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基于亲子共读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双减”背景;亲子共读;小学生;阅读习惯
正文
引言: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着时间和资源的压力。因此,亲子共读成为一种弥补课堂教育的有效方式。通过亲子共读,家庭成为一个扩展的学习空间,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孩子阅读的引导和指导。此外,亲子共读也可以提高家长的阅读素养和教育意识,使他们成为更好的阅读引导者和陪伴者。因此,对“双减”背景下基于亲子共读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进行思考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相关概念阐述
1.1“双减”背景
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产生源自市场需求,政策收紧之后,家庭对教育的需求并没有减少。
1.2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是指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阅读,通过互动、交流和合作,帮助孩子建立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亲子共读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指导孩子进行阅读训练,帮助他们理解阅读内容,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想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还可以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双减”背景下基于亲子共读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思考
2.1创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一方面,为了营造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舒适的阅读角落。这个角落可以是一个安静、明亮的地方,配备柔软的坐垫或椅子,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同时,可以放置一个书架或书柜,整齐摆放丰富多样的图书和阅读材料。这样的环境会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享受阅读的乐趣。例如我校在2022年暑期就举办了一次“与书相伴,阅读‘悦’美”的线上读书活动,要求学生设计家庭读书角,布置自己的书架,设计自己的读书格言书签。这一活动在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参与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得家庭阅读氛围更为浓厚。另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来鼓励孩子参与阅读。孩子们往往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家长可以主动阅读,并在孩子面前展示出对书籍的兴趣和热爱。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图书,并在家人聚在一起时,与他们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收获。这样的榜样作用会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阅读的行动中。此外,在家庭日程中设立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每天或每周都有特定的时间段进行共读活动。这样可以让孩子形成习惯,并保证共读的持续性。通过营造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并通过家长的榜样作用和积极鼓励,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样的环境不仅能够提供孩子所需的图书和阅读材料,也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从中获得知识、启发和成长。同时,家长也要持续地关注和支持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让他们在阅读中受益终生。
2.2选择适合孩子的阅读材料
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合的图书和阅读材料是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提供多样性的选择,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绘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绘本结合了图画和文字,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情节。例如,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绘本作品,如《小熊维尼》系列等,让孩子通过图画和文字一同探索故事的世界。而对于对故事情节感兴趣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故事书。这些故事书可以包括童话故事、动物故事、冒险故事等。例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小王子》《哈利·波特》系列等都是深受孩子喜爱的故事书,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对于对科学和自然感兴趣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科普读物。这些读物能够帮助孩子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扩展他们的知识面。例如,《探索者系列》《科学小巨人系列》等科普读物都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科学知识,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和启发。再比如我校在“暑假读一本好书”主题活动中专门针对各年级孩子选择不同书目进行限定阅读,如一二年级的阅读书目是《我们都是魔法师》,其作为励志类型的故事绘本,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学习魔法,不断成长的故事,十分适合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励志学习,从小树立起自己的远大志向。因此,在推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都必须着眼孩子的特点、兴趣等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2.3亲子互动与讨论
在共读过程中,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和讨论是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提出问题、解释故事情节、引导孩子思考主题等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首先,家长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孩子深入思考故事的内容。例如,在共读一本故事书后,家长可以问孩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觉得主人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你能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等。通过这样的提问,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从多个角度思考故事的意义,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其次,家长可以解释故事情节,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行为。例如,在共读一本绘本后,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回顾故事情节,解释其中的细节和转折点。通过这样的解释,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另外,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故事中的主题或隐含的含义。例如,在共读一本寓言故事后,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故事背后的道德或价值观。通过这样的讨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故事所传达的深层意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念。最后,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在共读过程中,家长可以倾听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反应,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互动可以增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4创设阅读奖励机制
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家长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奖励机制。这样的奖励机制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阅读动力,还能使他们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家长可以充分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表达对他们阅读的认可和赞赏。这种肯定和鼓励会激发孩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动力,愿意继续阅读更多的书籍。同时,给予小礼物也是一种奖励机制的方式。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和兴趣,选择一些小的奖励,如一本新的图书、一份小礼物或者是一次家庭活动。这样的奖励可以激发孩子的期待和欲望,使他们对阅读活动更加感兴趣和投入。重要的是,家长在设置奖励机制时要适度和合理,避免过分依赖奖励,以免孩子过于关注奖励而忽略阅读本身的价值。奖励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激励手段,而不是唯一的动力来源。因此,家长可以逐渐减少奖励的频率,鼓励孩子将阅读视为一种自我成就和满足的活动。举例来说,当孩子完成一本书的阅读后,家长可以表扬他们的努力,并鼓励他们分享对书籍的喜爱和收获。同时,家长可以与孩子商讨奖励的形式,例如一次家庭电影之夜、一个小型庆祝活动或者是一份孩子喜欢的小礼物。这样的奖励机制将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了认可,进而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亲子共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为此,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营造积极的阅读环境,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亲子共读不仅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也有助于加强家庭教育的力量,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碧.共阅·共悦·共跃:探寻"双减"背景下亲子共读新样态[J].小学教学研究, 2022(11):2.
[2] 张玲."读编创":"双减"政策下亲子绘本阅读实践策略[J].新课程评论, 2022(2):7.
[3] 周兴红.部编小学语文新教材背景下"亲子共读"的现状思考及实施策略——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1, 039(006):P.11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