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临床价值探讨
摘要
关键词
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临床价值
正文
在临床上,胃十二指肠疾病是一种常见临床消化道疾病,主要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损害。而且,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其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另外,由于工作节奏快,长期熬夜以及饮食不规律等综合因素也会导致疾病高发。近几年,国内有关胃十二指肠病的研究日益增加,而以胃镜下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主,已获得较好临床疗效[1]。由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种类非常多,在各种病变的类型中有效处理方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精准判断出该疾病的种类是治疗首要目标。由于受胃肠组织及胃液等的限制,传统的超声诊断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而病理学诊断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也增加病人的痛苦。针对此问题,近几年,国际上许多研究者都在探索新型的影像技术,以克服常规超声波检测不到病变部位或不能反映病变细微改变的缺陷。在当今的医疗成像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目前超声造影正在越来越广泛被应用到临床中,而且由于具有准确率高以及无创性等特点,便于病人检测,从而减少疼痛感[2]。为了进一步探讨观察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实施胃肠超声造影手段的实际临床价值,于本院接受全面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的138例病人作为探讨对象,实施临床比对。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曾在2020年1月11日至2023年2月13日阶段,于本院接受全面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的138例病人作为探讨对象,实施临床比对。实施胃镜活检诊断方案的69例比对组病人最小19,最大71,平均年龄范围处于(46.83±0.44)岁;实施超声造影诊断方案的观测组69例病人最小20,最大72,平均年龄范围处于(47.97±0.78)岁。比对组与观测组138例病人实际数据和实际信息无任何统计学价值,P>0.05。
纳入标准:(1)病人临床信息资料齐全,积极配合治疗;(2)临床主要表现以恶心、食欲减退、上腹饱胀等一系列上消化道相关症状,年龄≥18 周岁;(3)病人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4)无精神疾病、表达能力无障碍[3];
排除标准:(1)重度贫血、食物中毒、感冒、重要脏器功能不全;(2)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女性;(3)中途放弃治疗或者拒绝配合治疗。
1.2方法
比对组:实施胃镜活检诊断方案。在胃肠镜的引导下,将设备探头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缓慢转动探头,对指定位置周边的黏膜实施全方位检查,必要时取出部分发生病变的组织,然后将其送入检验科用高倍显微镜实施检测,其中包括组织内是否转移、良恶性以及疾病的进展情况等。
观测组:实施超声造影诊断方案。以病理组织学为基础,辅以超音波成像,两种手段的使用目的是有效防止疾病的遗漏,同时也可以对比两种手段精准性。超声造影的具体操作如下:①首先超声探头应该使用的是频率在3.5~5 Hz范围低频凸阵探头[4]。
②其次,选择一袋助显剂(剂量:50g),将其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杯子中,以100摄氏度的饮用水来冲泡,需要500-650毫升的水,医护人员动作要快速,持续进行搅拌,直到将其变成糊状,然后将其放在一旁进行冷却,还要特别留意温度不能过冷,温度要控制在30-50摄氏度,并且要让病人及时服药。选择适当的剂量和时机,对病人服药后的情况进行监测,一旦没有任何副作用,就可以坚持服药。根据病人的年龄和体型,病人所需要的助显药剂的数量也是有差别的。比如,小孩的数量大约在200到300毫升之间,而对于身形较大的病人,则需要达到850毫升。
③在进行造影前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工作。在进行体检的前一天,叮咛病人要尽可能避免吃不易消化以及油腻的食物,并且在进行查房的8小时之前,要在体检前4小时之内,禁止饮水并空腹。
④让病人保持平卧位,暴露腹部,在涂抹耦合剂后,将探测设备放在病人的剑突下缘,实施纵向全方位扫描,可以将探测设备的角度朝左边倾斜,对病人贲门以及食管底部实施扫描,再将探测设备逆向转动90度,实施横向全方位扫描。接着将探头放置左侧肋缘下方,可以通过纵向以及横向的连续并行的方式实施全方位扫描,自胃底至胃幽门的位置实施扫描。除此之外,在检测时如果出现超声图像不清晰的现象,可以指导病人更改体位,比如左右侧卧位更换,之后再使用上述检测手段,进行全方位扫描,以免出现误诊遗漏[5]。
1.3观察指标
探讨分析比对组与观测组138例病人确诊结果、确诊价值以及临床依从性。其中,①确诊结果:主要包括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良性肿瘤、胃正常组织以及胃溃疡;②临床依从性:依托本院自制依从性评估表综合评价,依从性与分数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统计以及归纳对所有搜索数据实施全面计算收集,用n[(%)]表述计数数据,以平均p<0.05为主要统计判断依据指标,具有现代统计学的重要研究意义。
2.结果
2.1比对组与观测组病人确诊结果比对
实施胃镜活检诊断方案的69例比对组病人临床疾病检出率:慢性胃炎(50/69)达72.46%、十二指肠溃疡(36/69)达51.17%、胃良性肿瘤(44/69)达63.76%、胃正常组织(20/69)达28.98%以及胃溃疡(20/69)达28.98%;实施超声造影诊断方案的观测组69例病人临床疾病检出率:慢性胃炎(52/69)达75.36%、十二指肠溃疡(39/69)达56.52%、胃良性肿瘤(48/69)达69.56%、胃正常组织(26/69)达37.68%以及胃溃疡(21/69)达30.43%。由此可见,实施超声造影诊断方案的观测组69例病人临床疾病检出率结果接近于实施胃镜活检诊断方案的51例比对组病人(P>0.05)。比对组与观测组138例病人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别,见表1:
表1 比对组与观测组病人确诊结果比对(n,%)
组别 | 确诊结果 | |||
慢性胃炎 | 十二指肠溃疡 | 胃良性肿瘤 | 胃正常组织 | |
比对组(n=69) | 72.46%(50/69) | 51.17%(36/69) | 63.76%(44/69) | 28.98%(20/69) |
观测组(n=69) | 75.36%(52/69) | 56.52%(39/69) | 69.56%(48/69) | 37.68%(26/69) |
