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科学教学中“还生课堂 人人发展”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祥

泸州市纳溪区太山实验学校 646314

摘要

国家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关注学生个性,把课堂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人人都获得均衡发展和成长的机会。


关键词

还生课堂;关注个性;人人发展

正文


引言:

在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落实《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和教育目标?本文提出了:还生课堂,全员参与;关注学生,培养兴趣;家校共育,形成合力;关注女生,人人发展的“还生课堂 人发展”的科学教育策略研究。

一、科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通过了解,在我们的科学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现象,这些现象阻碍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甚至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成长,让科学教育仍然在原地踏步。

(一)教师角色定位错位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占位自己的角色,还占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敢把课堂放开,更别说把课堂还给学生了,仍然搞“一言堂”、“填鸭式”教学。

(二)关注学生个性不够

在现实中,为体现教师的权威或知识渊博,教师不再关注学生个性,甚至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像工厂生产零件一样把学生培养成了统一的模式。

(三)家校教育合力不足

在现实中因诸多原因,如家长长期外出、学生隔代教育、教师意识不足、教师疲于应付各类检查等,导致家校教育合力严重缺失,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人人发展意识缺失

教育中女生往往成为了教学过程中被忽视的对象,实验探究仅成了男生或少数女生的活动,而教师却对此的关注度不够,导致学生间的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

二、科学教育教学的策略

(一)还生课堂,全员参与

在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理念下,还生课堂:就是把课堂的主体权力还给学生,教师只是组织和引领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依靠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力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在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成效。在教学实践中把课堂主体还给学生,我做了一些尝试,(见案例1)

案例1:今年秋期第一次走进六年级时,胡俊等几位同学说:老师,这期的课还是让我们来讲吗?在去年秋期开始,我就试着在高年级的教学中,让学生们自主讲课。具体做法:把全班学生根据学生成绩、男女情况均分成几个小组,把教材内容进行任务分解,每个小组负责讲一课,单元剩余内容由教师讲。采取抽签方式决定讲课内容,由小组自行分派确定一个主讲人,小组通过网络、查阅图书、咨询老师等方式收集资料,根据教学目标任务集体讨论完成教学设计、制作PPT等,然后根据课时进度进行上课,教师根据学生讲课情况作适当补充。每个小组既是授课者,也是听课人。

(二)关注学生,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一样,因此作为教师,让学生快乐学习是一件值得认真去做的事,真正做到把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了,我们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见案例2)

案例2:六年级学生肖某,在每科的测试中都只做选择、判断两类题型,考试成绩均在班级后列,平时表现是不愿动手、动脑。通过了解后发现,该生对生活中的许多科学现象有着非常高的兴趣,把家里的小马达、鼠标等拆解带到学校,经常听到他这样的问题:老师!这个滚珠轴承为什么做成这样,老师这块磁铁为什么能吸铁却不能吸纸呢……。学校开办科学社团以来,他是期期参加了科学社团。在一次社团活动中该生用自己的一滴鲜血来制作标本进行观察,这样独出心裁的做法在这几年的科学学习中经常出现。

正是有了这样的兴趣,教师也利用了学生这样的学习兴趣与学生、家长进行了沟通,最终成效还是很不错的。该生在五年级下期期末检测中进入优生行列。

(三)家校共育,形成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实中的家校教育合力却不尽人意,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学生长期处于隔代监管状态,许多孩子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另外就是教师自身的因素,如疲于应付各类检查、教学任务繁重等,没有过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家校合力缺失。

家校合力需要通过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家访,与家长的真诚交流沟通,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促进教师与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达到家校教育合力的效果最大化。

(四)关注女生,人人发展

科学教育的各项探究实践活动中,多数女生动手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少数女生不动手。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关注女生,特别是那些不够积极主动的女生。及时发现她们的闪光点并将之放大,用她们的闪光点来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她们参与学习、参与探究、参与动手,真正做到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见案例4)

案例4:五年级女生明某某,在以前的科学课堂中,表现出对科学学习的无兴趣,次次考试都是班级后列,据了解该生在家几乎不做家务,喜欢看电视、玩手机、听音乐。在四年级上期学习声音单元时,通过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给学生们的任务是每人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小乐器,带回学校进行展示和表演。该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主动找老师寻求帮助,最终用竹子制作出了全班最好的小乐器之一,当她带上自己的小乐器上台表演时,表现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投入,与平时的表现可以说是完全不同,表演结束时赢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她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完全变了样,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总之,作为教师,如何实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育增质增效,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擦亮双眼发现学生更多的优点;走进学生的生活、家庭,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把每一位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培育。我也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践行:与学生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与孩子们一道不断勇往前行!

 

【参考文献】

[1]张勇,徐文彬.《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的新变化[J].基础教育课程,2023(03):4-10.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1(10):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