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
关键词
初中; 语文; 文言文教学
正文
引言:
文言文当中的文字非常晦涩难懂,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极其困难,容易因为枯燥的课堂而出现抵触情绪。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升兴趣,并且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更多的好感。教师还需要针对目前在文言文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并且通过文言文教学,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
一、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在初中学习阶段,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让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难以理解复杂的文言文,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文言文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提前预行,并要求学生将不理解的字词或者句子进行标记,帮助学生有目的,清晰的进行预习,加深学生对这些字词的印象,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学生可以借助字典或者网络的形式进行查找,帮助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含义能够更加进一步理解。在进行文言文课堂教学时,学生可以将自己依旧不会的词语提出来,然后教师根据译文的理解对这些词语进行解释,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教学最重要的老师,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一位语文教学之前,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向,并且熟悉学生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具有针对性地展开文言文教学。教师需要和生活相联系,针对文言文当中的一些词句,是创设比较唯美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比如在教学《水调歌头》这一节课的过程当中,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可以创设一个非常优美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以前,教师需要大量的收集和本节课有关的一些资料或者文章以及视频等,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由这首诗所改编的音乐,学生会被音乐所吸引,这时教师在告诉学生,这首歌曲是由一首诗改编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美之所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还能让学生对《水调歌头》这首诗充满好奇心,此时再引入本文的学习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首诗当中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当中也将会体会到本文所蕴藏的意境,从而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特别是关于月亮的一些意境以及对苏轼背景的介绍,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会对文言文非常感兴趣,在展开传统文化教育时也将会更加顺利。
三、提高语文教师修养,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教师需要做好引导的作用,带动学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之情。无论是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是非常强烈的,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热情,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内涵,通过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当中的乐趣以及深刻的底蕴,从而热爱传统文化。教师也需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带领学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情怀,让自身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榜样。教师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首先需要保持热爱的状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当中丰富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理解,在授课时渗透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帮助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比如教师在教学和《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有关的文言文时,就可以告诉学生自己最喜欢的文学名著是哪本,并给学生讲述其中的故事,让学生被其中有趣的故事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这时教师可以顺势给学生推荐其他的我国古代著名文学作品,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教师通过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之间彼此交流,利用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主动阅读文学作品,养成热爱传统文化的习惯。
四、诵读教学,感知文化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其主要是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其内容较为简单,并且篇幅不是很长。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们对文言文的读,提高学生们对语言的敏感力,在进行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注意容易读错的字和通假字,当出现问题时,要及时给予改正。朗读和诵读之间的差别不大,但是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诵读的方式可以产生一种更优质的体验。教师通过诵读的方法可以让文学作品逐渐转换成为言语,并且把其中的声音形态融入进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诵读的过程当中也将会沉浸在传统文化的语言文字当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比如教师在教学《夸父追日》这一节课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其中的核心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并且细化诵读的层次以及形式。第一次诵读的过程当中需要抓住分号以及句号,让神话的层次被充分地表现出来,而第二次诵读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融入情感,将其中的雄壮读出来,特别是在遇到封号的时候,要较短的进行停顿,而遇到巨号的时候要长时间停顿。在反复诵读的过程,当中学生将会了解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并且对文章的底蕴有更加深层次的体会,感受跨父这一民族英雄为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不断追求的壮举。教师此时在让学生根据夸父的行为联系到我国传统的深耕文明,将会有更加不一样的感受。
五、利用多媒体传承传统文化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善于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是非常有利的,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一些经典的场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且把认知以及情感二者之间有效地结合起来。按照不同文章的具体特点,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通过图片或者是视频等方式进行渲染,让学生和文言文之间有着更近的距离,并且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文章的思想,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和当时的抱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找准传统文化教育当中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理通文艺,并且产生更加深刻的形象感知,抓住意象,从而唤起学生的深刻感受。
比如教师在教学《伤仲永》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这篇文章的内涵,并且播放和本节课有关的小视频,然后再讨论为什么总有长大之后就失去了自己的天才,再把意向和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天才也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始终保持好的成绩,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记忆更加深刻,使学生得到积极的文化传承。
六、比较教学,整合文化
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比较式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所理解,充分地认识到人物的形象以及人物写作的具体手法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鉴赏。在教学表达能力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的表达的时候可以整合自己的思路,并使表达更具有条理性,而在分析的过程中也需要和文章当中的词句相互结合起来,对文艺进行有效的说明,从而找到更加可以辅助自己表达观点的办法。教师要让学生在表达以前学会思考,并且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找到其中的信息点,将各个信息点连接起来,成为一条线索,整体进行思考,在思考时不能脱离文本,要脚踏实地地进行分析。教师还需要尽量使用更加广泛的教材资源,让课文当中具有相似的部分可以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从而体验到我国古代文化当中的魅力。
比如在教材当中《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节课就和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结合对比,从而使学生可以将生活常识以及文言文相结合,从一种更新的角度来理解文言文,并且讨论文言文当中所蕴含的价值,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学习文言文,从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七、故事演绎,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情感
故事演绎作为一种帮助人们理解故事的模式,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文言文学习时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首先,在进行文言文学习时,学生们首先要提炼中出文中的人物背景,理解作者想要传达出的情感,根据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在进行故事演绎时,学生们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角色,共同对文言文故事进行演绎,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言文的认识。教师作为课堂指导者,要让学生们自主探究文章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将故事表现出来。
例如在进行《出师表》文言文教学时,由于诸葛亮是《出师表》的主要人物,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提前在网络上对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进行搜集,使学生们大概了解诸葛亮的生平,理解他所拥有的智慧和对刘备的忠心,进而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出师表》这篇文章。由于诸葛亮涉及的故事有很多,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因此,学生们可以准备多个故事,这样可以保证尽量不与前面的小组重复演绎,使得课堂氛围从头到尾都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们对诸葛亮的了解,因此在后续进行《出师表》的学习时,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投入学习中,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文言文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利用文言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并发扬传统文化,这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需要在教学时重视文言文教学,并使用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文言文教学,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意识,提升其文化自信以及语文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茹岐霞. 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2(5):3.
[2] 徐明芳. 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 明日, 2022(5).
[3] 张德娟. 以"四法"推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 读与写:中旬, 2022(2):0142-0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