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党史教育在高中政治学科中的融合探究
摘要
关键词
高中政治;立德树人;党史教育
正文
引言: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很多或直接或间接与党史有关的内容,这为党史教育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在利用这些素材来组织党史教育的过程中,却因为结合方法不当影响了实际的教育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就必须创新党史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开展方式。
一、结合部编政治教材内容,确定融合方向
党史内容丰富,其选择需要结合部编版政治教材中的具体内容,由此来确定二者的融合方向。
其一,将党史与法律、国情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自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使命。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册书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进行的不懈探索,为党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组织这册书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逐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与创业史,逐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本册书的结构安排分别体现了我国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就可以立足教材本身的编排体例来就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道路进行讲解。比如,在学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时,教师要联系历史学科知识,向学生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阐述当时不同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不同选择,并通过其失败的历史必然性来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强化学生对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这册书中,革命人物的英雄事迹、名人名言以及革命圣地、重大节日等素材不多,因而教师可以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史时,可以选择几位典型的历史人物,详细介绍这些人物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理论做出的探索与发展,由这些人物来连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这样,就可以让党史教育做到“史论结合”,党史教育不再是干巴巴地历史事件讲述,在这些革命故事、英雄经历的辅助下,党史充满了趣味性,学生也更加感兴趣,提升了党史教育的实际效果。
其二,将党史与改革开放史、国情相融合,促进学生的政治认同,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我国经济制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这些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所做出的改变,是改革开放为我国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对此,在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发展时适当展现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决定的正确性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的经济体质调整。在执教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单元内容来为学生提供党史图片、党史文献等素材,确保党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比如,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现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的社会保障正在逐步完善。通过这样的资料展现与史实论述,发挥了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强化了学生的政治认同。
其三,将党史与心理、道德内容相结合,弘扬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一册书中,在组织这册书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立足教材内容来选择合适的革命历史故事来渗透党史教育,借助优秀革命者的革命精神来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施加正向的影响。比如,在执教“实现人生的价值”时,教师就可以从系统党史中选择一些为国为民为党牺牲自己的具体事例,并结合本课中的具体内容来进行阐述。如,狼牙山五壮士在国难面前毅然选择跳下悬崖,这一行为的做出是由他们的价值观来决定的。在他们看来,国家的利益要远远高于自身的生命。同时,这一选择过程也体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过程,以狼牙山五壮士这一具体事例为载体来进行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真正将党史教育与政治教学融合在了一起,二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感受到革命者的精神,又能借助具体的事件来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提升了学习效果。
其四,将党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国情相融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成为一名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过渡时期、确立和探索实践时期,哪个时期都离不开共产党的努力。因而,在学习必修一、二、三、四册书时,教师要从经济、政治、文化不同的角度来向学生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社会主义在这些领域的发展过程。“论从史出”,政治学科中所涉及的知识基本都属于“论”的范畴,如果直接让学生学习“论”,那么政治学科的学习就无法脱离死记硬背。对此,教师必须通过党史的引入来引导学生从客观的历史史实中来得出这些出现在政治学科中的“论”,让学生经历“论从史出”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扎实掌握政治学科知识,实现理解记忆,还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党史的一些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学史明理”,对学生个人品质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统编版的高中政治教材中本身就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党史素材,为党史教育的融入奠定了基础,同时其内容也多与党史有关,因而将党史作为高中思政教材的重要补充内容,能够让学生打好红色底色、筑牢红色思维,真正让学生学史明理、增信、崇德,促进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发挥,推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
二、融入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保障育人效果
党史教育在高中政治学科中的融合比较将目光放在教学过程,通过课程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来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保证党史育人效果在政治学科中的顺利发挥。
(一)教学案例学党史
在政治教学中融合党史的过程中,不少教师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过于强调史实,而忽视了人在史实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本就枯燥的政治教学变得更加枯燥,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教师在融合党史教育时要关注具体的党史故事,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来展现党史,进而增加党史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井冈山红军的故事。1928年,驻扎在井冈山的红军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在一个80人的连队中,每一餐只有3斤米,每天吃的饭也就只有米汤、南瓜汤。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在一些人看来更不可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然而正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红军却始终十分乐观,传唱着“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歌谣,并且还在今后的战争中势如破竹,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以及国内战争的胜利。红军身上这样不畏艰苦、乐观向上的精神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学生们都不会再面临这样“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物质条件比较好,却在面对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时候自怨自艾,很容易被打倒。因而,红军的这段艰苦历史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触动,让学生意识到今日生活的幸福,自觉珍惜来自不易的幸福生活。在面对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时,能够像红军一样积极乐观,不畏艰难,迎难而上。
