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农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摘要
关键词
幼儿;教育;语言表达能力
正文
前言
语言是一种可以用来表达思想和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而在幼儿阶段,正是语言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因此,幼儿园老师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强化,从而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农村地区,因语言环境差,基础差,导致许多农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欠缺,针对这一现状,文章从幼儿园教育入手,着重探讨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意义及应对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农村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幼儿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价值
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各领域对人才需求越来越趋向于高素质型人才,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促进人们之间能进行深度交流的条件,更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备修养。在幼儿时期,语言是幼儿与人交流、融入社会、个性发展的最基本工具,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的语言表现能力的培养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促进幼儿整体的认知发展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幼儿在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初期,其语言与认知的发展既平行又是有交集的。婴儿从“咿呀学语”到能说出完整的语言,这种转变依赖于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可以说,语言是一种心理表征,人在学习了语言之后,会变得更加专注,记忆能力也会变得更强,而且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变得更大。所以,在早期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的语言表现能力进行训练,对于幼儿的认知水平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其次,通过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在幼儿时期,幼儿已经有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而语言是他们能向外表达心理活动的重要途径,对此,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这对促进幼儿的心智发展有所帮助。此外,在幼儿拥有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后,他们可以与人交流,自然而然地也就能达成情绪的共鸣,从而在情绪获取上得到了满足,促进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简而言之,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他们通常是在观察、模仿、交谈中培养出来的社会性,如在各类游戏中,孩子们会交谈来理解创设人对游戏的设计,从而学会遵守规则,所以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有目标的培养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拥有与人进行深度交流的工具,这样孩子们的社会性就会慢慢地得到提升。由此可见,语言对孩子们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幼儿教育中农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结合课程实际,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关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到语言交际的乐趣。幼儿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为了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幼儿教师在设置语言区角时,创设角色扮演是非常有必要的,结合课程主题创设适合的环境,注意材料的投放,材料既要能点燃幼儿交流的兴趣,环境也要让幼儿处于舒适的情景中,让幼儿扮演角色想“说”,愿意“说”。比如,老师们可以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按照他们的主题活动课程,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区角活动,比如《新来的朋友》,一只小鸟刚刚来到幼儿园,他没有朋友,所以他在幼儿园里寻找一些可以成为他朋友的人,然后他就找到了小鹿,小熊,小青蛙,等等。通过给孩子们创造一些生活化的话题和情景,能够让孩子们轻松愉悦地进入自己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自主发展,这对其智力培养,或是与人交流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这对幼儿未来的成长以及全面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正面导向作用。
(二)创建交流环境,促使幼儿乐于表达
在农村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有一些现象,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会把语言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重复讲述、解词表意中,这就造成幼儿教师总是在自言自语,卖力地输出,而孩子们则是无精打采地东张西望,如果孩子们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就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也就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发展阶段上来看,幼儿的语言特征有具象性、情境性和直觉性,因此,幼儿园老师应该紧紧抓住这些语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环境的创建,激发孩子们的热情,促使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比如,在趣味文字游戏时,幼儿园老师就可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环境,投放学过的字宝宝。孩子和孩子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互相抽取一张字卡,然后根据字卡上面的字来组词,进行词语接龙或是组词,在孩子们的思维受到阻碍的时候,老师要适时地进行引导、点拨,帮助孩子们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样,就可以通过营造一个有趣的情境,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孩子参加到这个活动中来,让孩子们积累更多的词汇,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长久发展夯实基础。
(三)变换交流内容,学习交际策略
