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检验中护理学无菌操作的应用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王巧艳

龙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 烟台265701

摘要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食品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不良商家通过低价售卖劣质食品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破坏了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检测技术的升级来提高食品的安全检测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加放心的食品,这样才有利于促进我国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

护理学无菌操作;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质量

正文


引言

当今市场上的食品种类繁多,且部分食品的加工工艺颇为复杂,对其进行全面准确的质量检测并非易事。为实现精准检测,需要结合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检验检测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也呈现多元化发展,在不同的食品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检测技术,以达成预期。

1食品检测的内涵

在食品检验检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重要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检验检测工作,对于超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判定,禁止这种有害食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当前,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范围很广,包括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以及重金属的含量,同时还包含在养殖业、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民众在关注粮食安全问题的同时,也对未来的转基因食品产生了担忧。

2食品检测存在的不足

2.1样品管理

所选样品必须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可以整体展现样本的真实状况,检测样本的信息,如生产单位、当前状态、存储环境和检测方法等皆要一一标记于检测日志当中。对于样品的采集,需要就采集好的样本及时加以编号,同时确保检验合同和检验日期的一致性,就样本的实际存储要求做好剖析,必须满足一应要求,防止检测期间存在撒漏、混淆问题。

2.2检测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采用的检测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这就需要检测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对应的检测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会凭借自身的主观经验和“差不多”思想来选择检测方式,这也就导致最终的检测结果不可靠,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为了节省检测时间选择一些难度比较小的样品进行检验,这类样品虽然检测难度小,但却缺乏代表性。

2.3检测环境

食品检测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样本的保存状态、实验室环境等皆是制约最终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实际检测环节中,必须注重对检测环境的管理和维护。温度及湿度条件必须严格控制好,保持最适宜检测的温度、湿度环境,以防由于温度太高或太低干扰到检测结果,唯有确保温度、湿度的适宜性,方能获得更为精准的检测结果。

2.4检测设备

开展食品检测工作时需要大量先进化、科技化的设备进行辅助检测,因此各种检测设备在食品检测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旦检测设备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例如,在进行食品检测时,检测工作人员使用的玻璃检测仪器存在较大的刻度误差,直接影响到最终检测数据结果。

3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的对策

3.1完善样品的制备与存储管理

样品制备管理也是样品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食品检测机构要积极完善样品制备管理制度,为样品制备提供有效管理条件,确保样品检测质量。①食品检测机构要为样品制备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充足的制备条件,要以科学合理的制备流程来完成相关操作,以确保制备质量。②食品检测机构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根据食品检测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所取样品能代表整个产品,避免因取样不均导致检测结果失误。③食品检测机构要选择合适的检测制备方法来制作样品,精准把握制备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失误对检测结果精准性产生不良影响。④食品检测机构可以根据食品状态、加工工艺、包装等因素采取不同的制备管理手段。例如,对有核、骨或壳的食品样品,工作人员首先要剔除其核、骨或壳,再将其磨碎、检验;对坚果、炒货类食品,工作人员要带壳制备样品;对稻谷类食品检测,工作人员要将其脱壳,制成糙米后均匀粉碎,再检测其是否含有铅、汞、铬等重金属;对白菜的检测,工作人员要选取整棵白菜,去其根,一分为二,一半制备样品,一半留样复测。总的来说,在样品存储管理中,食品检测机构要按照留样、制样等环节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冷冻室、冷藏室和常温室,要将样品放置整齐,并张贴标识和样品信息。所有的样品存储都要有专人管理,并由专人将其记录在数据库中,确保存储信息详细、完整。

3.2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体系制度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国内食品检验检测领域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在部分检测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完善相关的体系制度,明确相关检测机构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标准和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相关检验检测机构也需要结合自身需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检验规范,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检测内容来开展检验检测工作。这样既能保障食品检验检测的科学与完整,又能促进相关单位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检验体系。

3.3完善责任追溯机制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事关人们的健康,为增强主体的责任意识,需要健全责任追溯机制。在建设检验检测体系的过程中,要结合奖惩制度,压实检测检验主体的责任意识,提升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公信力。①要坚持精细化的理念,根据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性质,对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在划分完成后,工作人员每完成一个步骤的工作都要签字、记录相应的内容,以便后续发生问题时能找到责任人。②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空间场所要配置监控器,检测过程要保证有相应的影像资料,方便后续追溯工作的开展。③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可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运用多种方式,如日常检查、巡检等方式检查工作人员的报告、操作记录,将检查结果纳入个人考核中,充分落实追溯机制的内容。④为增强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主体责任意识,机构可完善奖惩制度,以便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体系正常运行。

