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卫君

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江苏 泰州 225500

摘要

本文认真探究新课改教育背景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希望可以在教育的过程当中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研究相关文本的过程当中,学生也能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情感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感知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最终可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语文知识时充分打开个人的视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正文


当前在人才教育的过程当中,倡导素质化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当中也强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学科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更应当融入情感教育的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可以保持身心健康的状态。在学习相关文本知识时,学生也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前提之下,可以达到改善个人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初中语文学科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意义

新课标当中指出语文学科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体现出这二者的特征,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意识,发展个人的鲜明个性。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传统的教育形式。传统德育教育中的许多教育方式仍旧存在不足之处,初中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育非常提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产生共鸣,情感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在进行情感教育时,教师可以找准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研究相关文本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1]

二、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在面对人生中的困难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勇于克服和挑战自我,所以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教育内容。再者,在语文学科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出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前提之下,也能够更具学习的兴趣度,从而深层次的探究知识内容,让自身的身心发展处于相对良好的状态。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当中,知识传输是第一教育目标,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却经常忽略其他方面的教学。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教学过程时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无法完全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情绪感受。然而文化素养对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而言极为重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变化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感知能力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如果学生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化素养相对较差,就很容易在未来的竞争和生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三、初中语文学科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之下,教师培养人才的观念需要转变,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的方式,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教师要创设课堂上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进行知识探究的过程中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具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最终学生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沁园春·雪》该篇文章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词的角度出发,探究文章当中的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使学生先阅读文章内容,然后再让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发表对文章中相关词句的看法,谈谈对相关词语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为渗透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延伸性的作业,让学生由该篇文章出发谈谈感想,或者有感情的朗读文本,录制音频上传到学习平台当中。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强调以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语文学科知识时,学生也能够多与他人进行沟通,从而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也为今后的知识延伸和自主学习设置前提条件[2]

2.强调把握好情感的表达方式

在初中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必须把握好情感的表达方式。在新课程的教育背景之下,相关语言实践活动需要由师生共同参与。教师需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个人的感受和体会,在课堂上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最终课堂的活跃度和趣味性才能够得以改善。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式、讨论式、辩论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在抒发独特起见的前提之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真正达到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目的。比如,在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该篇文章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谈谈自身对该篇文章的感悟,同时教师也可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关于鲁迅的看法,以作者的人生经历、文章创作的背景来谈谈作者在该篇文章中传递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渗透情感教育的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如文章作者所描述的那般,抱有纯真和求知的信念,融入于自然也融入于知识的海洋当中,努力的突破束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加强师生沟通交流的过程

良好的沟通交流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只有使学生产生对于教师的信赖感,学生才能够更具意愿的投入于语文学科的知识探究过程当中。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不能一味以长辈的角色自居。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关心学生的成长。为了渗透情感教育的相关内容,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认真帮助学生解决成长道路中的困难。同时,在语文学科的知识教学中也能够挖掘相关知识内容中的情感元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在部编版《皇帝的新装》该篇文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了解班级学生的性格特征,找几个性格过于内向的孩子聊天,针对性的介绍该篇文章的重难点知识,询问学生对于该篇文章是否有个人的看法,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从而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也能够提前思考《皇帝的新装》该篇文章当中隐藏的人生哲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设定相应的练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课上学习该篇文本时,学生也更具意愿与他人进行交流或者调动个人的思维,进行知识的深度理解。教师必须在情感教育的过程当中主动关心学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学生才能够产生对教师的信赖感[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其身心方面在急剧变化。但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面窄、经验少,容易缺乏自控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此时进行情感教育可以避免学生存在不健康心理的蔓延情况,影响到个人的长远发展。情感教育可以借助语文学科中的相关文本,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形成成熟和正确的三观。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传输,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在语文学科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内容,也是当前进行素质化教育的要求。在进行文化知识传输的过程中,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也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慧滨.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0):161-162.

[2]霍永霞.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新课程,2020(27):222.

[3]周晓红.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1):11-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