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钟桂芬

江西省瑞金市拔英乡新迳小学 342500

摘要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就给我们的教学理念带来了新的挑战。将传统的艺术要素融入到小学艺术教育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文章对中国古典名画和现代名画的代表性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和论述;并根据现实条件与有关的文献,对传统绘画的特征与表达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的需要,对新时代下的学校美术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学

正文

前言:在中国上下五千年以及世界文明的史册上,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而深厚的内涵,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一个中华民族的巨大荣耀,也值得我们每一位后代为之传承与弘扬而努力。然而,在目前的社会当中,许多人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加之国内各个方面都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就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因此,要想推广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就要从小开始。在早期教育时,我们要注重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孩子进行灌输和培训。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更应该注意其在学校绘画教学中的推广和运用。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作用及重要意义

在科技飞速发展,但传统文化出现严重缺失的情况下,有些人只顾着眼前的快节奏生活,对传统文化视而不见。这些思想有着很大的问题。我们如今所具有的一切新文化,都是以中国传统为基础,经过创造和再创造而形成的,进而产生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的新型文化。对于我国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教育而言,其中蕴含着我们的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因此我们就应该将其提取出来,并将其适当地应用到人民的文化活动当中。这是由于,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美术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生活中,在日常使用的器物上绘有图案,在墙壁上绘画以表现当时人民的想法与意愿。而绘画又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这些照片,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更多有意义的历史资料。而艺术教育,则是通过教授的形式,将必需的艺术和绘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达到更好地普及和发展。除此之外,他们还将绘画作为一种媒介,利用恰当的艺术教学,对其进行培养,并逐渐提高其美学素养和艺术创作的水平,从而对其进行道德素养和社会审美素养的培养。而绘画,就是一种用视觉来表现中国民间故事的一种方法,可以让中国民间故事变得栩栩如生,让他们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对中国民间故事的理解,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学校美术课上,应该如何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让老师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特色,结合自己所学到的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故事,为自己的学生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学生,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到美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又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进而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各个方面都已经越来越重视对中国传统美术的认知与培养。

二、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老师并不重视传统文化

一些老师在面临传统文化元素进校园的敷衍态度,他们仅仅会在特定的传统节假日对学生展开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绘画教学,比如:端午节指导学生画粽子、元旦指导学生做花灯。但是,在平常的时候,他们的课堂上,始终都是采取的一种对传统绘画的教学方法,而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中国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性因素的持久性不利,对小学美术教育和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也不利。

(二)教学资源选择有欠缺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很强,但知识水平,动手能力都处在发展的阶段,这就造成了在美术课程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时,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元素都可以成为学校美术课程的内容。但是,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阶段,大部分的学校或者当地的教育部门都没有对教师引入中国文化的内容进行明确的规范和约束,这让老师们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喜好来进行决策。如此一来,引入的要素与学习者的能力、水平相悖,就会导致教学效果大减。很多老师都觉得艺术教学和传承没有什么联系,有些学校因为地区的经济原因,也不能给小学美术教育创造更好的环境。

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

美术教育并不只是传授专业技能,还有一种对艺术的认识。通过这门课程,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了解中国人民的情感、心态、价值观等,了解中国美术的本质特征,了解各种不同的美术形态,以及它们对于社会所起的作用和意义,进而树立起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专业理论。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一)通过对传统作品赏析了解传统文化

我们国家的传统绘画,无论在艺术形态方面,还是在艺术价值方面,都给后来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和借鉴内容。从各个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中国人民在那个时代的生活历程、人文景观等。同时,中国人民的艺术成果也推动着我们对中国漫长的历史的理解和继承。就拿传统中国画年画来说,年画,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民间文化,就像春联一样,是中国最悠久的民间文化之一。在美术欣赏课程中,教师先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年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再讲述中国年画历史,让学生对中国的年画文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在中国古代,老字画是一个寓意祥瑞的形象,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人们在远古时期的对神灵的尊敬和对灵魂的崇拜。这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是上古时期人们用来驱邪避邪,祈求吉祥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我国的年画创作始于北宋时期。这一时期,商业与手工艺的发达,同时,雕版印刷技术日趋成熟,民间庆祝春节的习俗也日益丰富,这些都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汴京(今天的河南开封)、临安(今天的浙江杭州)的年终集市上,已经有了大批的木刻画、老字画的印刷出售,其题材范围也有很大的扩大,其中有地方民间传说、戏曲、美人、娃娃等题材,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在了解了这个时期的背景之后,再去看这些年画,就可以感觉到,这些年画表达的是人们对于一个快乐、美好的家庭的渴望。从画面上可以感觉到制作者的心情。此外,让孩子们从艺术的专业角度来观察年画的创作过程。接着,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学生看图片开始,了解到了从刻刀到选材,到线绘,再到贴样,再到雕版,再到最后的成型。最后,美术老师在安排了一张学生自己喜欢的年画,并对其进行了描绘和涂色,将过年的快乐氛围体现在了整体的画面上。通过自己的创造,让同学们对中国年画这个古老的传统美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为同学们以后的美术教育,以及对中国传统美术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内容。

