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中职语文;教学
正文
前言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更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参加工作的基础。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文化课上的成绩都很差,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是最基本的一门课程,因此,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学科素养的含义,并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结合,来组织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研究,既是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语文学科的视角看,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中心的一种综合性素质,包括语文知识,语文习惯,学习方法,语言积累,认知能力,人文素质等。更确切地说,语文核心素养并不是指特定的语言知识和技巧,它是一个人在社会和将来的生活中应该具有的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适应语文学科的教学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着重于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语文教育,它与数学、英语等课程相比,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使中职学校的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职学校的语文课程具有基础性、工具性、人性化等特点,其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满足教育的最终需求。
(二)适应学生专业教育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培养,这与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教育是一致的,它的教学价值不仅仅表现在对本学科的学习上,还表现在对其它专业的知识的学习上。语文素养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质疑思维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影响,它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学习和成长。也就是说,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素养是一个基础的素质架构,语文素养的培养又关系到一个人的专业学习与综合发展。
(三)符合新课程改革发展的目标
目前,我们国家处在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阶段,这一阶段对人才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与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理念相一致,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的确,在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已不再是简单地教授语言,而是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去欣赏经典的作品,去感悟古今的经典作品,在读书和思索过程中,培养出一种豁达的心胸,开拓出一种全新的思路。新课程的发展方向是要与时代需求相匹配的,要培育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逻辑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四)适应现代人学习发展需要
现代人是在一定的社交圈内,以群居的方式生活,并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所处的独特环境,就意味着其所处的教育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教育,就是要与现代性相匹配的,它在认知价值、语言交际和个人价值三个层面上进行整合。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既要研究传统语文,又要研究当代语文,不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在学习多元主义文化。
三、当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
如何对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这是当今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始终在不断地鼓舞着我们的老师们要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不断地对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改革,断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的核心素养,尽管相对抽象,无形无质,但却可以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蕴含在师生的良好互动中,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对核心素养的培育还不够充分,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少“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忽略了对语文教学的重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些语文老师缺少了发展的意识,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上,无法与现代化的教育相结合,没有把学生摆在一个合适的立场上,没有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高效性和互动性。其次,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时,缺乏多样化的培育方式,培育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在中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过程中,部分语文老师也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着积极的探讨,试图找到一种能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方式,然而,他们采用的培养方式仍然缺乏创意,缺乏多样性,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影响了他们对语文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推动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核心素养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1.从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和道德修养
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对人进行塑形的过程,它是一种对人进行知识的传授,并运用感情进行指导,从而培育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道德素养的优秀人才。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中,重点是要以兴趣为导向,逐渐地充实语言文化知识,在持续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起到了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它把学生和语文教学联系在一起,所以,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精心地对课堂进行设计,并根据学生的发展特征以及语文的特定内容,创造出一些特定的教学环境,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对语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同时,语文老师要注意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超强的创造力和优秀的品德来影响学生,成为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中的楷模,鼓励他们好好地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为了更好地认识并改变自己所处的世界,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学习。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征以及他们的具体教学内容,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指导他们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加全面、理性地去审视这个世界,领悟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目前的语文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体化的学习需要,着力培育学生自立自强、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优良素质,自觉地培育学生的健康的人格和思维,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我们中国人有着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500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创造并传承了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库中宝贵的财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蕴涵着许多宝贵的教育理念,在培育人的核心素养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具体的语文教育实践中,应注意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首先,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要强化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使每个人都受到了优秀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文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许多流传到今天的名言,其中都蕴含着孔子的文化内涵,比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人无德不立”等。这些话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对无数的炎黄子孙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如果要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就应该从学习传统文化入手,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比如:中华经典诵读、中华经典诵读写大赛、经典作品读书分享会等,这些对于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很有帮助的。老师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有目的地指导他们。由于中职的学科种类繁多,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学科的同学进行相应的指导,比如,涉及教育的专业,我们可以指导他们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也可以指导他们进行书法和国画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在这样的教学中,让他们提高自己的民族文化意识。而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中,可以指导他们去游览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名城,无论是从古代建筑的布局、结构、形象符号、象征寓意中,或是从历史名人的诗作墨宝遗址中,进行学习和领悟,感受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和精神深意,从而让我们的传统的优秀文化都可以被完整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3.鼓励学生开展经典文学图书的阅读
在我们的文化宝库中,也有许多的经典文学作品,它们不仅是作家对那个时代的真实反映,也反映了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语文老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其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爱家的情怀。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不仅没有过时,还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也就是“人民利益”高于“泰山”,对自己的祖国要有高度的忠诚和热爱,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伟大的复兴梦而努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向他们推荐几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度的朗诵,体会到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从而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并鼓励他们勇于面对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4.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合作学习
随着教改的深化,中职语文老师要与时俱进,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树立发展与创造的观念,认识到了小组协作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要为同学创造一个探究型的小组协作学习环境,提高同学的小组协作的意识与能力,训练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同学的整体素质,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当今的生活中去。以适应全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热情,提高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和协作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和创造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中,老师将学生进行了科学的分组,并分配了相应的协作任务,其余的工作都是通过组内的协作来完成的。
5.通过阅读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语言建构指的是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和掌握,它意味着学生可以利用语言来构建自己的语言,可以流畅地、正确地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它是让学生可以对语言文字进行灵活运用的能力。要想提高构建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对文字的运用和排列了如指掌,并对其含义有所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阅读文章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流利的阅读,更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更多的文字运用技巧,并学习到更多的口语表达方法。出色的语言建构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为他们的未来打好基础,拥有流利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一种具有很强的文字表述能力,可以对他们今后的求学和找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把握和理解,从而更好地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掌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建构能力。
结语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中,要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培养新时代的杰出青年,提高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了解并继承中华文化,从而达到新时期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华成.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浅析——以《故都的秋》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20(84).
[2]万智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之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3).
[3]马雅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中职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9).
[4]牛国辉.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J]. 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20(10).
[5]王玉兰.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读与写(上、下旬),2020(13).
[6]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7]池夏冰.核心素养视野下语文课程的价值观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3):2.
[8]钱和生.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J].江苏教育研究,2020,(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