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有效性
正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警官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中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编号∶2023ZZ01的研究成果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提供更灵活的学习体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为中职教师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尽管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并取得了相应研究成果,但由于教学经验的缺失和课程教学难度的影响,部分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仍然面临挑战。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教育者必须立足实践,探索提升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途径,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影响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因素
(一)部分教师缺乏运用经验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类教师虽然在技能知识方面储备丰富,但在混合式教学的运用上仍然缺乏相关经验,出现这一教学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部分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缺乏有关混合式教学的培训和支持,对在线学习工具和平台的使用不熟悉,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二是由于平台运用的技术障碍,教师在使用技术工具和平台时对于在线学习平台的操作、故障排除和技术支持不够熟悉,难以顺利地运用混合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最后,教师在教学准备和教学工作中面临时间压力,运用混合式教学法需要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包括准备在线学习资源、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等,部分中职教师教学任务紧、缺乏时间和资源,难以充分探索和应用混合式教学法。
(二)部分教师运用方式相对单一
教师运用方式单一指的是教师运用的教学平台和学习资源相对单一的问题,在构建混合式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能面临缺乏多样化的在线学习资源的问题,只能使用某一种特定的在线学习平台或工具,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选择;同时,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部分教师在转化教学思路、转变混合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影响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最后,部分中职院校中信息课程类教师缺乏相互交流和分享的机会,教师之间对混合式教学的合作研究相对较少,可能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局限于已经熟练使用的传统方式,呈现运用方式相对单一的问题。
(三)部分教师混合式教学设计偏离学生诉求
在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中,教师在运用混合式教学设计时,可能存在偏离中职学生诉求的问题,教师可能没有充分理解和考虑学生的特点、需求和背景,导致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期望和实际情况不符。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混合式教学设计偏离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中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教师采用通用的设计模式,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下降,无法充分发挥学生潜力(2)混合式教学课堂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机制:混合式教学设计应该鼓励学生的互动和参与,提供及时的反馈;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乏这些互动和反馈机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充分表达意见、拓展思路,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二、优化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混合式教学,丰富运用经验
混合式教学理论强调将传统面授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通过融合不同的教学活动和资源,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针对部分中职教师缺乏混合式教学法运用经验的问题,中职学校和相关教师可以从重视混合式教学、丰富运用经验的角度入手,通过提供更多学习和培训机会,提高教师技能和平台选择的有效性,构建完备的混合式教学课堂。
以“认识信息系统”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用信息技术语言构建基本知识框架。教师在构建混合式教学课堂时,可以在面授教学中讲授理论知识,并通过讨论、演示等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在在线学习环节,教师可以使用学习管理系统或在线协作工具,为学生提供额外的信息系统学习资料、布置实践任务或小组项目。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深入学习和实践相关的技能;还可以使用在线讨论论坛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或者利用视频教学资源来提供更生动的课程材料。除了在实践教学中不断丰富经验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学习和借鉴学校提供的混合式教学成功经验,如,教师可以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如混合式教学研讨会等,收集相关平台的运用知识、了解前沿的混合式教学研究和实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环境的变化。
深入了解混合式教学理论和实践是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师丰富混合式教学运用经验的关键。通过扩大知识储备并与其他教师合作,教师可以提供更具质量和效果的混合式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发展。
(二)丰富运用方式,扩充教学资源
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法的运用方式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混合式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将传统面授课堂与线上教学相结合,还要求教师能够融合面授课堂的多元化教学方式,为学生扩充学习资源。针对部分混合式教学课堂出现的授课模式相对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丰富运用方式的角度出发,将小组合作教学、情景创设教学等融入混合式课堂中,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以“网络交流”的相关知识教学为例,这部分内容要求中职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网络交流工具和平台,学生接触网络交流平台的经验相对丰富,教师在进行本课授课时,为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可以制作在线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演示文稿、学习手册等,将学生划分为信息技术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资源进行讨论;教师可以使用学习管理系统(LMS)来管理和组织在线学习资源,例如课程日历、作业任务、学习讨论板等;教师还可以在混合式课堂上创设交流和互动情景,一方面利用各种在线学习平台和应用程序,如学习博客、在线学习社区、编程交流平台等输出知识内容,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模拟聊天情景,或利用虚拟实验和模拟沟通软件,鼓励学生探索网络交流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和背后的知识技能,加深对实际操作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突破传统信息技术课堂的限制,引入更多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这些平台和应用程序的融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与同行进行互动和合作,分享学习资源和经验。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更多应用多元教学方式的空间,为学生创造便捷的学习环境。
