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王燕华

胶州市胶东街道中心卫生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

目的:研究在护理管理医院感染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价值。方法:试验病例均为参与新冠疫苗接种者,抽取2020.01~10内的100例设为甲组,抽取2020.01~10内100例设为乙组。在护理管理中,甲组应用常规措施,乙组应用PDCA循环。评估对照防护行为执行率、医院感染率及满意率。结果:试验后对照处理针刺伤、呼吸道、侵入操作等感染发生率项目,乙组结论中该数值均低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照处理防护行为执行率项目,乙组结论中各数值高/低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照处理满意率项目,乙组结论中该数值高于甲组(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医院感染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价值较高,可提升防护行为执行率,并降低感染率,可推广借鉴。


关键词

护理管理;医院感染;PDCA循环法

正文


医院收治的病人病情复杂,发病原因较多,若管理不当极易造成医院感染,导致病人病情加重,增加痛苦,也会降低患者就医舒适度[1]因此医院须采取科学的感染控制,以降低或避免医院感染,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传统管理方法缺乏预见性和科学性,已经无法使用现代管理的需求,也不能从根本上控制感染率和降低感染率[2]。目前临床常应用的管理方法为PDCA循环法,其是一种质量管理中的动态管理方法,通过4各阶段,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将管理工作标准化、科学化。该方法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意义重大[3]本文则探究了在护理管理医院感染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价值现做以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试验病例均为新冠疫苗接种者,抽取2020.01~10100例设为甲组,抽取2020.01~10100例设为乙组。年龄项目:23~77岁内;均龄项目:乙组(47.6±2.3)岁,甲组47.9±2.5)岁。性别(男/女)项目:甲组为57/43,乙组为59/41入组时2组调查前述资料明细无较大差别,同类对照后P0.05。参与方式:均为自愿入组;伦理批准:按照惯例已获得通过。

1.2方法

护理管理中,甲组应用常规措施,即依据医院规章制度和经验进行管理,及时将感染患者隔离治疗等。乙组应用PDCA循环,内容为(1)计划:将医院发生感染较高的科室及感染事件数据进行收集,并将护理人员工作中的执行防护措施及情况进行收集,分析医护人员工作中的不规范及不足之处,总结原因如下:医护人员防范知识不足,防范意识不到位,预防措施及技巧不熟练;未采取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执行差;高危人群护理措施不当,未采取隔离等措施。明确原因后,强化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厘定护理管理目标,对医护人员靠站定期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感染认知和操作技能。(2)实施:结合制定的管理计划和目标,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护理管理理论知识,开展防护实操训练。理论知识主要以控制医院感染必要性及医院控制感染理论知识等;实际操作以采用正确防护措施、正确使用防护面具、处理医疗废弃物等为主。结束培训后及时组织考核,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防护措施执行,在医院发生感染概率最高的是呼吸道感染,飞沫传播和呼吸道分泌物是造成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时,要严格规范操作,结合相应的卫生标准,避免交叉感染发生,在护理患者前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物品,避免医患相互感染。针对易感染的高危人群,设置隔离区,并按照规范要求实施护理,医护人员掌握易感人群的控制及预防感染方法,从而降低感染率。(3)检查: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对医护人员进行监督,确保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实施到位;医院不定时派出检查组抽查各科室防护措施实施情况及医护人员操作情况。医院感染科在医护人员考核中全程参与,并建立完善奖惩制度,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将预防感染考核成绩归入到绩效考核中。(4)处理:由护士长带领医护人员分析和总结护理管理中的问题,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结合问题原因和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再进行PDCA循环,以此改进管理质量

1.3观察项目

评估对照:

(1)防护行为执行率:涉及销毁与使用一次性医疗物用品、注射器与针头标准化分离、戴防护镜、穿隔离衣、佩戴手套、手卫生、佩戴口罩等。

(2)医院感染率:涉及针刺伤、呼吸道、侵入操作感染

(3)满意率:试验后自拟问卷调查,设置3项,比较、完全、不满意等,统计各项比例。

1.4分析数据

本次方法为x²t值处理,对象为1.3中指标,涉及计量和计数值类型,以SPSS22.0为本次软件,涉及[n%]等形式呈现,要求P0.05为结果,该值提示统计后统计具备相应的意义

2.结果

2.1对比感染发生率

试验后对照处理针刺伤、呼吸道、侵入操作感染发生率项目,乙组结论中该数值均低于甲组(P0.05)。见表1

1比较感染发生率[n%]

组别

n

针刺伤

呼吸道

侵入操作

发生率(%

乙组

100

4

2

2

88.0

甲组

100

18

14

10

4242.0

x2





13.769

P





0.000

2.2对比防护行为执行率

试验后对照处理防护行为执行率项目,乙组结论中各数值/低于甲组(P0.05)。见表2

2比较防护行为执行率[n%]

组别

n

销毁与使用一次性医疗物用品

注射器与针头标准化分离

戴防护镜

穿隔离衣

佩戴手套

手卫生

佩戴口罩

乙组

100

9595.0

9696.0

9292.0

9898.0

100100.0

100100.0

100100.0

甲组

100

8282.0

7878.0

8080.0

8181.0

8282.0

8080.0

7878.0

x2


15.718

11.731

5.978

14.763

19.871

22.231

24.91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对比满意率

试验后对照处理满意率项目,乙组结论中该数值高于甲组(P0.05)。见表3

3比较满意率[n%]

组别

n

不满意

完全

比较

总体(%

乙组

100

1

65

34

9999.0

甲组

100

10

58

32

9090.0

x2





4.477

P





0.000

3.讨论

据统计表明,医院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医院感染,因此降低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4]。传统医院护理管理方法是当感染发生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干预措施,缺乏预见性和科学性,不能从根本上降低和控制感染。而PDCA循环法是一种质量管理的动态管理模式,从四个阶段实现标准化及科学化管理,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5]本文结果中,试验后对照处理针刺伤、呼吸道、侵入操作感染发生率项目,乙组结论中该数值均低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照处理防护行为执行率项目,乙组结论中各数值/低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照处理满意率项目,乙组结论中该数值高于甲组(P0.05)。究其原因是PDCA有四个过程紧密联系的阶段,即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其中计划是以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及科室数据基础,通过对以往发生感染原因总结和分析,制定有效、科学的计划;计划制定后,科学有效的实施防护措施,执行全面的感染预防护理,从而阻止感染。检查是对医护人员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的检查,其包括护士长的监督、医院不定期检查等,不仅能提高医护人员积极性,还能和谐护患关系。处理是将护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结合以往经验提出改进方法,制定心循环,从而不断提升护理管理质量[6-7]

综上,在护理管理医院感染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价值较高,可提升防护行为执行率,并降低感染率,且患者大多满意,可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娟, 吕红霞, 钟晓华.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和护理质量评价[J]. 特别健康 202017, 173, 2020.

[2] 林玲.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心理月刊,2020,15(11):137.

[3] 邱月群,黎淑珍,陈炜,.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5):184-185,188.

[4] 于晶.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8):267-268.

[5] 王翠艳.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养生保健指南,2020,13(12):284-285.

[6] 王爱芹.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健康大视野,2020,11(17):289.

[7] 欣惠惠.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健康大视野,2020,07(22):293,29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