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生中长跑训练水平的策略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生;中长跑;训练水平
正文
引言
初中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当中田径中长跑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长跑的训练水平关乎着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并且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息息相关。但是现阶段,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一部分初中生的田径比赛项目成绩不理想,同时正趋于下降。这一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到初中体育训练中中长跑所处的地位,这对于学生的训练热情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提高初中生中长跑训练水平迫在眉睫,本文将中长跑的项目特点进行阐述,并且对影响初中生中长跑训练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从采取训练心理干预、转变训练方法、开展思想教育、制定长期计划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初中生中长跑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推动初中学段中长跑训练的良性发展。
一、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意义
初中体育课堂当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有效保障教学质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这与素质教育的需求相一致,这一教学方法能够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当中,提升学生的各项素养。其次,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进而提升其身体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再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其学习效率。通常,学生会采用主动或被动的方式参与学习,然而,从实践中能够了解到,主动式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获得更大的收获,并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能够增强其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使体育教学成为其终身的爱好,在锻炼中体会到更大的乐趣,进而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落实在生活和学习当汇总,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影响初中生中长跑训练水平的因素
(一)心理要素
初中生的长跑训练水平与他们的心理素质息息相关,多数运动员的成绩和他们比赛时的心理状态有关,而初中生正处在心理尚未成熟的极端,他们参与长跑训练的勇气与毅力都有待增强,一部分初中生在参加训练时,强度过大就会产生恐惧甚至讨厌训练,这种负面情绪容易造成初中生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初中生畏惧训练,中长跑训练效果较差。然而,中长跑训练对初中生的心里发展也有正向的作用,初中生通过对中长跑项目进行了解,会对这个项目产生兴趣,并且这份热爱会驱使初中生参与到中长跑训练当中,因此,影响初中生是否参与到中长跑训练的最主要因素为心理原因。体育教师需要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干预,引导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并且在初中生面对训练挫折时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初中生进行系统性的中长跑训练。
(二)生理要素
中长跑训练项目具有强度较大的特点,因此,初中生在初期参加中长跑训练时会感受到生理上的不适,例如气喘、胸闷、四肢乏力、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头晕等情况,而学生产生这种运动生理不适的情况下,很容易对训练产生抵触情绪,教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针对性的帮助初中生进行排解,若是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就很容易出现训练损伤,例如跟腱拉伤等,这样一来学生受到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很难达到良好的训练水平。
(三)意志品质要素
初中生正迎来身体发育的高速时期,受到教师上课选材和现代快乐教育的影响,初中生的中长跑训练时长和负荷都达不到训练标准,这导致初中生在中长跑训练当中频繁出现意志力薄弱,难以抵抗训练强度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在中长跑训练中的自觉性得不到提升,这使得中长跑项目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训练难题,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当的做出引导,运用合理的训练强度,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
(四)练习要素
现阶段,体育教师在组织课堂过程中依旧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表现,对学生课堂沟通和交流不重视,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重视对知识的讲授,还需要加强示范,对课堂秩序加以控制,使学生只能被动参与,虽然能够保障课堂的进度,却难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初中生的中长跑训练效果受到训练方式的影响,初中生开展中长跑训练是难度较大的,在这个过程中若是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并且缺乏适当的防护,则很容易在训练当中造成运用损伤。初中生的中长跑训练当中主要包括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两个板块,并且这两种训练均对初中生中长跑训练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无氧训练的强度较大,这种训练能够促进初中生的有氧耐力水平,调整学生的呼吸,增强心血管的强度,对初中生的体质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的中长跑训练方式需要教师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制定训练计划,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法,提升初中生中长跑的能力。
三、初中生中长跑训练提升策略
(一)采取心理干预
初中生开展中长跑训练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体育教师需要适当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中长跑训练的作用进行了解,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可中长跑训练。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了解,转变教学观念,同时在教学中增加体育健康等知识,指导学生对中长跑产生正确的认识,并且明确中长跑训练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在训练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并 使学生们做好心理预期,在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时及时的进行心理干预,促进中长跑训练质量的提升。
(二)转变训练方法
初中生中长跑的训练方法对训练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部分初中生对中长跑训练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普遍认为中长跑通过跑动训练就能够提高运动水平。实际上,中长跑训练中会涉及到大量的运用知识以及运动技巧,是一项训练难度较大的项目,因此,在训练正式开展之前,教师就需要做好训练计划的拟定,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针对性的做出有氧训练以及有氧训练的要求。中长跑训练对初中生心肺功能的要求较高,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耐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中增加耐力训练的占比。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中长跑训练方式时,可以进行适当的丰富,例如夜跑、路跑等训练内容,使初中生的中长跑训练不再局限于学校的操场中,通过转换训练环境的方式,提升初中生的训练积极性,有效提高中长跑训练的效果。
(三)开展思想教育
其一,初中生的思想需要从入学开始开展教育,初中生在刚进入校园的时候对周遭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时期的思想教育极为重要。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对事物丧失兴趣,对中长跑训练也会应付对待,并且初中生在思想的影响下,容易对中长跑训练中的困难之处难以克服。其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初中生在进入田径队之前必然会进行思想上的斗争,特别是在面对训练这件事上,学生并不容易接受,因此教师需要做好适当的引导,积极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在中长跑训练过程中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激励,从而形成成就感。其三,教师在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要关爱学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性格特征进行充分了解,从而选择适当的思想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在训练中通过不断的磨练,养成坚韧的意志品质。
(四)制定长期计划
初中生进行中长跑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训练中需要教师制定系统性的训练计划。青少年时期是开展中长跑训练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开展科学的系统训练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这就表示中长跑训练需要跨越较长的时间。因此,从初中学段开展训练,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阶段开展训练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以学生的学业为主,通过运用碎片时间开展体育训练,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这时若是没有长期的训练计划,则很难达到良好的U型你来拿效果。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任务入手,将训练内容渗透到每个学年当中,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设计训练计划,以完成学习任务为前提,保障训练的正常开展,促进初中中长跑训练水平的提高。
(五)建立多元教学评价
初中体育教学评价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同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基础掌握情况,例如在测试800m跑步过程中,教师可提前对学生进行小测验,考察学生的具体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对体能条件较差的学生加强训练,练习过后再开展测验,对两次的数据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做出评价,在此期间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性的开展评价,此外,学生也可对教师的讲解或示范做出评价,采用师生互评或生生互评的方式,构建良好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
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需要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做出调整,以此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例如采用游戏教学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的创新,对学生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及时的补足短板,不断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其基础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并在课堂上做出积极的表现,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结论
初中阶段进行中长跑训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若是想要稳定提升学生的训练水平,则需要教师在体能、心理等方面做好训练计划,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准,灵活的调整训练计划,积极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初中生中长跑训练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钱建良.试论初中体育中长跑的训练意义与技术指导[J].智力,2022(30):33-36.
[2]梁东明.基于中考体育视角的中长跑训练策略探讨[J].田径,2022(09):51-53.
[3]刘锡明.阳光体育在长跑训练中的创新应用[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02):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