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
摘要
关键词
肝炎肝硬化;生化检验;肝功能;临床价值
正文
在临床慢性疾病中,肝炎肝硬化(HC)较为多发和常见,其属于进行性疾病,主要特点为病程长、病因复杂等,且极大的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1]。该病症早期发作时存在较为隐匿的症状,大部分发现时以处于中后期,此时症状方面涉及腹胀、乏力、肝功能受损、消化道出血等,少数可进展为肝癌,所以对肝病及早确诊对于后续治疗和控制疾病尤为关键[2]。目前HC诊断的金标准为肝活检,但因患者的病变呈不均匀弥漫性分布,实施活检无法对真实结果完全代替,加之此种检查有一定创伤性,可造成一些并发症,所以实际应用受到限制[3]。作为一种新型检查方式,生化检验可用于诊断肝病,其可对患者肝功能加以反映,主要特点为无创、准确性高、操作简单等[4]。在对人体实际肝损伤予以评估时,常用指标为总胆红素(TBiL)为代表指标,其含量越高则提示存在越严重的损伤;肝脏代谢情况则可利用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等指标反映,二者含量越低则代谢越差,且损伤越重;肝细胞受损程度可利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反映,二者含量越高,则坏死程度越高[5-6]。本文研究则探究了临床HC患者采取生化检验方式检测肝功能的价值,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此次研究以2022.06~2023.05为期限,抽取健康体检者50例和HC患者50例分别设置为甲组和乙组,其中60例HC患者中包括肝硬化、慢性乙肝、自身免疫性肝炎各20例、10例、20例,分别设为A、B、C组。甲组信息:年龄最大、最小:85岁、22岁,均值统计为(50.64±6.74)岁;性别:女性:24例,男性:26例。乙组信息:年龄最大、最小:85岁、22岁,均值统计为(50.75±7.22)岁;性别:女性:20例,男性:30例。两组资料检验结果P>0.05,匹配度高,可比性充分。伦理通过批准;入组均为自愿。
入选要求:(1)乙组均符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等[7]中有关条件或标准;(2)甲组均无任何疾病;(3)资料完整;(4)认知正常;(5)可配合完成研究。
排除要求:(1)心脑血管方面存在疾病者;(2)恶性肿瘤者;(3)其他脏器伴有严重疾病;(4)资料方面存在缺项;(5)认知障碍;(6)精神疾病;(7)哺乳时期或妊娠时期女性;(8)急性发作的免疫机制障碍;(9)先天性疾病。
1.2方法
所有对象检查前注意禁食水8h,于清晨、空腹条件下采血,采血时间为早上七点至八点,采集5mL静脉血,并在无菌真空管内加以保存,然后在规定时限内送检,运送标本时避免颠簸、碰撞,以防溶血。采集的血样需利用离心机展开处理,时间为10min,转速为3000r/min,血检样本提取上清液,并采取生化检验方式测定肝功能,测定指标涉及总蛋白(TP)、ALB、碱性磷酸酶(ALP)、ALT、TBiL、CHE、AST等,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按照仪器说明书严格实施检测操作。
1.3观察指标
比对甲乙组及不同HC患者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截点值分别为TP:65.24g/L;ALB:39.46g/L;GLO:30g/L;ALT:49.31U/L;GGT:47U/L;TBiL:14.98μmol/L;AST:37.82U/L,超出前述值则判定指标为异常[8]。
1.4统计分析
利用SPSS 22.0软件展开,经χ2检验获得计数类结果,表现为[n(%)]形式;经t检验获得计量类结果,表现()形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表达方式。
2.结果
2.1比对甲乙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
见表1:经测定显示乙组病例的TP、ALB、GLO等指标水平均低于甲组健康者,而ALT、GGT、TBiL、AST等指标水平高于甲组健康者(P<0.05)。
表1:甲乙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比较(,n=50)
组别 | TP(g/L) | ALB(g/L) | ALT(U/L) | GGT(U/L) | TBiL(μmol/L) | GLO(g/L) | AST(U/L) |
乙组 | 41.11±5.31 | 22.41±2.11 | 59.05±4.91 | 55.63±3.41 | 90.21±8.55 | 20.12±2.33 | 50.71±11.34 |
甲组 | 80.31±6.33 | 43.25±3.31 | 15.21±2.11 | 14.32±2.15 | 11.25±3.21 | 34.52±3..11 | 20.31±2.11 |
t值 | 37.541 | 20.154 | 41.253 | 41.457 | 78.524 | 14.534 | 27.856 |
P值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2比对不同HC患者各项指标测定结果
见表2:乙组中三种疾病对比TP、ALB、GLO等指标水平显示A组<C组<B组,而对比ALT、GGT、TBiL、AST等指标水平显示A组>C组>B组(P<0.05)。。
表2:不同HC患者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比较()
组别 | TP(g/L) | ALB(g/L) | ALT(U/L) | GGT(U/L) | TBiL(μmol/L) | GLO(g/L) | AST(U/L) |
A组(n=20) | 37.21±5.11 | 19.15±2.33 | 65.21±4.21 | 60.31±3.44 | 94.41±7.22 | 18.32±3.11 | 58.72±9.55 |
B组(n=10) | 50.11±6.13 | 27.12±2.41 | 53.91±4.74 | 50.12±2.33 | 85.33±7.11 | 26.16±3.41 | 44.15±9.33 |
C组(n=20) | 41.11±5.41 | 22.41±2.43 | 58.75±4.33 | 56.45±3.14 | 91.11±7.21 | 21.32±3.11 | 49.32±9.42 |
