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探究——基于《王月芬核心素养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王月芬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一些学者认为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作业观,并要求教师有整体观念,应着眼于学生全方位发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高中数学作业要突出效率与效益同步进行追求,强化作业有效性与科学性,重视作业设计,优化结构调整。传统作业形式与高考压力等因素影响,使这个教学环节很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对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已势在必行。
1.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题海战术”依然盛行
如今还有很多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常常盲目地追求知识点的全面覆盖,忽略对难题与新问题的深入探索,仅对考试大纲作重点强化,较少地将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与作业形式结合起来,仍然崇尚重复机械化训练的传统模式。这就造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题海战术”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但是在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时,既应该注重既定教学内容系统性,还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优化作业层次和结构,而不是一味地固守习题量和数学成绩成正比这一教学观念。
1.2忽略数学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些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时,往往忽略对题后解题思路,数学思想等的深入剖析,不但制约着学生思维的空间,同时还会影响到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向纵深发展。还有已经形成教师教学惯性,一味拘泥于习惯的思维与解题步骤,没有注重学生特有的思考路径,没有创新的解题思路,不知不觉地消磨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导致长期以来不能建构“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如今,大多数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做作业的“保量”问题,而忽略对作业完成的“保质”处理,更是影响学生自身创造力和数学思维的发散。
1.3在作业批改讲评中缺少反思
批改作业、讲评作业是沟通师生之间的桥梁,教师从批改作业中得到对学生学习的回馈,学生通过作业讲评,对做习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忽略的细节查漏补缺。但是,有的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多少有些形式主义,强调按时完成缺乏细节提示,不能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提出个性化的建议与指正,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大多数教师对待习题讲解这一教学活动时,主要是反复讲解解题步骤,夯实教学基础知识,而非按错误类型及出错特点给以思路指导,致使讲评结束后仍然收效甚微,学生对效率低下现象接受程度不高。此外,很多时候教师只注重知识本身的传授,却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反思。
2.优化高中数学作业优化的途径
2.1增强作业结构科学性与探究性
《王月芬核心素养单元作业设计》中认为高中数学教师的作业设计中提出,教师应多方面考虑到能改善作业有效性的因素,不能单纯的把学生练习的熟练与否,知识点的综合与否定为基本落脚点,应有针对性、目的性。有代表意义的作业,不只涉及教学内容的关键,又要考虑作业内容对整个教学进程阶段性意义与系统性效用,能指导学生有效地迁移与转化知识,为了加深理解,锻炼数学思维能力。而且要从形式上兼顾实用与丰富,教师不仅要依据教学大纲,通过改变各种题型,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数学知识导向数学思维;还要注意题型上的“新而不怪、新而不偏”,落实在对每一个重要学问的深度挖掘上。也要因材施教,把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特点和其他个体因素的考量。最后,操作是否有效,不能全凭多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数学思维的每次拓展,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与认识的锻炼,使数学探究不拘泥于习题。
2.2分层作业设计
为增强作业结构科学性,《王月芬核心素养单元作业设计》中提出,应按学生的“就近发展区”,设计分层作业。即教师对作业内容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思维上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了难度不同的作业内容,从而促进各水平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在分层作业安排之前,教师可依据课堂测验、考试成绩等依据嫁将学生划分为基础、中等、高等3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并且依据教学内容分层进行作业设计。
以“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这一课为例,对基础层次上的学生教师主要是对学生数学运算素养进行培养所以教师能够让学生们完成“从A地到B地你可以坐火车,你可以坐飞机,你还可以坐大巴,火车一天有四班,飞机两班,汽车五班,那这一天你从A地到B地坐这些交通工具走能有多少种不同方式?”这种基础作业。对中等层次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原理和简单运用,那么教师就可以设计“由1、3、5、8、2、6这6个数字组成5位数,那么能组成多少个不重复的5位数?而在这些5位数当中又蕴含了多少个基数?”这样一类综合难度较大的习题。对高等层次学生而言,教师应发展其数学抽象素养,就可将本章知识点和数列相结合,安排作业。这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作业难度,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2.3以评语点拨的方式合理利用错题本
从学生在数学作业中出现的误区来看,具有判断,审题等多样性特征、分析以及计算等,如果教师在给学生检查作业时,只单纯画一个勾叉,则很难起到矫正学生错误的效果,并导致学生在寻找错误的过程中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用恰当的评语引导学生检查并复习解答过程,弄清错误原因,准确回答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拿到作业本后,能很快发现题目的所在,哪些地方需要纠正。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选择了错误的方法,教师批改的时候,可以磋商一些能帮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的语句,引导学生思维方向。并且为了能更好地推动学生数学能力提高,要引导学生设置错题本,将作业错误题目进行归纳,实施归类工作。同时咋个对错题本进行整理并记录的过程中,需分章并列序,哪一章应包括哪一类标题都需细分,这对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都有帮助,还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
2.4增加数学设计实践性作业
高中数学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考《王月芬核心素养单元作业设计》中的六大核心,开拓自身作业设计思路,把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相结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与运用能力。实践性作业,从字面上看,是指通过实践调查的方式,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学习。这种作业设计,既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也可以培养其独立探究,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之处。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课本必修3教学中,有一节是统计知识点,内容有随机抽样、利用样本对总体进行估算,以加深同学们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认识,我讲完基础知识,做过这种设计:(1)把学生分成小组,每10人为1组,统计该班同学爱看的课外书。(2)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依据数据统计结果对学生爱看的课外书进行类型分析,并绘制了统计分布图;(3)比较各组统计结果,对于准确性较好,数据信息齐全的统计小组予以表彰,并以它们的统计表为教学参照,开展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的教学。这种作业安排方式,利用学生实际调查作为方法,用其统计结果授课,既启发学生参与,也使优秀团队尽享成功之乐。
2.5将作业与生活结合进行优化设计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例如,在学习统计概率时,教师可以简单解释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在课后去附近的超市观察哪些水果更受欢迎。学生在进入货架之前,需要进行样品抽查,并将抽查方式和具体操作记录在笔记本上。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这些水果的喜好程度,并用表格展示给学生。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统计学知识的认识。通过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同时加强学生对统计概率的理解和应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所学的内容设计实用性较强或需要团队合作的作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培养宏观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总之,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作业参与度,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6融入趣味性作业设计
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往往被认为是枯燥和抽象的,这使得许多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数学教师过于注重作业的题量和题型,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趣味性,那么学生可能会对高中数学产生更深的抵触情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尝试简化复杂的数学概念,使其更易于理解。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数学的奥秘。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的精髓和规律,而且还能在积极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当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作业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尽可能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有趣的作业。例如,在学习《三视图》时,可以就诗人苏轼笔下的《题西林寺》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山峰,描述它的全景,了解它与其他山峰的不同之处,然后绘制山峰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以及其他物体的三视图。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问题既有实现特定学习目标的要求,又有阶段性学习目标要求,还有学生减负、增强学习效能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作业设计与布置,将学生从作业的过度滥放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做作业时,知识得到升华,能力与思维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仇保红,李文萍.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作业问题探究[J].读写算,2021(30):113-114.
[2]肖永恒,任柏宇.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高考,2021(29):107-108.
【3】王月芬.单元作业设计:价值,特征与基本要求.上海教育.2019
【4】王月芬。六大中心"构想下的教研系统重建思考”《中小学管理》。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