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免疫学检验课程实训内容的建设与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免疫学检验课程;实训;教学改革;高职高专
正文
免疫学检验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免疫学检验课程实训内容一般至少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对学生职业素质与技术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免疫学检验课程在实训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创新思维、自学能力等的培养[1]。高职高专院校免疫学检验课程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学校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兴趣较差、实验实训课考核体系不完善[2]等,因此,紧密围绕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新的实训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学资源和临床实际,根据临床检验岗位的实际要求,有的放矢的精心设计和编排实训项目,实现与临床无缝对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
1. 设计和编排实训项目
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和试剂盒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开设的实训项目不可能与临床检验工作完全接轨,如何利用有限的实训条件和实训内容,培养学生掌握免疫学检验的基本技能是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高职高专院校层次的学生大多数基础知识薄弱,主动学习欲望不强,学习免疫学检验课程时的相关知识非常稀少。但是,免疫学检验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各个知识点环环相扣,学习难度大。实训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理论知识,而且是培养免疫学检验技能的唯一手段。因此,应该摒弃传统的 “单项讲解+示范实验” 实训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和临床岗位实际要求,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云课堂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争取让学生掌握免疫学检验的最基础的实训技能。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参考下表中精心设计的实训项目开展免疫学检验的实训课程(表1)。在实训教学活动中,对免疫细胞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识别标本片上的各种免疫细胞,然后再分别计数及计算,务必使每一个学生学会正确而且熟练使用显微镜,能够识别各种免疫细胞,初步学会计算某种免疫细胞的计数。血液是免疫学检验最常用的检验标本,实训内容可以抽取学生3毫升静脉血,开展多种实训项目,不仅取材方便、容易,节约实训经费,而且,因为来源于学生本身,学生实训时更加珍惜,能够一丝不苟的完成实训内容,更为准确的描述实训结果。例如首先分离血液,可以获得血细胞、血浆或血清。血液可以在免疫细胞的检测实训时开展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进一步开展E花环等实训项目;另外,还可以使用全血加入葡萄球菌或者酵母菌开展中性粒细胞吞噬等实训项目。血细胞可以开展凝集反应的ABO血型或者Rh血型测定(玻片法和试管法),血浆或血清可以开展抗体效价的测定以及补体总活性测定等实训项目或者留存以后进行酶免疫测定项目的实训。此外,还可以利用学生纯化的红细胞对AB0血型定型试剂进行抗体效价的测定,还可以应用学生A型或者B型红细胞代替绵阳红细胞,使用AB0血型定型试剂作为溶血素(使用前必须准确测定其效价)开展补体溶血测定、补体总活性测定等实训项目。这样就可以解决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缺少实训材料而不能开展最基础的免疫学检验实训的难题。
表1 免疫学检验实训项目表
实训名称 | 归属内容 | 材料 | 目的 |
实训1 免疫细胞及免疫器官的观察 | 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 | 显微镜、大吞噬标本片、小吞噬标本片、淋转实验标本片、E花环实验标本片 | 能使用显微镜分辨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鸡红细胞、绵羊红细胞 |
实训2 吞噬率、吞噬指数、淋转率、E花环形成率的计算 | 免疫细胞 | 显微镜、大吞噬标本片、小吞噬标本片、淋巴细胞转化标本片、E花环标本片等 | 学会吞噬率、吞噬指数、淋转率、E花环形成率的计算方法。 |
实训3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 免疫细胞 | 安琪高活性干酵母粉、瑞氏染液、水浴箱、 | 学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的操作步骤、结果判读方法
|
实训4 常用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 抗原及常用抗原的制备 | 细菌菌落的平板、抗凝全血、离心机 | 学会配制0.5麦氏比浊管、0.5麦氏单位细菌悬液、5%、10%和50%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 |
实训5 细菌菌种鉴定 | 凝集反应 | 伤寒沙门菌培养物、大肠埃希菌培养物、伤寒诊断血清 | 学会观察细菌玻片凝集现象、根据其凝集现象判断细菌种类 |
实训6 ABO血型、Rh血型的定型测定 | 凝集反应 | 全血、抗A试剂与抗B试剂、抗Rh试剂、6%小牛血清白蛋白、离心机 | 学会根据其凝集现象判断ABO血型、Rh血型 |
实训7 肥达反应 | 凝集反应 | 待检血清1:20稀释、伤寒诊断血清、伤寒杆菌“H”菌液、伤寒杆菌“O” 菌液、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H”菌液 | 学会试管凝集反应方法、凝集效价的判定。 |
实训8 血型抗体效价测定 | 凝集反应 | 待滴定抗A或抗B血型定型试剂、表达相应抗原的2%人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离心机 | 学会血型抗体效价测定方法。 |
实训9 类风湿因子检测(胶乳凝集法) | 凝集反应 | 全血或经离心获得新鲜待检血清、RF诊断试剂盒、加样器 | 学会间接凝集试验的操作步骤、结果判读方法及用途。
|
实训10 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胶乳凝集法) | 凝集反应 | 全血或经离心获得新鲜待检血清、ASO诊断试剂盒、加样器 | 学会间接凝集试验的操作步骤、结果判读方法及用途
|
实训11 抗球蛋白试验 | 凝集反应 | 抗人球蛋白试剂、对照试剂 (生理盐水)、阳性对照(IgG致敏的红细胞试剂)、O型混合红细胞悬液 2人以上份混合O型血、EDTA抗凝血、 离心机 | .学会抗球蛋白实验手工操作方法、能够正确判定抗球蛋白试验结果 |
实训12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 沉淀反应 | 凝胶打孔器、湿盒、恒温箱、三角烧瓶、移液管、微量移液器、1.2%琼脂、已知抗体、标准抗原、待测抗原 | 学会单向琼脂扩散实验的操作步骤,结果的判断。 |
