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评价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唐照权

广西河池东兰县人民医院 547400

摘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对高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高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2022年1月-2022年6月,根据患者家属意愿选择治疗方式,并进行编号,其中选择非手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n=25),选择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的设为观察组(n=25)。对两组GCS评分、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入院时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经过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逐渐改善,而对照组GCS评分先缓慢降低,后缓慢上升,且总体变化不明显,对比得出,观察组手术后6h、12 h、24 h、48 h、72 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2.00%,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效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多器官功能衰竭、长期昏迷、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肺部感染、休克、迟发性颅内血肿、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高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不但操作简单、对神经组织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

重型颅脑创伤;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治疗效果;并发症

正文


重型颅脑创伤属于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发生原因一般为撞伤、交通事故、挤压、头部重伤、高空坠落等[1]。由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快,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引起的并发症多且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在高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中,死亡率可达37.80%~70.00%[2]。在临床治疗中,对于重型颅脑创伤常见的治疗方法为一般治疗、脱水消肿处理、营养神经治疗、手术治疗[3]。在高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常规的治疗方法存在见效慢、并发症高、创伤大等缺点,很容易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逐渐为越来越多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认可,全国多个地方广泛应用[4]。特别是在高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更为明显,因其存在较多的基础疾病,加上自身身体素质较差,身体无法承受大型开颅手术带来的伤害,此时采用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对其进行治疗,不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颅内压,降低并发症的出现,还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相关研究指出[5]高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用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效果确切且安全度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高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并发症的出现。

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本文特以50例高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高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2022年1月-2022年6月,根据患者家属意愿选择治疗方式,并进行编号,其中选择非手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n=25),选择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的设为观察组(n=25)。

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9例;年龄70-79岁,平均(74.51±2.30)岁。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71-82岁,平均(75.02±3.95)岁。致伤原因:跌倒创伤12例,交通事故创伤29例,其他原因创伤9例,均为闭合性损伤。纳入标准:①年龄≥70岁。②符合重型颅脑创伤的诊断标准;③头颅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发现存在明确的器质性颅脑创伤。④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8分。⑤患者及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①存在院外治疗史。②存在严重的精神疾病者,无法配合本次研究。③依从性差者。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非手术治疗方法:包含脱水、营养支持、脑保护、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方法:首先根据CT结果对颅脑损伤情况进行定位,在血肿中心最为靠近浅表露骨的位置确定好进行穿刺的点,需要对脑膜血管、中央沟、侧裂、静脉窦等区域进行避开,使用12F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和山东大正医疗的相关器械,对颅骨进行钻透后,然后穿透硬脑膜,并置入12F引流管,随后使用20mL的注射器轻微对血凝块进行抽取,外接低位引流袋。并对手术后6h、12 h、24 h、48 h、72 h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变化和术后6个月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1.3观察指标

①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包含语言反应、睁眼反应、肢体运动三个方面,三个方面的分数的总和为昏迷指数。GCS评分越低表明意识障碍越严重,患者恢复的越差。②治疗效果:包含恢复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五中情况,(恢复良好数+中度残疾数)/总人数=治疗有效率。③ 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长期昏迷、颅内感染、迟发性颅内血肿、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七项指标,发生率越高表明患者的治疗效果越不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或Fisher检验,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GCS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经过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逐渐改善,而对照组GCS评分先缓慢降低,后缓慢上升,且总体变化不明显,对比得出,观察组手术后6h、12 h、24 h、48 h、72 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详情见表1。

1两组GCS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入院时

6h

12h

24h

观察组

25

5.87±1.48

6.25±1.82

6.27±2.05

6.57±2.17

对照组

25

5.42±1.52

5.22±1.36

5.12±1.44

5.29±1.54

 

-

1.181

2.524

2.556

2.678

 

-

0.242

0.014

0.013

0.010

续表

48h

72h

7.12±2.39

7.35±2.63

5.35±1.73

5.58±1.78

3.340

3.103

0.001

0.003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2.00%,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效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详情见表2。

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n

恢复良好

中度残疾

重度残疾

植物生存

观察组

25

4(16.00)

9(36.00)

4(16.00)

3(12.00)

对照组

25

0(0.00)

3(12.00)

7(28.00)

5(20.00)

 

-

4.348

3.947

1.049

0.595

 

-

0.037

0.047

0.306

0.440

续表

死亡

总有效率/%

5(20.00)

13(52.00)

10(40.00)

3(12.00)

2.380

9.191

0.123

0.00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多器官功能衰竭、长期昏迷、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肺部感染、休克、迟发性颅内血肿、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详情见表3。

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n

肺部感染

多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

长期昏迷

观察组

25

9(36.00)

5(20.00)

3(12.00)

3(12.00)

对照组

25

21(84.00)

10(40.00)

11(44.00)

5(20.00)

 

-

12.000

2.381

6.349

0.595

 

-

0.001

0.122

0.012

0.440

续表

颅内感染

迟发性颅内血肿

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

2(8.00%)

4(16.00)

8(32.00)

6(24.00)

13(52.00)

15(60.00)

2.381

7.219

3.945

0.123

0.007

0.047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交通的快速发展,高龄颅脑创伤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人发生颅脑损伤后会造成严重的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也会呈现出较大的变化,会造成体内水、盐代谢紊乱,可在短时间内出现病情严重恶化,严重者会出现脑性肺水肿和脑死亡,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6]。由于高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存在较多的基础疾病,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很多患者家属担心患者的身体状况,会拒绝接受手术治疗。传统的小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颅脑创伤患者的手术创伤较大,许多学者认为其临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7]

随着科技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创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锥颅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微创血肿穿刺术等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微创血肿穿刺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组织创伤小、操作简单且可以对血肿进行快速清除等优点,近年来深受患者好评[8]。在本次研究中,入院时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逐渐改善,而对照组GCS评分先缓慢降低,后缓慢上升,且总体变化不明显,对比得出,观察组手术后6h、12 h、24 h、48 h、72 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2.00%,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效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多器官功能衰竭、长期昏迷、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休克、迟发性颅内血肿、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认为高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经过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状态,但是不会改变自身躯体功能状态。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可以显著降低肺部感染、休克、迟发性颅内血肿、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9-10]

综上所述,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高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不但操作简单、对神经组织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对于部分拒绝手术治疗的高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来说,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龙钦,陈文杰,谢泽锋,等. 微创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高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体会[J]. 创伤外科杂志,2019,21(9):714-716.

[2] 费舟. 重型颅脑创伤救治新进展[J].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43(4):395-399,404.

[3] 谷佳良. 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效果[J]. 医学信息,2022,35(14):107-109.

[4] 梁武全,甘永庆,罗淼熙. 重型颅脑创伤手术治疗中充分减压法的临床疗效分析[J]. 保健文汇,2021,22(1):66-67.

[5] 周权明,陈耀,黄建煌,等. 立体定向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2021,34(21):101-102.

[6] 魏明. 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2021,42(12):2857-2860. 

[7] 文先永. 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的疗效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2021,7(7):119-121,125.

[8] 白金伟. 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2例的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21,40(32):47-50.

[9] 徐宣乐,李学超,王琼,等. 单通道、软-硬通道结合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 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21,50(8):977-982.

[10] 李文生,杨建雄,杨文佼. 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2021,7(23):90-9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