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主题建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童毓琴

新干县城南幼儿园 邮编:331300

摘要

游戏作为幼儿生活中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他们的德智体美劳都在游戏中得到了实现。幼儿教育发展到今天,各种游戏教育法已经出现,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主题建构游戏对幼儿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本文以幼儿园大班为例,对主题建构游戏的特点和对幼儿成长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幼儿园大班主题建构游戏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指导主题建构游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幼儿园大班;游戏;组织;策略

正文


一、主题建构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一)满足幼儿的内在需求

主题建构游戏活动能够满足幼儿成长的基本内在需求,包括满足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兴趣爱好等。一方面,幼儿在主题建构游戏活动中能够收获身心的愉悦,在自身内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幼儿将在今后的幼儿教育活动和幼儿园生活中表现得更热情和主动。另一方面,幼儿在参与建构游戏活动中,可以使用建构游戏材料制作出火箭、飞机、轮船等模型,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并有利于幼儿在不断开发自身创新思维、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建构出更优秀的作品,收获其他幼儿羡慕的目光以及教师中肯的评价,从而增加激励幼儿成长的内在动力。

(二)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主题建构游戏活动开展能够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方面,幼儿在自主建构游戏活动中很少有教师干预,幼儿可以将个人想法充分展现在建构作品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活动后,幼儿的思维将更加开阔和活跃,碎片化的思维也会逐渐组建成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另一方面,幼儿大胆进行尝试、猜想、探索和验证的过程同样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将一个个建构游戏材料进行组建和拼装成一个完整建筑物后,幼儿的思维形式将从低阶思维晋升至高阶思维,实现思维的飞跃。在思维得到发展后,幼儿可能会产生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想法。

(三)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主题建构游戏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使幼儿获得社会性发展。一方面,部分主题建构游戏活动会需要同伴、成年人的帮助,幼儿单薄的个体力量不足以支撑其完成整个游戏活动。在主动寻求其他伙伴和教师帮助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主动与其展开沟通,这有利于促进幼儿表达能力发展,提升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幼儿在自主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自行处理游戏活动中的突发状况以及与其他小伙伴之间产生的摩擦,在解决人与人之间冲突与矛盾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交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四)增强幼儿的自主意识

主题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形态各异的创作,这其实是一种自主能力的表现,能增强幼儿的自主意识,促使幼儿逐渐养成勇于尝试、爱尝试、大胆尝试的性格。一方面,幼儿需要依靠个人的不懈努力完成建构作品。尽管过程困难、历时较长,但当作品呈现在众人眼前时,幼儿的成就感将油然而生,能够从自主游戏活动中体验到独立探究的趣味。另一方面,每一个主题建构游戏都是对幼儿的锻炼,幼儿可以在主题游戏活动中尽情享受游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制作能代表自己态度的作品,这有助于幼儿形成更加稳定的性格和展开更加独立的思考。

二、幼儿园建构游戏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空间和材料不足

幼儿园建构游戏活动游戏的空间和材料不足限制了主题建构游戏活动的正常展开。一方面,部分幼儿园内的构建游戏活动空间十分有限。如大部分幼儿园将建构游戏场地划分在一定的活动功能区中,使幼儿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主题建构游戏深受幼儿欢迎和喜爱,在幼儿蜂拥而至游戏活动功能区后,有限功能区的场地难以支撑幼儿开展正常活动,这是对幼儿活动的一种束缚。另一方面,幼儿园内的主题建构游戏活动材料十分有限。大部分幼儿园内的建构游戏活动材料以最基础的材料为主,难以满足幼儿对主题建构游戏的高阶需求,甚至限制幼儿开展主题建构游戏活动的人数,难以使幼儿获得良好的游戏活动体验。

(二)游戏理念落后

部分幼儿园的游戏教育理念没有与时俱进,影响了主题建构游戏活动价值的充分发挥。其一,部分教师单纯地将主题建构游戏视为幼儿在幼儿园的一项简单游戏活动,忽视了建构游戏对幼儿的教育意义和对幼儿成长的引导意义。其二,部分教师在进行主题建构游戏活动预设时,对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导致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幼儿参与主题建构游戏活动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加之部分教师在幼儿建构游戏活动中过度干预介入,使主题建构游戏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三)形式化较严重

幼儿园主题建构游戏活动中存在形式化严重的问题,主题建构游戏活动与幼儿年龄段、幼儿成长规律脱节,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无积极的作用。其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主题建构游戏活动时,情境创设不具多样性,导致幼儿难以全身心投入游戏活动中,这将直接限制幼儿思维的发展和专注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自主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但主题建构游戏活动内容与材料仍然与中小班毫无差别,主题建构游戏活动缺乏挑战性。其二,部分教师并未将主题建构游戏活动与幼儿课程教育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也未能将主题建构游戏活动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其教育价值较低,建构游戏活动质量也偏低。

三、大班幼儿主题建构游戏的特点

(一)需要充足的游戏时长

其一,不同性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的游戏专注力和水平有所差异。活泼爱动的幼儿能够持续性参与游戏活动的时间比较长;不爱动的幼儿持续参与游戏活动的时间则比较短,更多在游戏活动中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即观看其他人的游戏情况。综合全体幼儿实际情况来看,主题建构游戏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40~50分钟最佳。其二,教师需要对全体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关注游戏时长对幼儿主题建构游戏的影响,而过短的游戏活动时间将限制教师的观察情况,难以观察到每一名幼儿。因此,主题建构游戏活动的游戏时长通常比较充裕,既能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也能满足教师的观察需要。

