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语文课堂中文言文的阅读教学
摘要
关键词
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阅读教学
正文
文言文是学生感受中国古典美的主要途径,“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重视文言文教学内容”的要求,要求教师把教学重心转移到文言文教学内容上”。但是,因为文言文的语言逻辑、语法特点与现代语言逻辑相悖,导致学生很难提高学习兴趣,对文言文产生畏难情绪。另外,目前我国一些语文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国古代汉语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继承中华语言的魅力。
一、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过分强调背诵记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文言文与现代文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在文字运用和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学生们从小生活在现代语言体系的环境中,所以很难理解这些不同之处,也很难准确地把握文言文阅读内容的不同。因此,在初中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文言文本身的内涵并不深刻,甚至比一些现代文还要浅显。也就是说,学生对所有文言文的阅读困难都集中在文字的理解上,只要学生能准确地翻译其中的文字,就能很容易地掌握文言文的核心思想。所以,许多教师往往注重学生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为了更有效地推进课程教学进度,在此之前,教师会要求学生背诵不同的文言文知识。一味地采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忽视了学生对文言文理解能力的培养,降低了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也影响到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培养。
(二)文言并用的思想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分析过了,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阅读最大的难点就是对文字的理解和翻译,只要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准确地翻译出文言文的大概意思,从而达到阅读题的正解。但许多老师对文言文阅读教学过于重视,偏重于文字翻译。但事实上,如果能从文言文中的“文”字出发,让学生明白文言文中的大意是什么,那么学生在翻译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参考依据,甚至可以猜测出一些他们不熟悉的文字的意思。但是,很明显,当前许多教师在应用文言并举思维时,仍受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不能真正实现文言并举的相关工作。
(三)在教学目的上有偏差
从我国目前的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核心是考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了不同层次的目标,但老师们往往忽略了“陶冶情操”和“欣赏中华文化之美”的目的,甚至有些老师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高分。
从新课改的内容来看,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初步的欣赏文学作品,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欣赏中华文明的美丽,利用工具书来阅读文言文等。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文言文教学应以培养阅读能力、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为重点。但在实际的教学内容中,考试的重点往往就是教学目标,而文言文的内容也从“欣赏文明之美”转变为“剖析文言文本”,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过于机械化
教师的讲授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尽管现在提倡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对于学生不熟悉的板块,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合适的教学方法辅助,完全靠学生自己领悟是不可取的,不可能有效达到文言文教学目的。目前,许多老师在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往往主要是翻译,只对个别的字词进行简单的解释。再加上现在信息技术非常发达,有些老师对网络教学手段的过度依赖,一些老师应该自主、自觉地延伸的内容也被网络技术所取代,过于依赖教育手段,这就导致了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出现了机械式的、缺乏创造性的现象。
二、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言文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既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每一篇文言文都具有其特有的意蕴,它把正确的价值观传达给人们,具有美育和德育双重的教育价值,并注重文言文的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的文言文教学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课本的重点与难点,它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注重文言文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能促进他们在未来的发展。重视文言文的教学,能开阔学生的思想,开阔他们的视野;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要从研究、考察的视角去阅读,这是一个学习高级文学的过程,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文学思想,增强他们的文学意识。在文言文教学中,要从字义、意境、语言艺术、情感和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语文水平。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通过欣赏活动,可以从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技巧中汲取经验,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三、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1.营造文言文环境的环境
以情景化的方式,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气氛。在现代社会,受学生成长环境的制约,使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近文言文的学习,更不可能在文言文的生存环境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提高。教师要在文言文课堂上实施情景化教学,创造一个文言文教学的良好氛围。例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图像、动画等手段,对所写的景物进行深刻的阐释,并着重于形象的捕捉,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意境,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月夜之美,以此来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文章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和方法不能照搬现代文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以培养文言文的学习行为习惯和方法为主要工作。首先要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因为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所以学生要先熟悉课文,然后多读几遍,甚至是大声朗读,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一些单词的音节,从而更好的理解。很多学生还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理解古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其次,要培养学生爱积累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学生要随身携带一个本子,将自己积累的生字和老师讲解的文言文的表达方式都记录在本子上。第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爱提问的学习习惯,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爱提问、爱交流的学生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初中阶段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较差,文言文基础知识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要教导学生,当他们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沟通,并及时向老师提出问题。最后,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学习习惯,预习指的是提前让学生感知文本,复习指的是对教师所讲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展开归纳总结。
3.利用互联网进行学科整合
要想要开展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活动,就必须要将网络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将文言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将重点放在改变教学方法上,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热情。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一般都会牵涉到与其它学科相关的文言文阅读内容,也会牵涉到一些学生以前没有接触到的新领域。以这一点为基础,老师们就可以将网络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优点充分利用起来,将两者的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指导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到文言文阅读的内容,加深他们对有关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对文言文阅读内容进行了解的过程中,还能领悟到文章的主旨,从而让他们的知识储备得到充实。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向学生传授各个科目的知识时,都要提前准备好课程,搜集有关的资料,并将其整理成各类的专业资料,最终形成课堂上的教学材料,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这一过程需要老师投入很多的工作和时间,而且由于是跨学科的,所以语言老师往往很难把自己所教的东西说清楚。
4.讲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动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文言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创新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要将课堂环节的设置紧密结合,一环扣一环,教学设计要自然流畅,还可以通过表演、朗读等方式来丰富文言文的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其次,以《鸿门宴》为例,通过激发学生参与表演的欲望,体会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最后,我们还可以举办一些知识竞赛,或者是分句背诵,让学生们在闲暇之余,一边减轻压力,一边背诵文言文,比如扮演什么角色,就应该背诵什么角色的语言,这样不仅能增加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巩固文言文教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表演中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初中生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觉。
5.提高语感认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主要表现在,文言文的知识很晦涩难懂,大多数学生的文言文的基础比较薄弱,而与之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也比较缺乏,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突破。老师们可以与在网络上寻找有关的图片相结合,来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尽管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已经拥有了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文言文的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学生们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能够在一瞬间就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比起让学生去阅读晦涩的古文,要有更加显著的效果。
6.加强阅读,增强文言文教学情趣
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是诵读。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由于文言文属于古代人抒发情感,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不间断的朗读,这样才能慢慢地熟悉文章的结构,对文章有一个深刻的理解。通过朗读,学生能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意思,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朗诵文言文,学生就可以通过教师语调的变化和声音情感的起伏来加深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以纠正一些错误的读音。
比如,在教学《赤壁赋》的时候,老师就会让学生背诵,然后,老师就会适时的引导学生。例如,在阅读第一段时,教师应使学生意识到节拍的重要。比如1-3句读的时候,音调要相对平缓一些,而4-5句则要尽量放轻一些。在读后几句时,要注意情感的爆发,表达作者的激动心情。讲授文言文时,如果不能掌握好讲授方法,就很难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学生们也会感到困倦和难以融入集体。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己为学生做诵读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个人的诵读展示,教师加以评价和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对自己角色的句子进行朗读,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比如,在教《廉颇蔺相如列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蔺相如”与“廉颇”,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表演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得知识。
结语: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含义,还要使他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仕康.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
[2]张丽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9).
[3]王卉彬.“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36):47.
[4]杜良国.“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剖析[J].孩子天地,2020(9):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