实训13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 沉淀反应 | 凝胶打孔器、湿盒、恒温箱、微量移液器、1.2%琼脂、生理盐水、抗原及相应免疫血清(抗原为人IgG,抗体为羊抗人IgG免疫血清) | 学会双向琼脂扩散实验的操作步骤,结果的判断。 |
实训14 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的测定 | 补体测定技术 | 巴比妥缓冲液、A血型人2%红细胞、溶血素(2个单位,使用抗A血型定型试剂)、取健康AB血型人血清作为补体 、水浴箱、分光光度计、离心机。 | 学会计算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 |
实训15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 酶免疫技术 | 乙肝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微量加样器、微孔振荡器、恒温箱或水浴箱、酶标仪、洗瓶 | 能熟练进行ELISA(双抗体夹心法)的操作、正确判断实验结果 |
实训16 ELISA竞争法法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 | 酶免疫技术 | 乙肝抗体诊断试剂盒、微量加样器、微孔振荡器、37℃恒温箱或水浴箱、酶标仪、洗瓶 | 能熟练进行ELISA(竞争法)的操作、能正确判断实验结果 |
实训17 酶标仪的使用或酶标洗板机的使用 | 酶免疫技术 | 酶标仪、洗板机 | 能熟练操作酶标仪、洗板机
|
实训18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金免疫技术 | 胶体金法人HCG检测试纸袋、待测尿液标本。 | 能熟练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的操作、正确判断实验结果 |
实训19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及E花环形成试验 | 免疫细胞检测技术 | 人静脉血、人淋巴细胞分离液、Hanks液、水平式离心机、瑞氏染液、Alsever液保存的绵羊血、小牛血清、0.8%戊二醛、水浴箱 | 学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的方法、E花环形成试验的操作方法、.能够计算E花环形成试验的E花环形成率 |
2. 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开展血型测定实训教学活动中,配制5%、10%、50%的红细胞悬液时,先让学生课前分组独立进行计算如何配制,每组需要配制多少毫升、如何更加快速配制,课上教师再给出最佳方法,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角,巩固其掌握基础知识。此外,在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细节,及时地指出并纠正学生操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检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免疫学检验课程实训采用分组或者抽签单独考核
免疫学检验实训技能最好采用单列百分制进行考核,最终实训考核成绩最好采用抽签单独考核,占总成绩的70%~80%为佳。建议考核直接凝集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等,根据制定考核评分标准(表2)进行标准化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对免疫学检验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分析、临床意义的掌握程度,以此提高学生对免疫学检验知识和技能的重视程度。
表2 直接凝集试验(玻片法检测ABO血型)评分标准
项目 | 总分 | 要 求 | 标准分 | 得分 |
备用器材 | 10%红细胞悬液试管(带试管盖)、ABO血型定型试剂盒 、载玻片、生理盐水、试管、加样器、滴管、搅拌棒、记号笔 | |||
素质要求 | 10 | 白大衣正确穿着、报告操作项目及学号 | 10 | |
标记 | 10 | 用记号笔在载玻片两端标记抗A、抗B | 10 | |
滴加定型试剂 | 10 | 颠倒混匀抗A试剂,在抗A端滴加一滴(蓝色) 颠倒混匀抗B试剂,在抗B端滴加一滴(黄色) | 5 5 | |
滴胶乳液搅拌 | 30 | 轻柔混匀10%红细胞悬液,用滴管在抗A端、抗B端各滴加一滴 使用2根搅拌棒分别搅拌(或1根搅拌棒的两端) | 20 10 | |
结果观察 | 10 | 1分钟后观察,报告结果 | 10 | |
熟练程度 | 5 | 操作规范,操作熟练,时间控制,工作条理性 | 5 | |
操作后 | 10 | 器材放回原处,用过的载玻片放入消毒缸中 | 10 | |
提问 | 1.什么是抗原表位? 2.直接凝集试验有哪些应用? 3.多长时间报告血型最终判断结果? | 5 5 5 | ||
得分 |
免疫学检验的实训由于试剂盒等材料成本高、学校经费不足等原因,很多实训项目都是分组进行。例如酶免疫技术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ELISA检测是每所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开展的实训项目。该实训几乎所有院校都是分组进行,否则实训成本太高。虽然分组实训,但是这个实训项目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也是实训考核的项目之一,因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检验岗位基本上会用到。因此,在学生学会ELISA的生物安全、微量移液器的使用、手工洗板、酶标仪的使用等各种操作技能的同时,将学生实训时在小组里面的平时表现、个人的实验报告分别计分按照一定比例纳入最终实训考核成绩中,可以提高学生对实训课的重视程度;同时,增加思政素养考核内容。把学生实训时小组团队中的互帮互助、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等作为考核内容,可以从多角度,客观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总之,针对我国高职高专免疫学检验课程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医学检验的工作流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的,对实训课进行改革,可以满足临床检验岗位需求。实训内容与临床工作流程接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与综合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免疫学检验的教学质量,加快培养出适应目前临床检验现状及品学兼优的高质量检验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洁雯,李擎天,卫蓓文,等.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课程的整合初探[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8,17(05):620-622.
[2] 王纯伦,胡凤婵,李垒.高职高专免疫学检验实验实训课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9(22):194-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