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务驱动中推进整本书高效阅读——以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悦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

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渗透了杜威“做中学”和克伯屈的“任务驱动”等学习理念。运用任务驱动推进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恢复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中心地位,有利于学生在结构化的学习任务中构成思维认知链条,通过设置具体、特定的学习任务建构阅读单元,有利于驱动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与同伴、教师、文本产生多向度的对话交流,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为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六年级的学生, 在小升初的背景下,他们更需要有任务驱动式的阅读,避免出现随意阅读、浅层阅读、无效阅读的情况。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任务驱动;快乐读书吧

正文


任务驱动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主要流程包括创设有效的阅读单或阅读任务、实施阅读活动和评价反馈。

一、有效的读书任务是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基础

1.教师研读整本书是保证。

教师对整本书的研读是设计优质读书任务的前提。如教师在自读《童年》一书中,感受到书中压抑的气氛,在设计阅读交流课时,提问学生读完整本书的整体感受,学生就会切入内容进行回答。如果教师不读书,何谈感受,也无法精准提问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读《草房子》一书中,笔者留下了眼泪与欢笑,之后的阅读任务设计中就以“我们都有一个想哭又想笑的人生”为主题进行。在设计读书任务时,教师要在充分阅读整本书内容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出发,考虑重点内容。

2.聚焦整本书重点内容是关键。

整本书的阅读任务要根据整本书中的重点内容来设计,可以结合整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该书本身的特色、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等方面。要避免在设计读书任务驱动时,内容过杂、指向不明。结合学段目标、语文要素,每本书确定一个重点内容,设计2至3个阅读任务,推进整本书高效阅读。如《童年》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推荐的读物,本书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笔者聚焦重点内容——关注人物形象,设计了三个读书活动:第一个活动“构建主要人物形象的思维导图”主要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三个人物,形象复杂的外祖父、形象光辉的外祖母、主人公阿廖沙进行。第二个活动“以2021年中国读者的身份给阿廖沙写一封信”。这个活动本身是一个对比,古今对比、中外对比、童年对比,让学生在思考动笔中感受书中的人物形象,感受自我童年的美好,从另一个角度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第三个活动“给即将升入六年级的学弟学妹介绍《童年》”。将《童年》推荐给即将升入六年级的学弟学妹,任务本身具有使命感,学生在这一读书任务中介绍读《童年》的意义、以及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来推荐该书。这一活动既承接了五年级下册的好书推荐习作内容又将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感知人物形象再次落实。

3.精准设计读书任务是灵魂。

精准的读书任务设计是推进整本书高效阅读的灵魂,没有精准的设计,就没有高质量的读书任务,更不可能推进整本书的高效阅读。任务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式、书信式、好书推荐式、阅读单式等多种形式来呈现。

二、多样的读书活动是推进整本书阅读的途径

多样的读书活动是任务驱动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通过活动激发学习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1.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以《小学生鲁迅读本》为例,笔者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是“鲁迅知多少”“鲁迅月摘抄赏析”“探究鲁迅的童年”。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对鲁迅的了解、打破了学生与鲁迅文章的隔膜。

 

图片1.png 

 

每个活动都让学生先进行阅读,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完成任务单并在班级内进行广泛地展示与交流,达到更深入走进鲁迅的目的。

2.多样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

《新课标》指出:应“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笔者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六年级好书推荐活动”“《小学生鲁迅读本》师生共读活动”等。多元活动促进了学生阅读经验的广泛分享与交流,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宽了阅读视野。

三、积极评价是推进整本书阅读的保证

《新课标》指出:“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为了有效落实新课标精神,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恰当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需要对整本书阅读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

1. 明确评价目标

整本书阅读评价,需要依据课标对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将学段评价目标具体化,从学生的阅读策略、阅读习惯、阅读的理解与运用等方面着手,形成明确的便于操作的评价目标。

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笑与泪,经历与成长”,引导学生阅读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中外经典小说。这是对本册“小说”单元的拓展和延伸。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走进书中主人公的生活,与主人公一起分享欢笑和喜悦,经历磨难和痛苦,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结合课标要求,整本书《童年》的课外阅读评价目标可以设置为:能够产生阅读《童年》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童年》,了解小说内容;能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能够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体会成长的快乐。

2. 及时进行评价

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阅读单、读书笔记、读书感悟、读书小报是可以量化、可以展示的,教师便于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打分、实物展台展示的形式进行评价,也可以用生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评价。但对于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理解能力等难以量化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交流课、阅读分享会、故事会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展示,进而进行评价、生生评价。在评价中,相机拓展并引导高质量展示。

相机进行拓展。

3. 评价活动多样

评价活动是阅读成果展示的有效途径。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展示活动,来促进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如,晒晒自己的读书笔记活动。该活动既可以显性地展示学生的摘抄梳理能力,也可以隐形地展示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一举两得。再如,为作家写颁奖词活动。奖项设置有最佳文笔奖、最佳故事奖、最佳幽默奖……这一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评价作者中获得他人的评价,从而深入阅读本身,促进学生更好地阅读。

综上,在任务驱动中推进整本书阅读需要掌握三方面原则,一为有效的读书任务,二为多样的读书活动,三为积极的阅读评价。做到以上三点,能够更好的落实课标精神,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