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有效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廖泽兴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611130

摘要

高职学院思政课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取得较大成就,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较典型问题有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实效性较差。因此,新时期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讨具有现实意义,精准分析授课对象和教学现状,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环境这四方面,论述了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堂;实效性

正文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思政课教学开展现状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进入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但是与本科院校大学生对比,高职大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学习自主性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低,学习能力弱,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有甚者,课堂上学生睡觉、说话的学生普遍存在。从日常的教学检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教师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对未来缺乏自信心。

(二)思政课教学开展现状

 

高职的思政课都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承担思政课教学的老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功底,这种功底是教学效果的基础性因素进入新时期,整体而言思政课老师的专业素养还不高,专业知识的掌握还不扎实,融会贯通能力差,把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的功夫还不深厚,把专业理论与具体实际的结合还做得不好。进入新时期,相当一部分高职学院优质资源课程欠缺,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和优质资源的能力和水平还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在课程开设上,除完成规定的课程外,特色课程的特色还不突出,同时,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平台和资源严重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从而影响政课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学没有得到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思政课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思政理论课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成为高职学院提高办学质量和内涵式发展的题中之意,高职学院随之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但是思政课依然会受到专业课程、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方面的影响,课程无法得到合理的安排,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部分院校中还存在着挤占思政课的情况。

(二)思政课日常教学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部分高职学院教师实施思政课教育时,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有甚者,课堂上学生睡觉、说话的学生普遍存在。该类学生的存在将对其他学生造成严重影响。而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于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即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听、主动的想及主动的接受思政课教学是关键,学校及思政课教学工作者应特别引起重视。

(三)思政课程教学师资力量存在较大差距

按照中央文件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生师比的要求(1:350),全国很多高职学院都没有能够真正达到这一标准,目前各个高职学院从政治站位上开始重视队伍建设。但是目前有几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很多高职学院由于近年来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加上近3年来的高职扩招,虽然各高职学院对标对表国家对思政课的配备要求,思政课教师队伍迅速扩大,但是高职学院总体教师编制偏少,与高职学院目前的在校生配比,大部分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

(四)教师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需求

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方式,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下,教师更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带来最新的信息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去。但是在调查审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发展现状时发现,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性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

 

三、新时期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一)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

进入新时期,学生对思政课满足感普遍不高,其中重要原因是一些思政课教师没有坚持学生为主体,没有及时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正视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障碍,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因此,教师需要引入全新的教学观念和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头脑风暴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精准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保证教学效果。

(二)坚持以能力为主强化实践教学

新时期思政课要回应大学生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如就业、情感、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价值观的选择等,思政课教师应该采用多用形式和途径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把思政课课堂上的理论和大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相衔接,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

(三)坚持以引导为主改善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要认识到思政课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此,高职院校应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成长环境。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系统的开展文化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瞻仰革命先烈,从而让学生了解历史,并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程中去,让学生在感受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感受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文化。

(四)坚持以互动为主拓展课堂张力

新时期,高职思政课堂要获得学生的认同,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思政课教学应该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坚持教学互动,课堂上积极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正面回应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共和关注热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 年第 17 期。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4.

[3] 刘大虎.基于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智慧课堂的构建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1):111+113.

[4] 易锦.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敏感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7(10):45-4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