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秀萍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第二实验学校 333300

摘要

文言文学习对初中生较为困难,因为这是一个全新领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却容易产生问题。文言文的学习对学生未来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

初中; 语文; 文言文教学

正文


引言

文言文当中的文字非常晦涩难懂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极其困难容易因为枯燥的课堂而出现抵触情绪。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升兴趣并且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更多的好感。教师还需要针对目前在文言文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并且通过文言文教学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

一、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在初中学习阶段,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让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难以理解复杂的文言文,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文言文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提前预行,并要求学生将不理解的字词或者句子进行标记,帮助学生有目的,清晰的进行预习,加深学生对这些字词的印象,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学生可以借助字典或者网络的形式进行查找,帮助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含义能够更加进一步理解。在进行文言文课堂教学时,学生可以将自己依旧不会的词语提出来,然后教师根据译文的理解对这些词语进行解释,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教学最重要的老师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一位语文教学之前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向并且熟悉学生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具有针对性地展开文言文教学。教师需要和生活相联系,针对文言文当中的一些词句是创设比较唯美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比如在教学《水调歌头》这一节课的过程当中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可以创设一个非常优美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以前教师需要大量的收集和本节课有关的一些资料或者文章以及视频等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由这首诗所改编的音乐学生会被音乐所吸引这时教师在告诉学生这首歌曲是由一首诗改编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美之所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还能让学生对《水调歌头》这首诗充满好奇心,此时再引入本文的学习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首诗当中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当中也将会体会到本文所蕴藏的意境从而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特别是关于月亮的一些意境以及对苏轼背景的介绍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会对文言文非常感兴趣,在展开传统文化教育时也将会更加顺利。

、提高语文教师修养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教师需要做好引导的作用带动学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之情。无论是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是非常强烈的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热情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内涵通过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当中的乐趣以及深刻的底蕴从而热爱传统文化。教师也需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带领学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情怀让自身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榜样。教师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首先需要保持热爱的状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当中丰富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理解在授课时渗透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帮助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比如教师在教学和《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有关的文言文时就可以告诉学生自己最喜欢的文学名著是哪本并给学生讲述其中的故事让学生被其中有趣的故事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这时教师可以顺势给学生推荐其他的我国古代著名文学作品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教师通过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之间彼此交流利用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主动阅读文学作品养成热爱传统文化的习惯。

、诵读教学感知文化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其主要是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其内容较为简单,并且篇幅不是很长。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们对文言文的读,提高学生们对语言的敏感力,在进行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注意容易读错的字和通假字,当出现问题时,要及时给予改正。朗读和诵读之间的差别不大但是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诵读的方式可以产生一种更优质的体验。教师通过诵读的方法可以让文学作品逐渐转换成为言语并且把其中的声音形态融入进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诵读的过程当中也将会沉浸在传统文化的语言文字当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比如教师在教学《夸父追日》这一节课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其中的核心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并且细化诵读的层次以及形式。第一次诵读的过程当中需要抓住分号以及句号让神话的层次被充分地表现出来而第二次诵读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融入情感将其中的雄壮读出来特别是在遇到封号的时候要较短的进行停顿而遇到巨号的时候要长时间停顿。在反复诵读的过程当中学生将会了解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并且对文章的底蕴有更加深层次的体会感受跨父这一民族英雄为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不断追求的壮举。教师此时在让学生根据夸父的行为联系到我国传统的深耕文明将会有更加不一样的感受。

、利用多媒体传承传统文化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善于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是非常有利的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一些经典的场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且把认知以及情感二者之间有效地结合起来。按照不同文章的具体特点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通过图片或者是视频等方式进行渲染让学生和文言文之间有着更近的距离并且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文章的思想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和当时的抱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找准传统文化教育当中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理通文艺并且产生更加深刻的形象感知抓住意象从而唤起学生的深刻感受。

比如教师在教学《伤仲永》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这篇文章的内涵,并且播放和本节课有关的小视频,然后再讨论为什么总有长大之后就失去了自己的天才再把意向和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天才也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始终保持好的成绩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记忆更加深刻使学生得到积极的文化传承。

、比较教学整合文化

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比较式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所理解,充分地认识到人物的形象以及人物写作的具体手法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鉴赏。在教学表达能力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的表达的时候可以整合自己的思路并使表达更具有条理性而在分析的过程中也需要和文章当中的词句相互结合起来对文艺进行有效的说明从而找到更加可以辅助自己表达观点的办法。教师要让学生在表达以前学会思考并且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找到其中的信息点将各个信息点连接起来成为一条线索整体进行思考在思考时不能脱离文本要脚踏实地地进行分析。教师还需要尽量使用更加广泛的教材资源让课文当中具有相似的部分可以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从而体验到我国古代文化当中的魅力。

比如在教材当中《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节课就和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结合对比从而使学生可以将生活常识以及文言文相结合从一种更新的角度来理解文言文并且讨论文言文当中所蕴含的价值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学习文言文从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故事演绎,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情感

故事演绎作为一种帮助人们理解故事的模式,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文言文学习时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首先,在进行文言文学习时,学生们首先要提炼中出文中的人物背景,理解作者想要传达出的情感,根据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在进行故事演绎时,学生们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角色,共同对文言文故事进行演绎,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言文的认识。教师作为课堂指导者,要让学生们自主探究文章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将故事表现出来。

例如在进行《出师表》文言文教学时,由于诸葛亮是《出师表》的主要人物,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提前在网络上对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进行搜集,使学生们大概了解诸葛亮的生平,理解他所拥有的智慧和对刘备的忠心,进而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出师表》这篇文章。由于诸葛亮涉及的故事有很多,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因此,学生们可以准备多个故事,这样可以保证尽量不与前面的小组重复演绎,使得课堂氛围从头到尾都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们对诸葛亮的了解,因此在后续进行《出师表》的学习时,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投入学习中,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文言文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利用文言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并发扬传统文化这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需要在教学时重视文言文教学并使用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文言文教学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意识提升其文化自信以及语文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茹岐霞. 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2(5):3.

[2] 徐明芳. 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 明日, 2022(5).

[3] 张德娟. 以"四法"推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 读与写:中旬, 2022(2):0142-01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