。
1.2.2观察组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操作内容如下:①护理人员要做好病房环境管理,营造出舒适、温馨且利于疾病康复的环境,每天定时开窗换气、清洁消毒,保持区域通风良好、空气清新,并根据天气变化控制房间内温湿度,温度为23~26℃,湿度为55~65%。而且在打扫病房时,采取湿式扫法,避免灰尘对患儿呼吸道造成刺激,同时护理人员可适当在房间内摆放彩带、张贴卡通字画,让病房颜色更加鲜明,增加患儿的舒适感,来减轻患儿对医院的抵触情绪【3】。②护理人员可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为其发放疾病资料,详细的讲解小儿肺炎的相关知识,帮助患儿家长正确的认识疾病,并且定期开展健康讲座,为家长介绍治疗中需注意的事项、配合的细节及用药的方法等;如若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可采取图画、视频等方式加以展示,如若患儿具备一定理解能力,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询问患儿的主观感受,给予患儿对症处理【4】。③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针对情绪激动、过度紧张且担忧的家长,护理人员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家长积极沟通,为其讲解患儿的病情状态、检查的步骤及治疗的效果等,多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来缓解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而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如若好动、不愿待在病床,乃至出现哭闹等行为,护理人员要以患儿易于理解的语言或者动作,与其进行交流,加强对患儿的情绪安抚,并面带微笑、贴合患儿用语习惯,以及配合适当的肢体接触获取患儿的信任,帮助患儿消除负面情绪,减少患儿的哭闹,以此避免增加其耗氧量与心脏负担【5】。④护理人员要做好患儿的日常饮食指导,根据患儿的饮食喜好来制定饮食方案,保证患儿的营养充足摄入,多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食物为主,禁忌油腻、生冷及辛辣等食物,并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同时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儿的大便的性状,来适当调节患儿体内水分、营养液状态,确保患儿的营养吸收与良好消化。⑤护理人员要定时测量患儿的体温,保证其体温在37.5℃之下,如若出现体温过高的现象,要立刻采取物理降温,以温水或酒精擦拭患儿身体,叮嘱患儿家属在患儿出汗后,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并用热毛巾擦干汗液,且衣服被褥不宜过厚;如若患儿出现咳嗽,护理人员要观察患儿的排痰情况,适量增加患儿的饮水量,并指导患儿家属对患儿节律性拍背,帮助患儿排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维持呼吸的通畅;如若患儿需要吸痰,护理人员要保持轻柔的动作,采用直径小、材质柔然的吸管。此外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儿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如若发现异常第一时间上报相关医师实施救治【6】。
1.3观察指标
(1)对2组患儿的体温、憋喘及咳嗽等症状的缓解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2)统计2组患儿出现的腹泻、恶心与皮疹等不良反应情况。(3)采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2组患儿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选取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四项维度,以4级评分法,每项评分为0~3分,分值越低,所代表患儿的睡眠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SPSS20.0统计软件用于调查涉及数据的分析,对比组间计量资料时,检验工具为t,表示为,对比组间计数资料时,检验工具为X2,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为p<0.05。
2. 结果
2.1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相比之下,显著观察组患儿更快,(P<0.05);下表1所示数据。
表1 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
组别 | 例数(n) | 体温缓解时间 | 憋喘缓解时间 | 咳嗽缓解时间 |
观察组(n) | 47 | 3.38±0.53 | 7.02±0.89 | 8.66±1.57 |
对照组(n) | 47 | 5.07±0.72 | 10.35±0.98 | 11.76±1.83 |
t值 | 10.208 | 13.637 | 7.051 | |
p值 | <0.05 | <0.05 | <0.05 |
2.2对比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比较2组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恶心及皮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下表2所示数据。
表2 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别 | 例数(n) | 腹泻(n) | 恶心(n) | 皮疹(n) | 总反应率(%) |
观察组(n) | 47 | 1 | 0 | 0 | 2.13 |
对照组(n) | 47 | 3 | 2 | 1 | 12.77 |
X2值 | 6.552 | ||||
p值 | <0.05 |
2.3对比2组患儿的睡眠质量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睡眠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患儿要更优,(P<0.05);下表3所示数据。
表3 2组患儿的睡眠质量比较[,分]
组别 | 例数(n) | 入睡时间 | 睡眠时间 | 睡眠障碍 | 睡眠效率 |
观察组(n) | 47 | 0.63±0.07 | 0.47±0.03 | 0.49±0.06 | 0.52±0.03 |
对照组(n) | 47 | 0.84±0.09 | 0.76±0.06 | 0.73±0.08 | 0.77±0.06 |
t值 | 13.569 | 25.691 | 19.096 | 21.585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由于小儿的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细菌、病虫等侵袭,导致患儿肺部受到致病菌的感染,而出现炎性病变,引发肺炎,对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乃至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3岁左右的患儿,严重可致死。通常临床上采取抗生素等治疗方式,来预防患儿的二次感染,改善其肺功能,并且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
但是患儿的年龄尚小,正处于情绪多变的时期,此时患儿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当进入医院中,往往会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医护人员存在恐惧、抵触等心理情绪,乃至治疗过程中产生哭闹的行为,无法配合临床治疗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乃至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为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干预,来稳定患儿的情绪,进一步保障治疗的质量【7】。通常临床上多以常规化护理为主,主要是帮助患儿完成各项检查、对患儿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介绍等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尤其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医疗服务的要求随之增加,常规化护理显然不适用患儿。而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针对性与综合性的特点,特别注重细微之处的护理,将其运用到小儿肺炎护理中,能够为患儿提供更为个性化、优质的护理服务,兼并其身体、心理、生理等方面需求,通过对患儿的病房环境管理、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及对症护理等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临床护理的质量与服务水平,便于患儿逐渐消除不良情绪,获取患儿的信任,同时与患儿家属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促使其更为积极配合临床各项工作,从而确保患儿疾病的更快恢复。基于此,本文将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之内,所收治的肺炎患儿,从中随机选取94例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并按照数字抽签法对患儿分组,每组均有47例患儿,分为常规化护理的对照组,以及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展开调查,力证人性化护理应用的效果。从数据结果得知: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相比之下,显著观察组患儿更快,(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的体温缓解时间、憋喘缓解时间与咳嗽缓解时间要比对照组患儿较短,这一结果说明,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护理人员每日定时打扫房间、保持空气的流通与清新,尽可能减少灰尘对患儿呼吸道的刺激,加之护理人员定时测量患儿的体温,针对体温过高等情况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充分注重治疗中发热、咳嗽等细节之处,以此来加快患儿的症状缓解;此外,经比较2组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恶心及皮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其数据与杨柳【8】等人研究报道结果极为相似,可证实人性化护理的应用,可有效的预防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另外,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睡眠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患儿要更优,(P<0.05)。由此可见,人性化护理能够保障患儿的睡眠质量,由此改善其预后。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肺炎的护理,临床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最佳,对患儿的症状缓解与睡眠质量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利于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以此加快患儿的疾病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高庆艳. 实施人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5):57-60.
[2]万悦.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3):47-50.
[3]汤玲俐,钟晓红,袁志玲,叶巧媚,陈肖霞. 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4):2059-2061.
[4]穆东英. 实施人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8):52.
[5]胡媛媛. 人性化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64+71.
[6]于淼. 实施人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5):613-614.
[7]徐观英. 小儿肺炎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1):130+134.
[8]杨柳. 观察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1):222+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