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措施的深入落实,新课改对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双减”理念以及广泛运用到教育的各个阶段,国家号召在教学中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进行高效率的教学,促使学生在发展自身规律特点的基础上,还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形成健全的综合素质能力。并且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步接触化学这门课程的起始,学生还未对本门课程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情绪。我国初中化学课堂逐渐对初中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明确的完成学习目标,还应该基于“双减”,积极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抽象化学知识具体形象化,而且也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理解能力和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未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
在应试教育背景影响下,许多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将教材中重点考试的知识内容罗列出来,供学生进行学习与研究。同时,部分教师会以自我观念提取教材中的部分知识内容,使得学生无法有效地开拓视野。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老套的教育方式,并未合理的把握学生的基本发展特点,未对学生作出正确的指导和教育,仍然按照一贯的教育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与认知,并没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与提升,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没有较高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只是高容量的课堂知识讲解,并没有注重学生自身的想法和意见,未能合理地对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会严重地降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1]。
(二)未能够合理的设计作业
在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在初中化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往往采用题海战术,自认为做的题越多,知识巩固越牢固,其实不然,高强度的题海战术不仅无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会使学生产生较强的疲倦感,无法高效率地完成相关的作业任务。同时,题海战术会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极大地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教师布置的作业过多,学生往往没有较多的毅力与耐心投入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任务过多会使得学生产生敷衍、应付的心理,无法高效率地完成相关的作业,失去了课下作业的根本意义,极大的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发展。另外,许多教师在作业布置中,往往对于班级整体学生都采用相同的作业模式,所选择的题型与题量往往是针对大众化。这样一来,会使得学习程度较为优秀的学生出现了作业不够,任务量较小的现象。长此以往,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言,学习积极性会有所下降,严重阻碍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基本发展,最终会极大的降低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
(三)“双减”理念应用意识不足
在整个初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初步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往往对相关的知识与概念感到陌生,不易于学生的接受与理解。由于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基于“双减”理念,积极地设计教学内容与课后作业,在课堂上往往按照自身的教学思路讲述相关的知识内容,并没有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合理的互动与交流,也不能有效地掌握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同时,化学中许多化学方程式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不易于学生的掌握。教师若运用传统的教学思维进行相关知识的教授与学习,会使得学生无法接受高容量的知识传输,导致初中化学教学效率下降。另外,由于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活跃,许多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从而会严重的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降。
二、“双减”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理念的目标与要求,在初中化学过程中推出了“双减”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效地减少初中生的作业与任务,还应该适当地精简课堂教学内容,减少学生接受课堂知识的压力。“双减”理念背景下,课堂更加注重氛围的活跃性,以及学生对相关知识学习的高效性。同时,“双减”更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有效培养学生基本的价值观念。“双减”理念是基于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与思想压力,无论是在作业还是学习任务方面,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然后在课堂上高效运用相应的教学时间,适当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与任务,引导学生重点开发自己的特长,释放自己的天性,能够根据自己的喜爱,选修一些其他的课程或者兴趣类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基于“双减”理念,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客户作业任务,尽量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三、“双减”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分析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初步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和教育,所以新时代背景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基于“双减”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化学课堂学习中。“双减”理念的应用与实践,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及四肢的协调活动,对学生身体各项机能的开发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交流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结交一定的朋友,避免学生出现自闭的心理状态。同时,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双减”理念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可以极大的增加学生对各种基本知识的认知,为学生的自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储备,对学生的全面身心健康发展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分析
(一)基于分层教学,优化传统的教学结构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难度的不断增加以及部分学生本身基础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学习成绩分层的现象。所以,为了有效地提高分层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的效率,教师就应该正确把握分层教学的深刻内涵以及适应场所,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合理的渗透分层教学,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中“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相关课题时,教师就应该将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地分层。对于后进生而言,教师要注重引导这部分学生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熟练的书写与记忆,教师引导基础较差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内容,理解性记忆教材中的化学方程式。而对于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注重引导这部分学生在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内容后,还要适当地进行拓展与研究,注重引导这部分学生积极地进行拓展与提升,不断地选择性的进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转化与提升,能够理解相应化学方程式的深刻内涵,使得引导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2]。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在传统教学模式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往往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简单地听从教师的讲解来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认知。但这一传统形式所起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往往记忆的印象也不深刻。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材第十单元中“常见的酸和碱”中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相关课题时,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不能直观、形象地对物体进行观察与实验,但是为了更好地辅助学生对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一些酸和碱检验的实验视频。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与认知教材中所出现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性记忆与背诵。同时也会使得学生紧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会极大地提升“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3]。
(三)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学生初步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对课程的难度与内容都了解甚少,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对学科不感兴趣或者偏科的现象,所以教师就应该借助这一优势,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渗透互动式教学。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还能够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中“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制取氧气”相关化学实验课题时,教师可以合理地借助趣味性化学实验教学,努力活跃课堂的氛围。比如,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对教材化学实验进行合理地引入。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同学们是否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中都有什么成分?同学们知道氧气是怎么制成的呢?教师可以有效地借助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合理地互动,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投入到初中化学教学中。无论描述的是否全面,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表示都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然后给予纠正,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理解与掌握空气中的组成成分,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教学的基本目标与培养计划,在实验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在收集气体的导管口处利用带火星木条实验,氧气制取成功即可看到相关的实验现象,可以使得学生感受到相关化学实验的趣味性,使得学生都能够以较高的积极性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借助化学实验,学生也能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教材学习的基础知识,加强运用能力[4]。
(四)基于“双减”政策,培养生活化学习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阶段,初中的学生往往理解能力较弱,不能够很好地把握题目中所有要求。但在初中的一段化学教学过程中,相应的题目要求往往会比较长,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看到比较长的题目,许多学生便会从心底产生畏惧,从而无法平心静气地投入到相关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导致初中的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弱,无法有效地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生活化意识,适当地对题目要求进行缩短与精简,这样一来,可以有助于初中学生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可以使得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从而快速的找到解题方法,完成相应的题目。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材第十单元中“常见的酸和碱”中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相关课题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酸碱溶液,并说出它们的基本性质,积极地创造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结合生活来教学,合理地提高生活场景的构造对初中教材题目进行有效地设计,可以更好地帮助初中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更加快速的定位相关问题的知识点,从而更好地得出相应的答案,也能极大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
四、结束语
初中化学这门课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基本解题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课程,能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基。教师应该合理的把握国家提出的“双减”理念,应该根据学生基本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分层,应该充分发挥“双减”教学的深刻内涵,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全局把握与审视,有效地提升双减理念的渗透效率。
参考文献:
[1] 林宏, 陈国华, 赵峰. "双减"政策下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路径探索[J]. 中国德育, 2021(20):00001254-00001255.
[2] 周建新.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9(23):00002151-00002152.
[3] 吴玉权.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 吉林教育:综合, 2018(19):00001251-000001252.
[4] 杨江泉. 浅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途径[J]. 南北桥, 2018(7):00002151-00002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