幼儿的成长依赖于语言的发展,幼儿园是一个小型社会团体,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使幼儿自由地表达自我,可以通过语言的逻辑组织,了解到幼儿所要表达的意思,为提升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得到有利的支持,因此,经常因环境改变而变换交流内容也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和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因此,他们必须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多给幼儿创造良好的交流机会、交流内容以及足够的时间,有效引导他们在过程中熟练运用语言方法和技巧,语句清晰的表达自己所见所想,或对某件事、某个看到的物品展开声情并茂的讲解,并就交流态度和行为选择合适的交往策略。需要指出的是,放手并不代表着彻底放开,因此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互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幼儿教师要想有效地避免孩子们之间发生摩擦和冲突,就应该对孩子们的言行举止保持高度的关注,在需要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干预,既要保持孩子们的纪律,又要有序地推进他们的交际活动。比如,在早上的早读课中,老师可以提问:“你在早上到幼儿园的途中,看见了什么?”幼儿通过自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所见到的景象,开始讲述自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所见到的景象,“我在来幼儿园的路上,看见了一块比我父亲还高的巨石。”在讲述的过程中,既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升了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巧用绘本,培养语言能力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是幼儿文学创作的一种,它以简洁生动的少量词句加上画面来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生动的画面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加上简洁的词句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可以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所以,绘本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一些语言教学活动中,一些幼儿园老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而忽略了孩子的表达和表现,没有抓住这一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幼儿园老师们应该对绘本进行重新思考,明确它在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中的价值,并对绘本中的语言切入点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从而帮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举例来说,在一部有名的绘本《好饿的小蛇》中,故事的大概情节是这样的:“一天,一条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的在树林里散步。忽然,它抬头发现了一个红红的苹果,你猜猜它会怎么样?啊呜——咕嘟,它一口把圆圆的苹果吞下去,啊真好吃。第二天,好饿的小蛇又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于是,它一口把香蕉吞了下去……第三天,它又发现了一个三角行的饭团……第四天,它发现了一串紫色的葡萄……;第五天,好饿的小蛇惊喜地找到了一个带刺的菠萝……;第六天,有大收获了。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通过情节描述可以看出,这是一本适合小班阅读的绘本,幼儿园老师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期间,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例如:“宝贝们,你猜猜这条好饿的小蛇下一个食物会遇见什么?”“如果它吃得太饱了走不动怎么办?”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发散思维,同伴发表看法的时候引起话题讨论,在与同伴、老师的发表言论中,幼儿会认真地思考并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五)增强家园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以家长为中心”的理念。作为幼儿“第一课堂”和“第一教师”的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幼儿园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探讨出一套符合幼儿的教育方案,建立起良好的同盟关系,同时幼儿园也要积极帮助家长提高自己的教育认知水平,帮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创建家长课堂,老师们要做好自己教育观念的更新,改变家长陈旧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认知,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平等的交流与互动能力,并且因幼儿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初期,有着对世界万千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泼、好动更是天性,因此他们很容易因探究新鲜事物而犯错,但由于表达不清晰,不能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初衷,家长往往都是以点概面的完全否定孩子的探索,因此,老师要指导家长,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循循善诱,抛弃粗暴的铁棒教育方法,为孩子们提供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家里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只能听不能说,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语言表达讲述能力,从而为他们的语言素养奠定基础。
三、教育建议
(一)注重激励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他们都想要得到赞美、鼓励和肯定,尤其是在他们还处在发育初期的时候,鼓励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相反,如果只是一种批判和打击,就会让人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甚至说谎。一位合格的幼儿园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优点,在孩子们的“哇塞”时刻,一定要明确对孩子的肯定,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在成长中的高光点,这一点也适用于幼儿的语言教育,所以教师要想让幼儿敢于表达,增强在一个好的环境下的表达效果,就要多鼓励,给予肯定,让孩子以一个更好的状态参与互动,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除了通过语言激励之外还能用物质来激励孩子。比如,孩子的表现很棒,老师们还可以给孩子们一些图章印记,小贴纸,或者幼儿园内自出的“货币”,当幼儿通过自身努力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用来换取自己心仪的奖品。通过这种方式方法,让孩子有成就感,满足感,从而激发幼儿更加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有效渗透
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教师要见缝插针的发现交流的契机,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幼儿教师更要善于寻找机会,对幼儿语言使用进行有效地引导,作为教师应当重视语言方法和技巧使用对幼儿的渗透,将外在的交际语用思维以及内心感受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幼儿既有耐心聆听,还能说会道,这对培养社交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当幼儿在离园时等待家长来接自己回家的时候,没有及时接走的幼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为了能够有效地消除幼儿的消极等待情绪,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想自己的一日生活中的某一个环节,并将其分享出来。例如,“今天午睡的时候做了什么梦?和小伙伴一起搭建积木的时候遇见了什么困难或者是学到了什么技能?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诱发幼儿的思考,点燃幼儿的语言思维,帮助幼儿梳理表达顺序,让他们的表达变得更加清晰与明确。
结语
总体来说,农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家庭抓起,仅仅依靠幼儿园一方面的力量,并不足以支持幼儿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还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强化家园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达到共同的培养目标,为幼儿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史瑾,王瑜珂.幼儿园教育质量与幼儿语言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教育导刊,2020(02):5-9.[2]商雨宸.幼儿学前语言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285-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