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丽娟

龙门畈乡中心小学 334305

摘要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充电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那么阅读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吸收丰富的文化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自我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前途,它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以此为基础,本文针对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兴趣 培养策略

正文


前言:阅读是语文的基础,是支撑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重要支柱;读书是成才的源泉,是树人的根本。读书既能使人获得知识,又能使人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自新课程改革之后,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阅读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爱读、乐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而且在新课标的相关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具备独立阅读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相关语文教学标准,要求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种阅读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素养,重视学生对于阅读情感和习惯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这样能够有效地拓宽他们的知识范围,增加他们的见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学习信息。通过大量的课后和课后的阅读,能够让学生持续地进行收集和整理学习信息的过程,进而充实自己的语文积累和语文素养,使他们的习作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培养的必要性及价值

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这也就是要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有效的培养,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兴趣,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语文阅读中来,积极地引导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阅读,达到教学的需要和要求。

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关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质,包括了许多方面,而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学生拥有较高的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分析阅读材料,以此为依据,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质,从而推动学生更好地、更有效地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尚显不足:

尽管许多教师都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有着比较清晰客观的认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相较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对其重视程度仍显不够。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目前还只局限于在课堂上进行诵读,在课后还会安排一些课外的阅读,这基本上都是根据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来进行的,但是很少有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制订出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学方案,而且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也不够科学和系统,基本上只要学生可以流利地朗读或者背诵,只要能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就算合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并没有把学生的阅读教学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联系起来,学生只是把它当作一项教学任务来进行,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源,这可能是因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持续进行的教学工作,它并不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教学效果,从而造成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

阅读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如今,老师们都能认识到,教学和学习的主体都是学生,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二是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这两个层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如果学生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那么学生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然而然地就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有更多的动力和兴趣。但总体而言,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按着教学大纲来展开,除了课堂诵读和课外阅读以外,实际的教学拓展严重缺乏,对学生阅读的兴趣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学生阅读的热情较低,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课堂问题设计不合理,评价工作过于模糊,缺乏针对性

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无论采用哪一种语文教学方式,都会针对课程内容向学生提问,课堂提问环节的规划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一个合理的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堂上的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过具体,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只会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回答,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只是粗略的思考,很难形成深入的理解,思维也会受到限制。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太过宽泛,问题中所涵盖的知识点太多,那么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思考和回答问题,很难完整地回答问题,也很难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解答的兴趣,因此就不能达到很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面对这样的情况,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因为多媒体设备中有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自己的知识产生兴趣。当然,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也要控制好频率,如果使用太多,只会让学生对多媒体产生依赖,这对他们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利,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到阅读教学中,让阅读教学更加顺畅。比如,在读《四季》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阅读的过程中去,这样,他们就能很快地把握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到这是一首充满了童趣的诗,同时,还能通过对春蚕、夏荷、秋谷、冬麦等的描述,更好地激发出他们的生命之爱。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对四个季节的文章的记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除此之外,还能让学生了解到四季的主要特点,从而让他们对自然产生一种热爱,在阅读过程中,还能认识到一些新单词,从而达到最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丰富学生的阅读技巧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阅历还很少,他们对事情的分辨能力还不够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工作的时候,小学语文老师要用一种科学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些与他们的阅读相适应的文章和书籍,向他们传授一些基本而又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让他们能够在阅读中建立起正确的三观。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阅读内容,并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感悟记录的课后作业,以这种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生传授一些阅读技巧,例如,对文章具体结构的划分方法,对文章主旨的分析方法,还有在面对各种文体的文章时,如何找到其中的重点内容等。利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优化学生的阅读效果,使他们可以对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和文章的重点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利用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发展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所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小白兔与小灰兔》时,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模仿小白兔、小灰兔的语调,在互动中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阅读质量。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现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设计出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达到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山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现秋景,使学生充分认识秋色和秋景的特征,引导学生在课文注解的辅助下,尝试分析诗句的意义,深刻理解诗文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引进“合作式”探究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等为基础,为学生创设一种适合于阅读学习的教学情境,设计这种教学情境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更身临其境,更能从作者的角度去体会阅读文章中的内容,从而产生出与之相对应的个人想法或看法。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的探索,学生可以慢慢地对阅读文章产生好感和兴趣,逐步地把自己置身于阅读情境之中,逐步地在阅读中进行自主学习,并深深地喜欢上阅读,从而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去理解他人的真实感情,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比如,在进行《巨人的花园》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巨人的花园》中描述的内容来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尽量把这一课中描述的场景再现出来,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一课中描述的东西。在符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情境下,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提出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从课文中的一些小问题开始,引导学生们去体会这座花园的神奇之处。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们的思维进行扩展,让学生们在文本中寻找到跟这座花园的神奇有关的词汇和句子。在设定了教学任务之后,学生们可以在小组里进行讨论,找出《巨人的花园》中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事先安排好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并以小组探究的情况为依据,给予他们相应的指导。但是,要注意,不能随意地打断学生的讨论,也不能否定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只要对他们的讨论内容进行观察,确保他们的讨论不会偏离主题。在经过互相之间的讨论和学习之后,小组会展开对小组的总结和反馈,向老师们汇报他们讨论的结果,并对老师所设置的问题做出解答。与此同时,还会对小组思路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给其他同学以激励。

 

结语: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已经变成了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和需求,它也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的基础,因此,就需要教师主动地去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来满足教学需求及要求。所以,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力度,充分掌握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达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有效的培养,达到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唐晓飞.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90-91.
        [2]陶姗.新课标下培养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J].科技风,2020(12):34.

        [3]蔡小红.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17.
        [4]马晓梅.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3):87-88.

[5]左爱娟,范兴凤.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9(22):61+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