(三)分类分层教学,提高课程针对性
在混合式课堂中,由于中职学生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储备不同、信息素养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面对课程知识出现多元化学习诉求。针对部分信息技术课程忽视学生诉求差异的问题,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用分类分层教学方法,提高混合式教学课程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群体,并针对每个群体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混合式教学资源。
以“Windows的基本应用”相关知识教学为例,这部分内容在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中属于基础内容,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调研问卷、个别面谈、课堂观察等方式收集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的相关信息,为分类分层教学做好准备;在明确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或群组。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的组别,也可以将学生分为学习兴趣相似的小组,根据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设计差异化教学内容。对于初级群组,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和线上教学资源,提供Windows基础性的知识和运用方式的讲解,引导学生建立必要的理论认知,鼓励学生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对于中级群组,教师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或其他线上教学平台,设计操作项目,并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对于高级群组,教师可以提供更加深入和应用性的学习材料和任务,以推动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实践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在混合式课堂中,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学习资源展开探索,在满足多元化学习诉求的同时实现班级成员的共同进步。
通过分类分层教学方法,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混合式课堂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每个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优化混合式教学课堂。
(四)优化混合式课堂,调动学生自主性
中职学生始终是信息技术类课程的重要主体,教师构建混合式教学课堂必须始终突出学生地位,调动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的主动性。传统混合式教学课堂更加强调教师的主导和控制,学生缺乏独立自考和深度学习的空间,容易挫伤学生学习主动性。针对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中职教师可以从设计启发性教学问题、混合使用于课堂进行课堂互动等途径,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选择的机会,充分调动中职学生学习自主性。
以“小型局域网”的相关知识教学为例,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明确小型局域网的概念、掌握小型局域网的用法,了解其在学习、办公中的应用价值。中职学生在网络知识的积累上缺乏完整性,但对网络运用的兴趣较高,教师在构建相关内容的混合式课堂时可以充分结合中职学生实际,为学生设计启发性的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案例,为学生提出一系列紧密衔接的理论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渗透知识内容;在线上学习资源的应用上,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的随机提问、发弹幕等功能,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匿名的形式发送自己关于局域网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收到学生的回应后为学生提供积极点评,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选择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在上课前通过网上投票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进行选择和安排学习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匿名评论、弹幕内容或者自主选择予以充分尊重,保持学生在混合式教学课堂上的主动性。
在混合式课堂上,教师应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相对自主和科学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反馈机制,深化师生互动
良好的反馈和评价机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定位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为教师提供了解学生学情、促进授课方案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的途径,构建环节完备的混合式教学课堂。针对部分信息技术类混合式课堂缺乏反馈和评价机制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优化课堂反馈环节的角度入手,一方面,运用教师整体评价与个别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另一方面发挥学生在自主评价和互评上的作用,落实优化混合式教学课堂的目标。
比如,教师可以运用混合式教学课堂的线上数据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和评估,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或教育技术工具,整合学生课堂作业、课后作业、课堂参与线上评论的次数等,分析学生的相关学习数据,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差距,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师可以建立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的制度,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设置相应的评价环节,让学生可以提交作业后进行自我评价,并查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并提供评价;教师也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评价和讨论自己的学习成果。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外,教师还必须围绕知识内容和学生易错点提供指导,确保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能进一步弥补知识弱势,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教学多样化要求。以此为背景,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构建混合式教学课堂,既要关注不同混合式教学平台的优点和缺点,丰富教学经验,又要拓展教学资源,提高运用效率;既要分类分层教学,提高课程针对性,又要优化混合式课堂,调动学生自主性,还要建立反馈机制,深化师生互动,从多个角度出发提高信息技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诸一琦,郭占涛,孙建波等.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3(05):49-52.
[2]肖凯. 基于雨课堂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D].四川轻化工大学,2021..
[3]张萍.基于MOOC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究[J].广西教育,2020(06):77-78+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