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高考是我国人才选拔的一种方式,所以,有关人员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对高考科目设置、考试内容等展开改革,从而提高高考工作的科学性,从而为我国的发展选拔出高质量的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充分认识到高考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但部分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学生思想政治科目成绩的提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一、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政治教学地位
高中政治教材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以往的高考模式下,政治课的教学价值受到了极大的质疑。高考改革之后,许多家长认为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微乎其微,从而否定了政治教育在高中教育中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高中政治教学持消极态度,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果我们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枯燥乏味,不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高中政治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基础,积极探索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二、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
(一)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教育领域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并改革高考内容及方式,以提高高考考核工作的合理性,保证学生能够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及学生应该深入分析高考考试方式的变化,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高考通过率,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在一些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工作中,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这就造成了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有些高校在招生的时候,会把重点放在对理科科目的限制上,而没有对思想政治科目的要求进行提高。所以,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及学生不能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速度,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没有充分认识到思维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学工作中,既有对思想政治课程不够重视的现象,也有对思想政治课重要性认识不够的问题,这使得思想政治课老师不能与高考对思想政治课的要求相适应,从而对教学方法进行变革,从而造成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能迅速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政治与其他文史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然而,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他们不能大规模地积累生活经验,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对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知识点有足够的了解,所以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程在提高学生思想、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学生不能将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降,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有明显的提高。
三、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高考改革趋势,转变教学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明确高考改革趋势,转变教学理念,以“价值引领”作为核心立意,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政结合起来,利用新闻、身边时事等内容,为学生提供鲜活、生动的学习情境,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提升教育质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指导,为“学”和“教”提供了根本依据,但是,仅仅依靠教材所传授的知识,已经背离了新高考的大方向。教师要努力将课本理论和生活实践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让学生可以自由获取知识,自主发现知识,这样学科关键能力在其中自然会不断提升,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就会水到渠成。例如,在部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中,将当前的时事热点“中国式现代化”联系到课本知识中,使学生从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作用等方面了解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提高他们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奋斗的积极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二)利用现代手段将课堂与现实紧密联系
在新高考背景下,试题内容与当前社会的时政热点紧密相关,旨在使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一些高中生来说,通过报纸和电视新闻了解国家大事的时间并不多。因此,教师可以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多媒体,通过制作视频向学生传达社会热点,使学生了解政治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还能将重点知识向学生展示出来,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热点问题通过多媒体整理出来,制作成生活事例,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激发学生对时政的兴趣。其次,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把所搜集的资料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
以统编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课四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为例,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价值这一概念,可播放屠呦呦的教学视频,学生在观看之后,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的价值,认识到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通过个人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直观地使学生理解价值、人生价值等抽象概念。
(三)注重思想政治素材的挖掘,推动学生提高解读素材情境的能力
历年的高考试题显示,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情境材料,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为此,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现实素材的获取信息、分析解读、建构答案的能力非常重要。所以,高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当前的热点问题,把政治热点素材与政治课堂相结合,既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热点,又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同时,二者的有机整合,有助于学生将在学科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在迁移运用中提高解释与阐述问题的能力,增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在思想政治热点素材的搜集中,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借助网络技术为广大思想政治教师查找近期时事热点话题提供了极大便利。大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联的信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兴趣。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查找思想政治资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把现实热点资源与教材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思想政治理论。二是应积极探索新高考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进行分析,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三是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应让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关注时事热点话题的意识,独立思考,并将将自己收集到的社会热点问题与同学们分享,结合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既能提高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健全的人格。
(四)通过理性角度分析,培养学生生活实践中的理性精神
从逻辑学的观点来看,结合教材内容,增强学生的思考和解释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根据教材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搜集、分析、讨论、总结等,让同学们通过自己个人能力或者集思广益的方式,来探索问题的真相。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发挥指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促进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老师采取了任务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定了一个活动的题目,让他们自己去探索,通过思辨与分析来提高自己的辩证能力。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为例,请同学们对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剖析,并分析一下在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时应注意什么? 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实现吸收借鉴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针对以上主题,将同学们分为不同的学习团体,由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形成新的观点,以矫正他们心中的消极思想,传播他们的积极思想。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努力从个体、群体、教师等方面,真正地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五)以法律为基础,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加强学生法治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法律的制定对我们国家治理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教师将立德树人的思想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身边的法律问题为切入点,使他们了解到教材中所包含的法律知识的现实含义,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以“全民守法”为案例,让同学们就这一话题进行探讨与沟通,并将所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一张思维导图。同时,通过搜集相关材料,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学校也可以利用这一主题开展法治教育,教师以本次活动为主题,让同学们写一篇小论文,在班级交流,深化理解监督的作用,以及监督的法律效果。在润物无声中使法制意识深入学生心灵。
(六)从公共参与角度,结合教材内容,挖掘学生潜力
公民的公共参与主要是指有序地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政治权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则是以学生的理性思维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到承担社会、国家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感,并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能力的基础条件。因此,教师应结合新高考改革要求,加强教材内容与教学资源整合,创新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能,推动学生乐于公共参与,有能力实现公共参与。
首先,强化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基础。只有教育学生强化对于理论、实践知识的认识,才能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政治品德。比如双十一,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各大购物平台,都在大力宣传“双十一购物”“预付定金,享受优惠”“红包返还、剁手”“满减”等活动,让学生针对这些活动分析一下当前的消费形式以及消费行为、交易方式等,并对其中的诚信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信息欺骗行为造成的欺诈、承诺失效、货物丢失、损坏等法律内容,以此增强学生公共参与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诚信品质的重要性。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能,是当前教育大力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手段,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有关思想政治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加强学生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渗透,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在公共参与中提高道德修养。以“价值与价值观”为例,剖析如何看待爱国、如何孝敬父母等典型案例,并结合不同时期对此类案例的不同价值定位进行分析。教师作为参加者,积极参与学生的交流与辩论活动,成为学生交流与辩论的一部分,收集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多元思考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交流主题,升华思想观点,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自然得以达成。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总结和归纳整个活动的过程,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获得者。
结束语
新高考改革是助力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春风,也是推动高中政治教学变革的风暴,这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广大高中政治教师要始终以奔跑的姿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紧扣时代脉搏,搭建学科逻辑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在新高考下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新高考制度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辞赋,2019(1):28.
[2]肖晓燕.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J].情感读本,2018(26):23.
[3]宁丽红.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2018(8):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