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正文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存在,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促进他们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对此,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的基本情况,合理设计问题,充分体现提问在高中化学中的独特优势,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特点
1.针对性
教师课堂提问的时候,应该体现问题的针对性,让学生认识提问的目的是什么。例如在“制取氢氧化亚铁”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对于实验现象中不明显的部分,则是向学生提问:NaOH溶液和氢氧化亚铁的溶液最初是什么颜色?而后又是什么颜色?如何改进和优化化学实验?教师根据fe(OH)2的不稳定性进行针对性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随后能带着问题开始自主探究和总结。学生联想到在溶液中添加比水密度小的有几层,避免空气内的氧气进入溶液,优化和完善实验内容,从而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2.时效性
化学教师提问的时候,必须善于抓住合适契机,课上提出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望。首先,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该找准契机,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后,随后开始提问,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例如在“金属与水反应”这一小节的知识教学中,师生一同探究k、na和mg与水发生反应后的情况,接着提问学生,铝和水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此时,教师给出化学式,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最终答案,铝能和水产反应。但是假设将铝罐中装入100℃的水,却没有任何反应,这是为什么?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选择恰当时机进行指导,当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出现反应的时候,生成氧化膜,倒入100℃内的水,不会直接产生反应。教师的提问时机合适,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特点,能恰到好处调动学生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1.问题设计,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高中化学在提问的时候,按照高中生当下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和优化。对于化学课程中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和概念进行总结,始终围绕着核心问题进行探究和总结,精心设计问题,确保众多问题之间有极强的连贯性,由此拓宽学生的思维意识,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电解池》的教学中,为学生播放实验视频,试着提问:从视频中能看到哪些现象?通电前的氯化铜溶液中有哪些离子?描述出离子的运动情况?试着用模型进行展示?电解池的形成条件是什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始终围绕着“电解池工作原理”展开分析,首先是利用多媒体设备生动展现事物的发展特点,接着通过模型的方式展现离子的移动过程,认识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促进学生化学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的发展,不仅要认识化学原理,还要综合分析事物的形成条件,做好知识总结和归纳工作,促进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的发展。此外,课堂小节的时候,通过梯度化的问题,主动回忆和总结问题发生的原因,检查和理解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最后给出综合性的评价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优化。
2.情境构建,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情境具有极强的认知性特点,核心素养下的提问策略,依托问题情境,着重考验学生在真实情境内对问题的总结和看法。因此,课堂提问的时候,教师构建的问题情境愈加真实,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达到知识优化的效果。例如生活情境的构建,能升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锻炼他们问题研究和思维发展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利用课上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认识高中化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意义和价值。
以“酯化反应”为例是,家中做糖醋里脊、糖醋鱼的时候,通常会添加料酒、醋等辅料,这样做能让肉质更为鲜美,这是为什么呢?部分学生表示,可能是因为醋和料酒在一起,产生了不一样的反应,导致肉质有了香味?接着教师组织化学实验,如何制作乙酸乙酯?按照教师给出的材料,学生分析小组讨论和交流,按照流程开始实践。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集中展示,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发展的要义,构建良好的反思框架,归纳出正确的思维体系,认识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由此可见,基于生活情境下的化学提问,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示进行总结,并在实验探究中促进自我信息获取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3.优化技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课堂提问是增强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教师提问的时候,语言逻辑必须足够清楚,措辞合理,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例如叫答方式的灵活性,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视角下,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教师采用小组式单体的方式,给出层次性的问题,鼓励各个小组成员凭借自身的总结和积累经验,共同解决问题,讨论出合适的问题答案。而且在讨论的时候,学生自主交流和沟通,利用所学知识佐证自己的观点,重新给出正确答案。
例如“如何论证醋酸是弱电解质”,教师提问的时候,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答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技巧,试着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总结,确保最终答案的多样性,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让他们在相互质疑的过程中促进自我思维的发展。
4.分析教材知识,设计重难点问题
教材作为知识整合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据,连接师生的有效交流,所以传授知识的时候,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分析,设计合理的重难点问题,例如对部分理论知识,学生的兴趣不强,对此,教师则是联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融合合适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结构方面探索知识存在的独特之处,主动挖掘问题设计要点,以解决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掌握周期元素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首先提问何为周期性的变化,是否能选择合适的案例?而且周期元素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熟悉概念。接着按照教材中1-18号元素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主要化合价的数据没有列出来,教师提问:“如何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数据得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这个问题是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解决了这类问题后,引入本节内容的重点知识,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是否会随着序数递增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接着观察金属镁在有酚酞的常温水中会发生何种反应?生成什么物质?学生以信息获取的方式得出化学规律,认识物质的金属强弱,深度分析原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课后反思,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是单纯的提问技巧,还需要师生有效互动,从不断总结、反思中完善教学流程。教师的反思工作不仅是课上教学,还要试着分析课堂提问环节的基本流程,认识问题设计是否合理,回答对象是否正确,评价方式是否科学等。通过深度反思的形式,做好记录和总结工作。再者,教师反思成功的教学案例,促进自我思维的发展,哪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提升。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反思和总结,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科学引导,并在持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此外,教师课下和学生相互交流,接受学生给出的反馈建议,当彼此思维出现火花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完善提问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
6.利用化学实验,设计趣味问题
高中化学以实验为基准,大部分化学知识是在无数次实验中总结得出。高中生的压力大,课程紧张,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学生亲子动手实验的频率少。但是提高学生的化学实操技能是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学生从现象分析中掌握其中的化学知识,通过自行是合计的形式论证化学结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不是机械式记忆,选择通过实验的形式获得更为有用的化学知识。
例如在《离子键》课程教学中,为让学生对离子键有清楚认知,从微观角度分析,认识事物存在的原因,提前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视频,根据实验提问。视频播放前,提问学生“物质是由哪些微粒所组成?”作为初中阶段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的认知情况,引出合适的课题。视频播放完成后,学生认识新物质是如何产生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具有层次性,如“原子和分子能构成物质,那么离子是如何构成的?”引入离子键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NaCL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模式,深度分析相关的实验现象,反应内在的微观本质。通过实验情境设计问题,学生很快理解了离子键的概念,这对学生宏观辨识、微观探析素养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问题,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认识提问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特点,联系学生的基本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流程,以多元化的提问形式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最终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累和总结工作。
参考文献:
[1]章俊. 基于分层教学思想的高中数学提问策略探究[J]. 读天下:综合, 2019(11):1.
[2]郭龙祥. "生活性""思考性""对比性"——高中数学提问的基本"三性"[J]. 数学教学通讯, 2019, 000(018):P.68-69.
[3]杜海东. 有效提问启发思维——刍议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J]. 读与写:中旬, 2022(5):0023-0025.
[4]庄芸. 小议如何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背景下进行有效提问[J]. 学苑教育, 2022(5):3.
[5]格桑拉姆. 聚焦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关注课堂提问艺术[J]. 读与写(上,下旬), 2021, 018(029):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