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背景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
正文
前言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方式,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能够让整个教学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数学知识之间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并且知识之间是存在着一定联系的,所以教师设计大单元作业,便能够将单元内的各个内容进行系统地整合,专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此来体现出作业设计的整体性及全面性,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感悟及体会,最终来达成他们的综合性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单元整体视角着手来完成作业的设计,梳理清楚教材脉络,把握知识结构体系,让作业的设计更加精准,效果更加突出,以此对学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与指导。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意义
作业是对教学活动过程后期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的一种考查方式,而数学逻辑性强,知识点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渐进性,所以,大单元作业设计可以将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全面、系统地对知识点进行考查,减少作业负担的同时还能巩固和复习系统性的知识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1.大单元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教师在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其立足点不在某一个知识点上,而形成一定的知识面,让学生在系统的作业实践中,将一个单元或者几个有关联的单元知识进行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有样学样”、触类旁通地掌握这种学习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深度学习打下基础。
2.大单元作业设计可以更全面地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容易形成点对点的零散性设计思路,围绕课堂所学的知识点为基础,注重对课堂知识的巩固。而大单元作业设计突破课堂知识的点,将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关联和串联,一并复习,避免学生将旧知识遗忘。所以,大单元作业设计,可以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中更全面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系统性的掌握程度,体现其应用价值。
3.大单元作业设计可以培养素养
大单元作业设计基于大单元学习概念,教师在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整体教学活动和教学后的评价,并且对单元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学生的学习和吸收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对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有明确的认识,是教与学的统整性梳理。所以大单元作业设计充分体现了知识学习的目标性和整体性,让学生通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逻辑思维意识,从所学到所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真正地提高素养。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路和规划
“双减”背景下,教育的发展不再拘泥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更侧重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通过解决问题方法,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灵活的解题方法,还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进而让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良好的运用。所以,在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路和规划上,可以更好地实现学习与运用的目标。根据教材的自然单元或者某一主题,重新组成大单元,形成知识体系上的系统性大单元,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科学规划大单元的作业设计,温故而知新,这是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思路。因此,在大单元作业设计时,自然单元作业仍然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重组性大单元则适合复习和巩固。
三、整体架构,优化大单元作业布局模式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大单元作业的时候,应该整体架构,谋篇布局,整体优化大单元的模式结构,让其体现系统性。文章将以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为例,分析大单元作业的布局模式。
(一)以前置性作业架桥铺路
单元前置性作业指的是在单元教学的前提下,为了准确了解学生的单元作业起点,根据具体的单元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单元前测作业,以此来达成对学生所学知识内容的具象感知。单元前置性作业要能够从温故、探新、提问、评价等四个层面着手加以设计。例如,教师在设计“温故”类作业时,就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所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通过微课的方式让学生观看相应的知识点,随后为他们设计一系列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在作业练习中达成温故知新的目的。在设计“探新”类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目录、小标题去罗列单元框架结构,在阅读了单元教材之后,将各节的知识内容以提炼关键词、关键句的方式整合出来,形成思维导图。在设计“提问”类作业的时候,教师则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预习将疑惑的地方勾选出来。也可以串联已有的知识,在教材上旁批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在设计“评价”类作业的时候,教师则是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思考本节知识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尝试列举一些生活化的案例,比如,长方体、正方体的包装盒设计等。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提前审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让前置性作业辅助教师更好地实施大单元教学,充分发挥出作业的价值与功效。
(二)以分课时作业夯实根基
教师在设计大单元作业的时候,要能够体现科学性、智慧性,以更加系统、标准的分课时作业来夯实学生的知识根基,发挥引领作用,让学生获得更为深远的发展,驱动引领他们实现有效发展。对此,教师在设计分课时作业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1.精选
教师要依据各个课时的目标及课堂教学的效果精选作业内容,认真分析教材及练习册中的习题,删去一些重复性、冗杂的作业,尽量精简,让分课时作业凸显高效。比如,教师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节知识内容后,整个作业设计就可以以“表面积公式”为基础,设计公式推导类作业及表面积计算类作业,达成对学生知识有效巩固与优化的目的。