3.4加强对检测工作中的细节管理

①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应当遵循客观规律,按照食品检验检测的统一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抽取样品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出现误差的概率降至最低,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质量和安全的精准度,进一步缓解当前的食品安全难题。②环境是影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检测开始前,应当结合实际环境下的温度、湿度和压力,对检验参数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检测环节的高效准确进行。③要加强对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和试剂药品等的管理,确保其始终处于精准条件之下,进而充分发挥其作用。④应当注重对检验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培训,确保其能够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技术投入到检验检测工作中,从源头上保证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5提高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人员专业能力

由于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高低也是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也十分重要。但是目前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因此就要通过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完善检测管理方案和检测技术。

3.6检测仪器管理

食品检测往往需要借助于专业仪器来辅助,仪器本身的规格品质及操作的规范性与否,皆是关乎最终检测结果的要素。现下,大部分检测仪器都已配备自动校准功能,做好检测工作后可以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在检测期间,仪器也可以自行校准,如此,透过各项检测数据便可以更为准确获取食品最真实的质量状态。考虑到检测仪器多为精密仪器,在完成相应的检测工作后,还需注意仪器的维护及保养,定期就其性能、运行状况加以检查,以防仪器性能受损或运行不佳导致的检测偏差问题。

3.7加强对食品检测技术的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持续提升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手段,抛弃落后的食品检验检测仪器与方法,运用最新技术观念与工艺方法,解决食品检验检测实践中遇到的新难题。同时,要对我国食品检验工作经验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从而为我国食品检验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借鉴。通过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创新体系,来不断提高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为后续技术的创新提供可靠的依据,还要加强对目前食品检验检测领域信息的收集和掌握,保障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创新符合当今时代发展需求,对老旧的食品检验检测设备进行更新,以及配置功能完善的硬件[6]

3.8落实检测环境管理

由于食品检测过程中,检测样品和检测仪器设备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与影响,进而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在开展食品检测工作前,检测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检测工作的具体要求,合理放置检测仪器与待检测样本,并校对好仪器的精准度,只有保证所有准备工作均充分完成,才可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确切的保障。在完成食品检测工作后,检测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样品的特性对其进行分类存放,避免出现混合存放等不良情况,且要按照原则使用样品,实现随测随取,避免检测样品和检测试剂受到影响。

3.9加强食品检测工作监管

为了强化食品检测工作的监管,必须将食品添加剂安全限量的标准落到实处,制定出一致的评价方式。加强对食品检测机构的监管,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自检工作。对于检测设备以及技术,则需要优化和升级,可引进先进的技术,或者开发出更好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从而促使食品检测的结果更加权威。在采用容量法来进行检测的时候,实验室温度必须维持在20℃上下。若是在标准实验室进行检测,则要开展温度校正,减少温度对于滴定体积产生的影响,避免食品检测结果产生偏差。对于实验阶段的监督,则要定期对参数进行复检,分析这些参数的受控性。如果出现偶然性的数据变异,那么说明整体可管控,如果系统性误差较大,那么则说明检测工作失控。

3.10建设信息化工作程序

针对信息化建设导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效率低的情况,建设信息化的工作程序是必要的,这能缩短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工作周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为建设有效的信息化工作程序,检验检测机构要做好以下的工作。①要做好信息软件系统的应用工作。当前是信息技术时代,检验检测机构要与时俱进,重视信息化,积极构建中央数据处理系统,引导工作人员在制作表格、储存数据、统计数据时充分运用信息化。②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检验检测机构在建设信息化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非常有必要。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如安全密钥、防火墙等构建一套有效的安全防护系统,以便顺利开展信息化检测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的使用质量,能够进一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确保人们的饮食健康,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创新,不断提高检测技术的应用水平,为食品安全检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优化检测工作流程,规范检测程序,提高检测结果的时效性和精准度,保证检测质量的有效提升,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雪平.在食品安全检验中护理学无菌操作的应用研究[J].食品界,2021,(12):112-113.

[2]康文龙.试析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和无菌操作技术[J].中国食品,2021,(04):129-130.

[3]孙葳.简述微生物实验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J].食品安全导刊,2021,(Z2):68-69.

[4]吕伟.微生物检验能力提升的项目化策略设计[J].食品界,2021,(01):124+126.

[5]孙葳.食品微生物检验注意事项浅谈[J].轻工标准与质量,2020,(06):83-84.

[6]张晓.护理学无菌操作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具体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0,(30):172.

[7]马妍.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和无菌操作技术研究[J].现代食品,2020,(12):21-22.

 

 

作者简介:王巧艳(1980.01),女,山东龙口,,龙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主管护师,食品与学校卫生科。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