这些生动活泼的党史故事虽然没有“正经”历史严肃,但是在政治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发展中却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增加了政治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缓解心理压力,还能够借助这些党史故事来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这些党史故事中获得启发,把党史中蕴含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不怕苦不怕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达到既定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二)多样教法学党史
党史教育拥有自己的特点与规律,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也是如此。因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往往会面临学习要求、学习任务不相匹配的问题。教师需要明确党史教育以及政治教学的要求,并结合二者的规律来进行内容、形式、方法上的创新,才能让二者尽可能地深入融合,实现有机融合,促进双方教学目标的实现,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当下在高中政治教学融入党史教育的实践中却存在机械结合的问题,影响了党史教育的融合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来丰富教育形式。
在执教“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综合采用如下教学方法来完成党史教育的融入。第一是“党史回眸”,需要带领学生来回顾初期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发展中国的那段历史,学习当时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意义等。这一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一段简短的微课,让学生通过视频的形式来快速了解那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实现历史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党史教育的深入融入做铺垫。第二是“经典诵读”。学生需要自由选择一个与这一历史时期相关的诗歌、小说、电影等艺术形式来进行诵读,从更高层面上了解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当时的社会、人民带来的深刻影响。这一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来完成,同一个小组内的成员可以选择相同的艺术作品来观赏,在共读中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是“微党课”。学生需要结合本课的学习来进行专题党史的介绍。学生要想象自己是一名党史介绍员,需要联系历史与政治学科的知识来为中学生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原因,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意义,并在具体的历史事件来得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结论。这一教学环节仍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来进行讲解,其他学生则要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演讲稿的撰写等等,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党史教育活动中来。
在这样的教学中,党史教育与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始终密切相连,融入到了教学全过程,并且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了与政治教学的有机融合,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党史教育实践活动,延伸教育空间
党史教育是一个将认知、情感以及行为表现有机融合、统一的过程,因而仅仅将其渗透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必须结合政治学科的教育内容来组织党史教育实践活动,延申党史教育、政治教育空间。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来对党史教育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强化党史教育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党史教育的内容上凸显实践性。比如,在讲解“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教师就可以将党史教育的内容延伸到当代,结合中国共产党近年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来论述“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党史教育生发出现实意义。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课外实践活动。如,每个小组都可以将眼光放在当代,结合当代的党史中的具体事例来对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行论述,并通过丰富的形式来为自己的同伴讲解党史,让学生成为党史教育的主体。如,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都可以成为党史教育的具体实践形式。
其次,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更科学地展开相关党史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将党史教育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堂下,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在党史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党史教育内涵,促进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地高效进行。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参观各类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革命老区纪念馆、红色景点等等。在参观过程中就这些红色场馆中的历史资料来进行集中讲解,让学生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进行深入地思考,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共产党在我国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与党心连心,为国家培育出优秀的知识人才,这也是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所必须肩负起来的职责。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书本知识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来培育自身的红色精神,激发学生对党史的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党史的视角,培育学生艰苦奋斗、不畏艰苦、勇于拼搏的革命精神,构建高中政治高质量课堂。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机融入党史教育,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塑造三德的现实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必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机融入党史教育,讲好党史故事,加深学生对我国发展历史的认知,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为我国的国家建设培育更多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伟.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党史教育的融入[J].新课程,2021,(41):104.
[2]陈新彬,张劲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模块中树立正确党史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3):56-57.
[3]徐敏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1,(33):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