t | 0.845 | 1.045 | 0.139 | 2.845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比对组与观测组138例病人临床依从性比对
实施超声造影诊断方案的观测组69例病人临床依从性,高于实施胃镜活检诊断方案的51例比对组病人(P<0.05)。比对组与观测组138例病人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别,见表2:
表2 比对组与观测组病人确诊结果比对(n,%)
组别 | 临床依从性 | |||
完全依从 | 基本依从 | 不依从 | 临床依从性 | |
比对组(n=69) | 47.82%(33/69) | 37.68%(26/69) | 14.49%(10/69) | 85.50%(59/69) |
观测组(n=69) | 73.91%(51/69) | 21.73%(15/69) | 4.34%(3/69) | 95.65%(66/69) |
t | 0.887 | 1.004 | 0.138 | 2.807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3比对组与观测组确诊价值比对
实施超声造影诊断方案的观测组69例病人确诊价值,整体高于实施胃镜活检诊断方案的69例比对组病人(P<0.05)。比对组与观测组138例病人临床指标有明显差别,见表3:
表3 比对组与观测组确诊价值比对(n,%)
组别 | 确诊价值 | ||
特异性 | 敏感性 | 精准性 | |
比对组(n=69) | 94.20%(65/69) | 91.30%(63/69) | 92.75%(64/69) |
观测组(n=69) | 98.55%(68/69) | 97.10%(67/69) | 98.55%(68/69) |
t | 0.759 | 1.825 | 0.655 |
P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近几年,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以及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导致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不仅会对病人日常生活品质以及身体和心理产生很大的不良后果,甚至还会影响生命安全。所以,早期、高效对病人进行早期临床检查,对病人治疗和预后都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在预防和治疗胃部疾病的几种方式中,内镜和胃肠道钡餐影像是比较好的两种方式,但是这两种方式都需要花费很久的时间,这对于一些有慢性胃病的人来说是比较麻烦的[6]。胃镜和胃肠超声造影都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两种诊断手段,有关实验表明,胃镜可以作为评价胃肠超声造影诊断结果准确性的“金标准”。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属于一种侵入性作业,大部分病人都会有畏惧心理、恐惧以及其他一些消极的情感,这不仅会让他们对做胃镜的工作感到抗拒,而且在进行的时候,他们还会因为受到设备的刺激而出现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从而引发一些副作用,从而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施超声造影诊断方案的观测组69例病人临床疾病检出率结果接近于实施胃镜活检诊断方案的51例比对组病人(P>0.05)。结果表明,二者最终检出结果非常接近,可以作为一种临床的诊断手段。通过对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胃肠超声造影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诊断方式上胃肠镜检查可以将探针与病灶近身,可以精准掌握胃壁和肠管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将坏死的组织钳取出。但是,胃肠超声造影只能够在体外置入探头,也就是说它是胃肠在体表的对应位置,也就是隔腹壁的肌肉和脂肪组织,由于肠胃中的空气会对其进行影响,最终得到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但即便这样,仍然有很多病人会在现实的临床工作中,有些病人疾病已经发展到某种程度,他们自身已经无法忍受胃镜所造成的痛苦。此时,胃肠超声造影具有高分辨率以及柔和的检测特点,全方位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他们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廉价的检测方式。此外,该技术具有简便、非侵入性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胃癌的早期检测。与消化道的病理性活检相比,消化道的超声波造影还可以通过对血管中的造影剂的填充以及周边的回声反应来确定疾病的发展状况,这都是消化道的病理性活检无法确定的。
实施胃镜活检诊断方案的69例比对组病人临床依从性(59/69)达85.50%,实施超声造影诊断方案的观测组69例病人临床依从性(66/69)达95.65%。由此可见,实施超声造影诊断方案的观测组69例病人临床依从性,高于实施胃镜活检诊断方案的51例比对组病人(P<0.05)。且实施超声造影诊断方案的观测组69例病人确诊价值,整体高于实施胃镜活检诊断方案的69例比对组病人(P<0.05)。这说明,使用肠胃超声造影术可以明显提升病人依从性,提高胃十二指肠疾病检出率与精准度,避免医患纠纷[7]。
4.总结
总而言之,应用胃肠超声造影方案能够大幅度提高胃十二指肠疾病检出率与精准度,提高临床依从性,充分彰显自身诊断价值,值得大面积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会晓,唐旭东,柯俊,等.无痛电子胃镜和普通电子胃镜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的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5(10):1359-1363.
[2]成艳玲,黎小兰,黄守章.口服胃肠超声对比剂与胃镜对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国农村卫生,2017,10(13):30-31.
[3]吴治国.CT 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早期诊断的征象及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5):117-119.
[4]田慧萍,胡杰,万倩菲,等.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胃肠超声造影的效果观察及系统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5):59-60.
[5]胡玉. 胃肠超声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4):183-185
[6] 喻萍一,况春雨. 胃肠超声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6):70-71
[7]刘慧. 胃肠超声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8;39(12):156-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