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俊林 李峰

甘肃省华亭市山寨学区744111

摘要

如何有效地开发和使用过程资源,将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和达成程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教师应树立新的课程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念,成为一名“热心人士”。本文从课程资源的范围和意义,如何充分开发和有效使用三个角度,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正文


前言:在小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小学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品德和生活态度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使道德与法课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其具有更好的教育意义。

一、论《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我国小学教育中的意义

有利于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科学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课程,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加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力度,及时、专业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观念、不良行为,促进其形成科学的法律意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把它作为一种价值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工具,创造出一种具有丰富学习经验的教学活动。

对个性教育的补充与延伸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小学生的法律素质,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科学地、全方位地进行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道德素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个性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延伸。这就是在指导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方面下功夫。

二、课程资源的范围及意义

1、课程资源涵盖面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它既包含了各种有形的,也包含了无形的,只要是用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所有信息来源,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课程资源。这就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规模要比课程本身大多,而且要大得多。例如,课本,教案,视听资料;其他学科,班级,或校内活动;教师、学生、父母和其他与孩子有关的人;在学校和社区内的各类物质、文化和教育设施;民间风俗,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等丰富的文化资源;社会现象,事件,社会热点问题;这些资源,如自然的各种现象,动植物,山川,海洋,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德育和法治的课程资源。

2、构建课程资源体系的必要性。小学德育与法治课程资源并不等同于这门课程,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课程资源是对课程目标有帮助的一切因素,是课程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从广义上讲,课程资源的质量决定了课程实施的水平;没有了资源,就不可能有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更好地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更好地进行课程实施。因此,一个教师的课程资源观念,不但与其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有着内在的关联,而且其开发利用的方法和水平必然会影响到其课程资源观念,从而使得课程的实施形成一种有效率有效益的合力,从而体现出课程的意义化功能。

二、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科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其综合能力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很难正确理解那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与问题,这就造成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不理想。与此同时,在教科书和教材中,所涉及的有关道德观念的教学内容,也需要老师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展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吸收。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某些老师的教学思路等方面的局限性,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相对单一,很难达到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缺乏科学评价体系

很多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仍采用较为传统的考试方式来检测与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评价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但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忽略了诊断功能。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习信息为主要内容,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利用评价过程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 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科脱离实际生活

纵观《道德与法》课程的主体,有许多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来进行教学,要比单纯地讲授有更好的效果。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而不是在课堂上,加入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程度较低,感觉与生活无关。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

结合案例,展开教学

案例是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不能完全理解教科书中的一些深层知识。同时,也有一些真实的案例就在校时的身边,但小时并不能完全把握其中的教育意义。而在课堂中,老师与案例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有更好的了解,还可以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有更多的可视性。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总结和点评,将更多的信息和观点结合起来,最终总结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同时,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让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比如说,吃东西要有讲究,许多小学生都会出现挑食、浪费粮、偏食等现象,特别是在父母的溺爱下,孩子更是会在吃饭这件事上出现许多的问题。对于这种问题,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直接指出问题所在,让学生自己分析对错,进行反思,并告诉学生偏食、挑食会对身体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

结合动画,用幻灯片 PPT的形式,将粮食自己的故事讲出来,通过动画,让粮食说出自己的经历,让学生认识到,有些食物并不是自己想不吃就可以不吃,因为在生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各种营养元素,只有综合吸收,才能够达到营养均衡。

教师在课程资源中发挥有效引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是连接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桥梁。因此,在实施课程资源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提高自己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必须先明确自身的定位,进而转换自身的角色、思维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课程资源的开发。

首先,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有利因素进行挖掘和利用,其次,要确立对课程资源的正确认识。其次,要有一个正确的课程理念,要认识到,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教材,还要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要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班级生活有规则》《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式教学。首先,我们开始播放一段录像,录像中,有一班的同学,下课后,有人把自己的椅子藏在书桌下,还有一些同学,下课后,直接在书桌下丢沙袋,把正在看书的同学给砸了。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录像中,哪个动作是正确的?错在哪里?说说正确的学生这么做的好处和错误的学生这么做的坏处。同学们开始分组讨论了起来。接下来,老师开始讲解上一节课的内容:每个集体活动都有自己的系统,有自己的规则,有自己的规则,我们所处的班级也是一样,我们必须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

立足学生,开发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课程资源,一切的课程归根结底都要落在学生的身上,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开发出最适合他们的课程资源,让他们充满激情地接受新的事物,让小时对这个世界的真善美有更多的认识,让他们去探索和创造新的世界,让他们愿意去积极地参与其中,这样才可以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所以,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我们应该从“学生化”与“儿童化”的角度,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使其更好地与课程相融合,实现自身的建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母亲节”“重阳节”“清明节”等几个传统节日,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根据同学们的活动经验和班级培养的内容,组织主题班会,进一步加深我们的教育,将我们的主题活动转化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将我们的思想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上有着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开发出一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多种信息资源,包括文字、声音、动画等。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得到充实,让他们能够不断地对学习环境进行优化和创新,让小时能够主动地获取与道德与法治有关的知识,让他们能够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情感体验,从而让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体验性、探索性的活动中去,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

建立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的评价,完全是以考试的成绩来评判,认为只有学生获得理想的考试成绩才是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方法不够合理,不够科学,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学习。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全面发展。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构建出了观察法的评价方法。首先,我要在课堂上,观察每一位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习惯,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有没有很高的兴趣,他们是否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其次,笔者还会着重观察学生对整节课程学习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课堂中能否大胆展示自己、提出疑问,以及在课堂中的知识记录与学习反思等情况。通过这种方式,者可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和课堂表现进行全面地了解,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因此,老师必须充分挖掘、充分利用好这一课程资源,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要树立全新的课程观和课程资源观,成为课程资源的忠实拥护者,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进行高效的开发与使用,始终坚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帮助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英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J].教育艺术,2020(07)1.

[2] 林晓宏.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常态化开发摭谈[J].科学咨询2018,(6)88-89.
        [3]陈俊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8,(8)100.
        [4]吴元彬.例谈《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1)80-81.

 [5]陈晓燕.浅谈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课程,2020(12):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