2.整合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重视对各项作业的整合,要达成对各节知识点有效训练的目的,实现有效的作业设计。对此,教师可以将单元各节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设计整合类的作业:
作业一:围长方体:请先画出一个长方形,再配上其他五个面,让其能够“围”成长方体(要能够写出“围”的每一个步骤)。
作业二:(1)画长方体:画出已知长、正方体的横截面。(2)画已知长方体的直观图。(3)画出家中某个长方体物品的直观图。
作业三:包长方体:给家中常见的长方体物品(如牛奶盒)设计外包装,思考怎样才最节省材料,请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如上,三个作业的设计分别对应了想象—操作—想象。作业一是考验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知基础,作业二是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内涵。作业三是帮助学生从二维图形转向三维图形,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换,这样也能充分体现单元整合性作业的特性。
(三)以总结性作业建构网络
单元总结性作业是在学生结束了单元学习基础之上设计的作业,它主要是帮助学生更为全面、有效地掌握知识点。在单元总结性作业设计的基础之上,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对单元知识的建构,要能够起到诊断、反馈的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借助单元总结性的作业梳理单元内知识框架体系,整理数学技能与思想方法,以此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四、别出心裁,创新大单元作业内容形式
立足于大单元整体,教师设计的大单元作业内容形式也应该加以创新和优化。所以教师要别出心裁,敢于拓展,设计出创新性及创造性的大单元作业。文章将以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混合运算》为例分析大单元作业内容形式创新的设计。
(一)情景式作业
教师应该立足于大单元教学的具体情境,科学合理地设计大情景作业。让学生能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去完成单元数学作业内容,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达成对单元知识点的系统运用。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我家包包子”的情景式作业,让学生与家人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具体作业如下:
情景作业一:买一买,记一记。让爸爸妈妈罗列说出包包子需要用到的食材,比如,面粉、肉、香菇、胡萝卜等。然后自己到超市里面购买这些材料,并通过表格的方式详细记录这些材料的单价、克数与最终价格。
情景作业二:算一算。将购买这些材料花费的钱算一算,并将其设计为一道混合运算的题目。
情景作业三:包一包。记录家里面每个人包包子的个数,然后通过表格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将其设计为一道混合运算题。借助视频记录自己一家人吃包子的具体过程,并在作业最后附上自己包包子和吃包子的具体感受。
如上,教师在设计情景式作业的时候,紧扣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从包包子着手,最后到吃包子,其中都涵盖了很多数学学问。教师以这一情境为主线为学生设计这一系列的作业,便让他们完成了实践性的体验。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也能够加强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达成了作业育人目的。
(二)跨学科作业
教师立足于大单元视角设计大单元作业的时候,应该打破传统的思维局限与桎梏。不能囿于学科的作业内容,要立足于“大融合”的理念,尝试设计跨学科作业,实现数学单元作业与其他学科作业的高度融合。整体丰富学生的作业完成感悟,驱动引领他们展开更高质量的作业实践,带动他们获得综合性的发展。例如,教师在设计这一单元的作业时,可以尝试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通过撰写数学故事集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数学学科知识与语文学科知识的交融。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编写童话故事”的作业。让他们在编写童话故事的过程中体现“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其中包含了“加减乘除”这一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立足于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借助各种故事书或者互联网收集并整理涵盖混合运算的小故事,并尝试将这些小故事中的相关数学信息进行整理,随后结合自身阅读童话故事的经验,完成对这些故事的演化推理,变成一个个十分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内容。当学生完成了这一童话故事的编写之后,教师还可以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各个学生分享自己的童话故事。然后听童话故事的人不仅要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还要找出童话故事中涉及的数学知识点。以此为基础,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功底,也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点的具体应用。总的来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要充分体现“大融合”的理念。数学可以与语文、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融合,设计出一份十分精彩的作业。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与隔膜,积极地设计跨学科作业,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各学科高度融合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与方法,最终落实他们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五、多样化地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
作业可以是“阅读”,也可以是实践,还可以是制作手抄报方式的归纳总结等。比如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数学学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熟悉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的力量,关注历代以来数学家的故事,从而培养信息提取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概括归纳总结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树立学习榜样,激发学习兴趣。制作大单元知识点概括的手抄报或者趣味数学主题类的手抄报,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梳理大单元的知识点,复习巩固,或者通过想象,将数学变得“多样化”和“趣味化”,增加学习乐趣。比如,学习完统计方面的知识之后,在大单元作业设计时,要求学生对自己家庭每个月的费用支出做出统计,并进行分析,在哪些方面的支出最大?占比大概是多少?可以怎么去优化?等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学科、各学段都强调教育教学的创新。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单元作业的设计。所以教师在完成单元作业设计的时候,就应该采取更为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优化大单元作业的布局。
参考文献
[1]吴慧“.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教师,2022(36):42-44.[2]潘霞.立足单元视角优化作业设计——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12):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