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孙媛华 张秋丽

周口文理职业学院 466000

摘要

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随着全面二胎的开放,对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幼儿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幼儿园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法已不能满足时代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力度;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健全高职“双师型”教学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正文


前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为幼儿园师资队伍培养的重要任务。要把党的教育政策贯彻到底,坚持立德树人,把促进就业作为指导,把培养能力作为重点,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不断地创新和提升高职幼教专业的培养模式。然而,目前高职高专幼教专业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的背景下,如何在新形势下,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改进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式,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教育是一种根据教育目标,为社会发展培养人的活动,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们在社会上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最近几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这就造成了大学所培养出的学前教育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不足。

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辅以课后作业”“教学实践等。传统的理论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虽然方便、快捷、效率高,但却不符合95后、00后学生的身心特点,难以让学生将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教育实习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程设置待优化

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中,通常有三种课程,即:公共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现,有些从中等师范学校升格为高职高专的幼儿师范院校,对技能课的重视程度太高,还在沿用着中等师范学校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为主,有的还把美术课当成专业技能课,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十分薄弱,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理论方面比较薄弱。有些非师范院校,在盲目跟风的情况下,因为缺乏具有幼儿教育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技能课老师,而在这些课程中,所开设的课程数量与全国标准相差甚远,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技能基础薄弱。

二、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确立科学客观、定位明确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反映了一个专业对人才培养结果的质量期望和追求,它是一个专业认证的总大纲,起着指导作用。培养目标应对需求做出响应,找到正确的定位,明确的期望,这是专业向社会做出的对人才培养的承诺。在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要强调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采用多方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对专业教师、毕业生、用人单位和行业内专家的意见进行调研,并根据这些意见对培养目标进行修改。在内容结构方面:逻辑层次变得更清楚了,按照服务面向、人才基本素养、职业特征、职业领域和学校办学定位这五个维度来编写,并对相关的要求进行了明确。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五年期望值,使得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更强的前瞻性和更丰富的内涵。

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作用

高职课堂上有许多课,学生不愿听,教师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教育学、教育史等课程,虽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比较枯燥,但它们都是师范类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使互联网为教育和教学赋能。因特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育学、教育史等学科,而且还可以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网络技术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融合主要有:微课、网络讲座、慕课和微电影制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兴趣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网络对教育学、教育史等学科进行了改革,这是时代与社会的需要,也是一项重要的变革。

(三)建立更为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引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体系,对其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进,从而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将课堂知识的教学与幼儿园的现场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以此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此外,还可以跟有关企业的教研部门,有更加专业的知识,展开更加全面的讨论,对一些课时、教学办法和考核办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重新的调整,从而让院校的专业课程学习能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空间局限,让学生能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进入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相关技能的学习。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机会,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结语:近几年,国家在学前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这既是为了再分配和优化我国的教育资源,又是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幼儿园教师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也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积极探索出一种与自己办学定位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幼教师资。

参考文献

[1]宁娟琴.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J].知识经济,2020,(06):130-131.

 [2]郭海燕,杨聪粉.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教育,201918):127-128.


...


阅读全文