t1/P1 | 22.154/0.000 | 8.035/0.000 | 12.754/0.000 | 10.241/0.000 | 9.244/0.000 | 8.235/0.000 | 14.638/0.000 |
t2/P2 | 4.352/0.021 | 3.345/0.032 | 7.534/0.000 | 4.874/0.021 | 3.378/0.035 | 3.748/0.032 | 9.574/0.000 |
t3/P3 | 9.857/0.000 | 5.344/0.011 | 5.265/0.014 | 6.587/0.006 | 6.784/0.004 | 5.474/0.011 | 5.274/0.013 |
注:t1/P1为AB组对比;t2/P2为AC组对比;t3/P3为BC组对比。
3.讨论
在临床肝病中,HC发生后,其病灶的状态呈现为弥漫性,且肝脏功能可病程进展而逐渐丧失或失调,当病情发展至一定阶段,则肝功能障碍无法通过代偿功能加以弥补,则此时以肝功能降低为主要表现[9]。在诊断HC时,常用检查方式为影像诊断,其可对肝脏结构和形态直接确认,但早期因患者缺乏显著的病变情况,所以影像检查的漏诊率较高[10]。所以早期诊断HC时还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方式,以提升疾病的检出率和确诊率,从而为疾病诊治以及控制病情提供可靠依据。
在临床检验中,生化检验应用较多,其可用于测定各项肝功能指标,可对肝脏的受损情况以及代谢状态予以判断和确定。对于血液中尚未结合的胆红素,肝脏细胞可将其吸收,使之参与肝脏的代谢,一旦肝功能受损,则血液中的TBiL会大量累积,此时则可诊断HC;对于肝细胞有无发生坏死,AST为常用判定标记物,当HC发生后,AST含量增高显著;ALB可在血浆交替的过程中维持渗透压,可对物质加以运输,同时可将重金属部分携带出机体外,其含量下降,则提示肝脏代谢有所下降,所以可对病理性的肝脏损伤予以准确反映,从而用于鉴别HC;在HC发生后,GGT的含量会迅速增高,且采GGT与AST联合,则可提升HC诊断效率;而ALT可对肝细胞受损情况作出判断,当酒精中毒、药物或急慢性病变造成肝脏受损或发生细胞坏死时,则机体的循环体系中会进入大量释放的ALT,所以可对急性期肝炎予以有效监测[11-12]。本文中,经测定显示乙组病例的TP、ALB、GLO等指标水平均低于甲组健康者,而ALT、GGT、TBiL、AST等指标水平高于甲组健康者(P<0.05)。乙组中三种疾病对比TP、ALB、GLO等指标水平显示A组<C组<B组,而对比ALT、GGT、TBiL、AST等指标水平显示A组>C组>B组(P<0.05)。
综上,临床HC患者采取生化检验方式检测肝功能价值较高,可有效鉴别和诊断疾病及不同类型,可为后续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因此需给予重视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爱蕾,张欢桂,王为.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的应用效果及对CHE、TC水平的影响[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22,34(5):368-371.
[2] 朱萍,陈玉梅,王新田.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J]. 系统医学,2022,7(24):95-98.
[3] Guo Wei,Bian Qin,Yang Shuang,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ultrasonic diagnosis betwee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nd viral hepatitis cirrhosis.[J]. Minerva medica,2021,4(03):157-158.
[4] 唐美珍. 肝功能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检测价值[J]. 中外医药研究,2022,1(13):141-143.
[5] 王毅,马世莉,冯昱. 肝功能检查联合血生化检验在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21,19(3):134-135.
[6] 张剑.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49-51.
[7] 庞丽娟. 生化检验中肝功能指标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2,6(16):93-96.
[8] 杨思蕴,吴敏华. 血生化检验联合肝功能检测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23,52(5):382-385.
[9] 张利莉,任禹凝. 肝功能生化检验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疾病诊断的效果观察[J]. 糖尿病天地,2022,19(1):182-183.
[10] Lu Li Hong,Lv Xue Ya,Wu Qi Ming,et al. Comparison of Electrocardiogram and QT Interval between Viral Hepatitis Cirrhosis and Alcoholic Cirrhosis[J]. Cardi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2022,5(02):114-115.
[11] 陈建丽.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指导价值[J]. 吉林医学,2022,43(3):808-810.
[12]王晔,狄瑜. 肝功能生化检验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疾病诊断的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5):135-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