(二)通过手工制造了解传统文化

在中国小学美术教育中,我们一方面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到小学美术教育之中,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对艺术教育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中国的丰富多彩得传统文化,又为教师在选择材料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就拿在学校里的剪纸课程来说吧。剪纸也是中国民间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化,它是一种利用剪子、刻刀等工具,在纸上雕刻出各种花纹,装饰人们的生活和进行其它中国民间习俗的一种民间美术。它所传承的审美意向和形式样式,蕴涵了丰富的人文主义和历史素材,反映了中国民众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念、价值追求和美学趣味等,具有认知、教育、表意、表达、娱乐和交流等多种文化内涵。也正是由于这一传统,它所用的器具又常见又方便,所以深受人们的欢迎。然而关于其来历和演变,却鲜有人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引导学生们发现周围有趣的剪纸作品。其中有结婚时用的双喜剪纸,过年时用来挂在窗子上的福字剪纸等,也有一些人物画像的剪纸等,都是人物剪影,上课时,教师给学生讲解了部分中国剪纸的起源,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581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此外,老师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们介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的剪纸,表现出了中国人生活的艰辛,以及对战斗胜利的渴望,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着一场战争。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教师也可以先做示范,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将纸传统工艺,再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剪纸传统作品。这样,学生们就可以边做边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对我们国家剪纸的发展史有更多的了解。但现在,由于这一类的工作方式,学习难度大,工资又不高,因此,专业从事这一类工作的人,已经很少了。把传统美术运用于美术教学,必然能激发儿童对这类艺术的热爱,从而促进对传统美术的继承和发展。

(三)从日程生活中发现传统文化

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在远古时代并不是孤立的,也从来没有落伍过。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用心去看,就会发现中国文化中的艺术元素无处不在。这就需要老师在美术课程中,为他们作出正确,合理的艺术引导。例如中国的传统色彩,中国红,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与红色相关的艺术元素在生活中的作用。以五星红旗为例,红的那一面象征着胜利和先烈们的血液。再比如,很多婚宴上的衣服,都是用红色来装饰,还有,很多剪纸的纸,都是用红色来装饰,象征着美好的祝福。从这一点上,他们认识到了红色在我们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了它的文化渊源,认识到了红色是中国人民最喜欢的一种颜色。而一旦掌握了,老师就能指导学生如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当学生充分理解了红的含义后,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会更有内涵。此外,老师还可以要求小学生仔细观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红色,并说出红色在每一件事物上所包含的含义,让他们了解红色在美术中的应用。

(四)通过课堂拓展融合渗透传统文化

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艺术要素,我们可以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艺术课堂上实施延伸式的教学,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根据以往的教学情况,可以看出,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和教材篇幅的限制,学生的文化内容的学习很难得到满足。因此,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拓宽自己的教学领域,持续地对其进行研究,并从中挑选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文化内容,展开拓展教学。比如,老师可以以小学生的学习特性和兴趣特点为基础,以年级或者班级为单位,组织与之对应的传统文化竞赛等活动,从而在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让他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此外,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让学生们看到一些弘扬传统文化的美术教学片段。在课后,老师还可以向小学生们推荐几本优秀的课外书籍,并指导小学生们进行艺术欣赏,并以美术为基础,对书籍和视频中的审美元素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理解,以此来持续地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结语: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对于学校美术教学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美术的教学,使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促进了我们国家美育事业的繁荣。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因此,这也对我们的美术文化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加广阔的需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并将其教授到小学,从而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以及全面发展的的艺术人才,从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做出了更加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詹友淦.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3,9(4):51-54.

 

[2]蔡雪筠.弘扬传统文化,丰盈美术课堂——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思考[J].亚太教育,2023(1):71-73.

 

[3]王国照.融传统文化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23(3):173-175.

 

[4]朱慧,魏萍萍.任务群视角下的小学美术传统文化大单元教学实践——以单元重组教学“运河·家乡”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3(1):73-77.

 

[5]周阳熠.立足创新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以小学美术范畴中的扎染教学为例[J].新教师,2023(5):52-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