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在微生物不合格送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摘要
关键词
PDCA;微生物不合格送检标本管理;应用效果;
正文
医疗检测技术是临床诊治的重要环节,当前医院细菌标本的种类多为血样、痰样、尿样和粪便等,标本收集最为标本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其收集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将会对化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1-2]。在长久的临床经验中发现微生物不合格标本的送检,会造成检测结果与患者的真实情况存在差异,直接影响到医生对患者状况的正确判断,从而导致用药不当等加重患者病情、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3-4]。除此之外,不合格标本送检也会导致患者检查成本增加,直接影响到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5]。因此对微生物不合格送检标本实施相关管理具有重要意义。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通过按规划、执行、查核与行动来进行完成工作,以确保达成目标且品质得到持续改善的管理方式,常用于多科室的临床护理中,且效果显著。基于上述,本研究将PDCA管理应用于微生物不合格送检标本的管理,并对该管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3月至2022至10月作为研究时间,以2021年6月作为分界点,此分界点前我院检验科检测的516份住院患者的标本作为对照组,此分界点后检测的513份住院患者的标本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包含:197份血液标本、75份痰液标本、126份尿液标本以及118份其他标本,科室分布:115份呼吸科、97份循环科、135份消化科、67份神经科以及102份其他科室;对照组包含:190份血液标本、71份痰液标本、132份尿液标本以及120份其他标本,科室分布:120份呼吸科、87份循环科、122份消化科、70份神经科以及114份其他科室。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同时我院检验科共35例工作人员,包含18例男性和17例女性,年龄范围在24岁~45岁之间(32.15±2.64)。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即值班护士将标本采集容器直接发放值患者,并就取样方法、时间等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说明,标本采集完成后再由专人送检。
观察组实施PDCA管理模式:
(1)计划(P):收集并整理研究期间收集的标本,根据标签粘贴、标本容器、标本量、抗凝标本凝集等方面,对送检标本展开分析,并对不合格标本送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纠正措施,以降低不合格标本的送检数量。
(2)实施(D):①制订统一执行标准:为了解决目前医院微生物标本采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医院感染办公室、检验科、微生物标本采集的管理员、专职医师和操作人员,制定了一份《医院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制定了一套规范的样本接收和拒收流程,以保证医院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质量。②培训与考核:护理人员是医院微生物样本收集的主要执行者,他们在样本收集中起到了第一线的作用。因此要对医院微生物样本收集护士进行定期、分批次的培训,从而提高收集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减少收集人为因素的影响。培训内容包括微生物标本正确采集的准备、保存、运送等内容,通过多媒体、培训手册等多种形式以集中培训的方式对护理人员开展,每周1次、每次45min,并要求参与培训的人员通过相关考核,考核以理论考问卷、情景演练等方式进行,以使护理人员对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转运有较深的了解,使其在临床工作中得到规范。③制订管理监督机制:为了保证长期的医疗卫生服务,必须建立长期、可行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按照制定的《医院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以临床实践为依据,每个月定期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微生物标本收集进行检查和监督,检查的结果与每个月的工作业绩联系在一起,以保证检验工作的有效性。④加强各岗位交流沟通:微生物样品采集的质量高低是对整个微生物检验质量进行控制的第一道工序,在微生物样品检验中出现不合格或拒收的情况时,应该对有关的信息展开收集和整理,并定期向临床科室反馈,定期组织科室和实验室的会议,实验室将微生物样品不合格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积极总结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3)检查(C):主要有三种方式,上级领导的检查、相关的临床科室的检查、科室的自查。各科室应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检验科室和后勤部门,并做好反馈记录。而检验科则将各科室不合格样品送检率进行统计,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统计整合不合格送检原因的变化情况,对不合格送检率进行统计。
(4)处理(A):对微生物不合格标本的专项总结工作,由医疗科室每月完成1次,并整理存在的问题,以便制定和开展下一个PDCA循环。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整合两组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发生率;②PDCA实施满意度:对PDCA实施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PDCA管理可提升微生物标本相关理论知识、采集技能、采集流程、采集效率及整体满意度5个部分,共10项,以1-10为评分标准,以100分为满分,得分越高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由()来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由[n(%)]来表示并实施c2检验。并采取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发生率的对比
两组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占比最多的为“标本保存和运送方式不当”,其次为“标本类型采集错误”和“条形码或医嘱不清晰”,同时观察组“不正确地使用标本容器”、“条形码或医嘱不清晰”、“标本类型采集错误”以及“标本保存和运送方式不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标本量错误”、“抗凝标本凝集”的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发生率的对比[n(%)]