(二)需要较大的游戏场地

首先,狭小的游戏场地将直接限制幼儿的建构活动开展。主题建构游戏活动以在地面、桌面上开展活动为主,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比较灵活的选择。而一个宽敞的游戏场地更有助于调动幼儿的思维,也方便幼儿搭建建筑物。其次,幼儿具有喜新厌旧、三分钟热度的天性。空间和面积足够大的游戏活动场地才能支撑开展各种主题建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参与主题建构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面积足够大的游戏活动场地便于幼儿教师对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同时关注游戏安全问题。因此,主题建构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游戏场地较大,能够尽可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

(三)游戏内容形式有自主性

首先,主题建构游戏活动是一项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在脑海中初步构建一个建筑模型图,将模型画在图纸上或是在脑中规划好图纸的样子,按照心中所想展开建构。在构建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可得以提升。其次,幼儿开展主题建构游戏活动后,幼儿可以按照要求选择展开任务式的单人或多人探究活动。最后,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游戏活动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加入幼儿主题建构游戏活动中。由此可见,幼儿主题建构游戏活动人员具有内容形式有自主性的特点。

(四)游戏主题随机不固定

其一,主题建构游戏可以与绘本游戏活动融合,以幼儿阅读的绘本故事为总体基调和主题开展主题建构游戏活动,也可以与生活、社会、健康等不同领域有效融合,丰富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体验。多个主题的建构游戏活动更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其二,幼儿教师在为幼儿提供空间游戏活动材料后,幼儿可以自行开展不同主题的建构游戏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具有充分的主导权和控制权,主题建构游戏活动不会拘泥于一种单一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受幼儿的个体差异影响,不同幼儿在主题游戏中的体验感不同,主题和内容也相应会改变。因此建构游戏活动具有明显的主题不固定特点。

(五)游戏材料丰富且全面

首先,幼儿主题建构游戏活动中除了涉及对建构材料主材与辅材的运用之外,还包括对各种复合材料的运用。比如,一次性纸杯、塑料瓶、易拉罐等材料。运用多种复合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还能变废为宝,充分发挥废旧物品的价值,并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其次,幼儿园会定期对主题建构游戏活动材料进行更新,将最前沿、最受幼儿欢迎的主题建构游戏活动材料提供给幼儿,便于幼儿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最后,不同主题的游戏活动对建构材料的要求各不相同,而园内的建构游戏材料足以支撑幼儿开展多种主题的游戏活动。这都体现了幼儿游戏材料丰富、全面的特点。

四、幼儿园大班主题建构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主题建构游戏环境

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能够使幼儿全身心放松地参与其中,是开展主题建构游戏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师要定期对建构游戏活动区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游戏环境。比如,部分建构游戏材料磨损严重、存在尖锐角,这类游戏材料可能会误伤幼儿,要及时更换。其次,教师要定期了解大班年龄段幼儿的需求,为幼儿构建一个心中期待的游戏环境。最后,教师要及时处理建构游戏活动产生的垃圾,及时整理主题建构游戏活动区域的游戏材料,并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为幼儿提供一个整洁的游戏环境,让幼儿的建构活动可顺利开展。

(二)选择恰当的主题建构游戏主题

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主题能够满足幼儿多变的需求,丰富幼儿在主题建构游戏活动中的体验。因此,为了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大班幼儿开展建构游戏,教师要对建构游戏主题进行甄选,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更多体验。其一,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化的游戏活动主题,并在活动中渗透价值观教育。比如,组织和引导幼儿使用手中的建构游戏材料设计一个垃圾车,并在幼儿活动过程中穿插关于保护环境的知识。其二,教师可以设置民俗主题的游戏活动,将主题建构游戏与当地的民俗文化联系在一起。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看苗寨居民建筑物的特点、地方地标性建筑物等的特点,并使用建构游戏材料将照片中的图形立体呈现出来,开发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加深幼儿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识。

(三)提供自主探究活动的机会

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自主探究活动对幼儿的个人能力发展意义重大。因此,为保障幼儿在主题建构游戏活动中的良好状态,也为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教师要适当给予幼儿自主开展探究的机会。其一,教师要结合对整个大班幼儿实际情况的整体分析,确定自主探究活动的主体需求。其二,教师要在活动中加强对幼儿进行观察和记录,而非一味地放任不管。以“我国代表性建筑物”这一主题建构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先组织幼儿观看不同城市代表性建筑物的特点,使幼儿对建筑物的外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幼儿与小伙伴联合自主探究和建构自己印象深刻的建筑物,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给予多元的幼儿表现评价

评价是主题建构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活动表现的关注与肯定,成长萌芽阶段的幼儿需要身边人的肯定与评价。因此,教师要及时、准确地给予幼儿多元化的评价。其一,幼儿教师可以设置荣誉评价机制。比如,针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等级评定,从幼儿的主题作品中选出三个优秀作品在幼儿园展览,这是对幼儿游戏活动成果的肯定评价。为了得到教师的认可,幼儿会在今后的建构活动中积极表现自我,主动参与活动。其二,教师可以展开语言式评价。比如,在幼儿建构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回顾,进行一对一倾听讲述,为幼儿的作品提供评价和指导建议,使幼儿能在他人评价中获得游戏反思,幼儿将更有动力完成自己的建构作品,也能够在游戏活动中收获更大的成就感。

结语

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即将进入小学的现实情况,建构游戏活动的难度可以适当提升。为更好地引导幼儿并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开展多种主题的游戏活动,充分给予幼儿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机会,并及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最终达到高质量游戏的目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幼儿教育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蒋丽芬.全收获理念下幼儿园大班语言绘本分析[J].汉字文化,2022(14).

[2]姚变芳.浅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中的提问策略[J].智力,2022(20):175-1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