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邓富强

重庆市荣昌区学院路小学 402460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和不断深入,人们不断加深了对体育教育的理解与认知,这也为开展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此背景下,体育目标为“以学校体育课堂为快乐运动的基础,以坚持锻炼为终身目标,来提高和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当今的“双减”政策,努力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更加有意义性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后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有所助益。本文就“双减”政策下的体育教学进行了讨论,寻求一种更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身心健康。


关键词

双减;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双减”的大环境下,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成效,就要从学生的视角和自身特点出发。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要加强学生的体质,又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体育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很多小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下降。为此,我们要转变教学方法,使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课程的内容,从而形成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念。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老师频繁地强迫学生参加,会让他们产生抗拒的情绪,从而对身体和精神的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小学体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

“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发展状况分析

体育与健康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发展的进程中,体育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双减”形势的发展,小学体育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会,也面临着新的教学挑战。现代小学体育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的体质,又要注重心理、协作、思维等多种发展,这样既可以让小学生在课业之余得到充分的放松,又能促进其个性的有效发展。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小学体育要积极探索“阳光体育”的教学模式,力求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安排体育活动等,为小学学生提供更多的运动时间,并积极鼓励小学学生将学习与运动实践相互结合,在实现学习压力宣泄的同时,也真正推动学生的运动习惯养成,提升运动训练的效果。

二、小学体育教学效率低下的成因分析

1.“双减”政策的认识不到位

“双减”是国家为了破除应试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而采取的措施,也是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所以,该政策仍是基于素质教育的思想,它仅仅是对教育背景、教学标准等方面的优化。但是,在实施新课程时,许多体育教师却对“双减”的要求和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从表面上看,“双减”只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老师只要减轻作业的数量就可以了。这种对政策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并不清楚“双减”政策会对今后的教学制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不清楚我们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心与力度。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体育老师还是采用了“养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了体育课堂缺乏了规范性、趣味性、运动性、运动性、运动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今天的课堂气氛很好,学生都很积极。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身体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体育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小学体育教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小学的体育课上,老师会给学生们讲解,让他们自己动手。这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体育知识缺乏认识,而小学体育教师也无法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体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做法直接关系到小学体育的总体水平,同时也制约着小学体育的目标。

3.小学学生的运动意识不强

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实施体育课程时,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兴趣和体育课程的主体内容相结合,才能使小学体育更好地发展。然而,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如今的小学生父母越来越宠溺于小学生,导致很多小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思维。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着不愿意投入体能、不愿意配合小学体育教师的情况。另外,部分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观念也有问题。他们认为,在学校,只需要学习好自己的主课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重要。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小学体育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因此,他们对小学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

4.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僵化、缺乏创新活力

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了高中体育课的大量使用,这与目前国家“双减”政策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相违背。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造成了体育教学内容的内化,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的积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传统的“热身”教学模式缺乏“创造活力”,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5.体育教育的目标定位过于单一,影响了体育教学的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经常将身体素质作为一种评估手段,注重对学生的健康心理、核心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和核心素质的培养。在“双减”形势下,小学生因课时紧张、学业压力而缩减了课时,单纯以运动成绩为主要考核指标,从而使体育成为应付考试的一种手段。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有效策略

1.强化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双减”的背景下,要重视小学体育,以小学体育为主要内容,加大体育投资,推动“社会化”,采取教会、训练、定期竞技等多种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采用“时间”作为引线,采用“纵向深化”的教学方式,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练习、评价,形成一种高效的“闭环”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摆脱学习的重压,通过游戏式、竞赛式教学,使学生快乐、高效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使其成为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另外,通过兴趣小组、社团等形式进行体育教育,将体育课程作为必修课,增加了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择,采取“1+N”的形式,不仅能吸引学生参与各类体育活动,还能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品德素质,塑造团结、协作、尊师重教等精神和品德。

2.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念,强化学生的“健康第一”意识。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是学校和学生家长所关心的问题,而“双减”的出台也引起了许多家长的高度重视,单纯的教学评估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要求小学教师要立足于体育教学,积极创新和丰富体育学习的评价方式,将体育教学的过程评价与考核相结合,逐步增加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真实表现的评价与增值性等评价的占比,帮助小学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意识,鼓励小学学生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增强成就感,激励其更好地投入到持续运动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在“双减”发展的基础上,摒弃传统的传统教学观念,积极适应当前体育教育的现实需要,不断丰富小学学生体育课后服务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小学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求。教师可以组织和指导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外活动,将不同的科目进行合理的组合,在一定的时间内开设体育活动场所,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安排老师指导小学生的各项功课,充分利用体育馆、艺术教室等多样化的功能教师,由教师根据辅导需要配置相应的教学资源,更好地辅助学生开展体育学习,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内容。

3.体育与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小学体育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就必须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师对提高学生运动水平的重视程度一向不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体育老师本身对运动的关注不够,二是因为老师们觉得进行专业的体育技能训练很困难。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自己的运动,这种方法会对小学体育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师不但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而且要把现代的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上去。在此背景下,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初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比如,在练习射击技巧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员对动作技巧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老师还可以在任何时候对教学视频进行暂停、放大等辅助教学。采用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更多运动技能,又能运用多种方法提高热爱运动的教学质量。

4.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主要途径,而在学校中开展课堂教学,是学校减负、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形成以足球、篮球、健美操、乒乓球等多种体育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竞赛为动力,以各种形式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同时,在“体育周”、“体育节”等方面,定期开展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活动的活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热情。在“双减”的指导下,我国的体育教育应由“学科作业”转向“锻炼习惯”,并对“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养成;小学体育不但要在学校进行,而且要与社区、家庭等形成良好的互动,小学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作业处方”,让他们参与,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使他们每天都能快乐地进行一小时的运动,从而使体育教学的延伸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体育社团的特点,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其划分为“走班”、“俱乐部”两种,并针对游泳、篮球、健美操等多种体育项目,开展集中授课,使小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自己喜欢的科目,并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兴趣与发展需要.

5.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同时兼顾了学生的合理需求。教育的本质在于教学,所以,一切都要以人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很难反映出教育的现实状况。实施“双减”政策,缓解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学习压力和身心上的紧张和心理问题,同时也促进了更多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重视。学生能有长时间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参加体育运动,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使他们能够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自我反省,是体育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要使小学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必须重视个体差异,建立有效的展示平台,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展示中突破自我。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方式,即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也要确保他们的学习质量。

6.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为了确保小学体育教育的有效实施,应在“双减”的指导思想下,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智能化网络信息平台。例如,小学体育老师可以将教学课件直接上传到学校的网上,而学生则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下载。同时,建立智能的网上信息平台,可以大大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使学习的质量得到持续的提升。同时,体育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疑问,让老师们在课堂上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反馈,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由于小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强,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教学计划,使他们在体育课上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比如,在课堂之前,教师可以制作一部短片,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上传至QQ、聊天群,由同学自行下载,进行预习,观看动作的详细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轻松地重新进入课堂后的学习阶段,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结语

“双减”大环境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趣味教学,强化实践,主动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地促进了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双减”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小学体育教学得到持续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活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范利文. 浅议"双减"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优化[J]. 基础教育论坛,2022(17):73-74.

[2]李彦龙,常凤. "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转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向[J]. 体育学刊,2023,30(1):99-104. [3] 尚庆宝. 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 体育画报,2022(10):34-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