原因 | 观察组(n=516) | 对照组(n=513) | c2/P值 | ||
例数 | 占比 | 例数 | 占比 | ||
标本量错误 | 9 | 0.78% | 17 | 3.29% | 2.478/0.115 |
抗凝标本凝集 | 11 | 2.14% | 22 | 4.26% | 3.722/0.054 |
不正确地使用标本容器 | 15 | 2.92% | 31 | 6.01% | 5.728/0.017 |
条形码或医嘱不清晰 | 17 | 3.31% | 37 | 7.17% | 7.695/0.006 |
标本类型采集错误 | 18 | 3.51% | 35 | 6.78% | 5.645/0.018 |
标本保存和运送方式不当 | 26 | 5.07% | 42 | 8.14% | 3.932/0.047 |
2.2 管理方法实施前后检验科工作人员满意度的对比
在PDCA管理实施后检验科工作人员对相关理论知识、采集技能、采集流程、采集效率以及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表2 管理方法实施前后检验科工作人员满意度的对比(,分)
调查项目 | 实施前 | 实施后 | t/P值 |
相关理论知识 | 12.64±2.34 | 16.26±2.61 | 6.110/<0.001 |
采集技能 | 13.58±2.15 | 17.94±1.17 | 10.538/<0.001 |
采集流程 | 14.62±2.84 | 17.48±1.54 | 5.237/<0.001 |
采集效率 | 13.25±2.84 | 18.43±1.21 | 9.927/<0.001 |
总体满意度 | 14.54±2.75 | 18.04±1.67 | 6.438/<0.001 |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种类的繁多给临床化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医学检验的水平会对疾病的诊断结果和制定治疗方案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检测的数据出现了偏差,或检测的质量不合格,均会对最后的诊断和治疗产生影响[6-7]。因此提升医学检验的质量管理水平,对于医院的医疗水平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医疗检查中,尿常规和血常规是主要的检查项目,而检查的结果又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在进行检查时,应采用一种科学的方法,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PDCA循环作为一种常见的管理模式,所包含的四个过程是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即在一个周期结束时虽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可能还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此时就再进行下一个周期,以此循环、直到问题得到全部解决[8]。在本研究中PDCA循环管理实施的期间,不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及专业技术的培训与教育,形成一种职业习惯与素养,对于因偶然疏忽而导致的样本不合格,要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与责任意识,并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与监督。特别是检验部门的职责,对不合格样本的产生和保存方法应与临床多方面进行交流,同时要加强对本研究临床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9-10]。PDCA实施后将更传统只注重结果的粗放式管理方式改善了,将更多地注意力集中于微生物不合格送检标本管理过程管理和精细管理上,并加强各个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完善工作流程、提高环节质量监控以及推动各个科室之间的联动,使得检验工作得到显著提高[11-12]。
综上所述,实施PDCA管理后取得的实际效果来看,PDCA在微生物不合格送检标本送检管理中的运用,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和科学。
参考文献
[1] 刘柳,李会芳. 基层中医院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不合格原因分析与对策[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1):298.
[2] 邬文燕,姚海,智深深,等. 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优化血培养报告流程对脓毒症诊断能力的提升作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17):2164-2166.
[3] 成明,沈小丽. PDCA循环法降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率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7):224-225.
[4] 薛秋华,李淼,冯丽,等. 多部门协作运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标本不合格率中的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8):1226-1229.
[5] 吴吕燕,蒙琼,黄于群. PDCA循环管理在住院患者急诊标本检验前周转时间达标率中的应用效果[J]. 医药前沿,2023,13(4):128-131.
[6] 谭俊青,李晓君,何宇巍,等. 运用PDCA循环提升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策略[J].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22,10(4):193-198.
[7] 吴亮亮,黄伟,吴岸峰. 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微生物标本采集质量改进探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22):74-77.
[8] 杨速剑. 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PDCA循环质量管理效果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2019,26(12):47-48.
[9] 杜良琴,罗永钊,钟国权,等. PDCA循环管理检验科标本的条码不合格数量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1,39(2):326-328,332.
[10] 王欣,王宇,刘大博. 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2022,19(7):62-64,68.
[11] 王颖. PDCA循环在检验科规范化管理中的临床运用[J]. 中国标准化,2023(6):214-216,220.
[12] 钟康颖,廖娟,毛志刚,等. 质量控制指标监测和PDCA循环管理对急诊标本持续性质量改进的作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8):2295-2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